議事進行到了這里,今天大朝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朱大明已經(jīng)準備起身離開了,然而這時殿中又站出一人,上前行禮后道:“陛下,臣吏部左侍郎成基命有事啟奏。”
成基命一直在等施鳯來的這個事情塵埃落定,否則他作為吏部的佐貳官,在施鳯來仍是吏部尚書的情況下,是不宜發(fā)言的。現(xiàn)在擋在前面的大山已經(jīng)不存在了,該由吏部負責的事情就得由他這個排名第一的侍郎來講了。
成基命這個人,朱大明是知道的,這個人后來成了崇禎朝的內(nèi)閣首輔之一,而且就在崇禎元年就廷推進入了內(nèi)閣,雖然沒有作出多大的政績,但是后世對他的評論卻還不錯,算得上一個中規(guī)中矩的大臣。
如今的成基命自然是沒有了從侍郎直接到閣臣的機會,因為皇帝已經(jīng)明確下旨,沒有六部尚書或者地方督撫經(jīng)歷,不得入閣辦事。而且如今皇帝從來不提廷推閣臣的事情,皇帝的態(tài)度已經(jīng)很明確了,誰能成為閣臣,是皇帝與內(nèi)閣共同商議確定的事情,而不是站在皇極殿上的這些人商議確定后再由皇帝任命的事情。
成基命顯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他道:“陛下,吏部尚書職責重大,空缺不得,如今施鳯來免職待查,吏部堂官不可久缺,臣請陛下?lián)褓t任之。此外,浙江巡撫潘汝楨、操江總督劉志選皆因附逆下獄論罪,國朝慣例,三品以上皆由欽定,如今尚書、督撫空缺,陛下應盡早選賢任能為宜。”
朱大明聽了成基命的話,想了想道:“先帝在時,閣臣多以廷推為準,結(jié)果使得朝堂之上派系林立,朝臣皆以同門、同鄉(xiāng)、同道結(jié)黨,為的就是能廷推之時排在前列。此中做法,實為取亂之道。朕即位以來,雖未明言,但已實廢此法。今日朕再立一條規(guī)矩,卿等謹記。今后六部尚書或者地方督撫入閣,皆由在任閣臣提名,經(jīng)朕允準,大朝公布,再由卿等議論。卿等多數(shù)同意,即行頒旨任命;卿等多數(shù)反對,內(nèi)閣重新提名。成愛卿,以為如何?”
朱大明不問閣臣,不問尚書,而問吏部侍郎成基命,一則是因為成基命是吏部目前實際上的負責人,他若同意,誰也不出什么話來;二則是因為朱大明知道他不會出言反對,不管他是不敢還是不愿,總之他不會反對。因為吏部目前沒有尚書。
成基命是萬歷三十五年的進士,資歷雖然還稍顯不夠,但是目前卻是吏部排名第一的左侍郎,而且年紀也不了,已經(jīng)年過六十,很有機會成為尚書。而要成為吏部尚書,就一定要獲得皇帝的信任。
果然,成基命思慮再三,還是沒有敢于質(zhì)疑皇帝違背了萬歷以來閣臣由廷推產(chǎn)生的慣例,只聽他道:“臣以為,陛下所言甚是。臣無異議。”
朱大明看了看躬身垂首的成基命,心想既然如此,吏部尚書就由你來當吧。成基命是大名府人,與孫承宗、李國鐠同屬北直隸,算是北直隸意義上的老鄉(xiāng),而且歷史上成基命與孫承宗的關(guān)系也十分密切,崇禎四年孫承宗再遭罷免的時候,還曾挺身而出為之辯護。
想到這里,朱大明看向李國鐠和孫承宗,問道:“李愛卿、孫愛卿,施鳯來免職待罪,而如今又是查辦閹黨的關(guān)鍵時期,吏部尚書的確不可空缺,兩位愛卿以為何人可以勝任?”
朝堂之上,應對這種事情是有風險的,眾目睽睽之下,你提議的人選皇帝不同意,等于被當眾打臉,你提議的人皇帝同意了,你沒提到的人心里也會對你有意見。
來就以穩(wěn)重見長、缺乏幾分急智的李國鐠沉吟了一下,最后還是道:“吏部天官,至關(guān)重要,臣請陛下欽定。”
殿內(nèi)有資格競爭吏部尚書的大臣,也都是沉心靜氣,等候皇帝話。結(jié)果朱大明沒有明,而是又問孫承宗:“孫卿以為誰可勝任?”
這次孫承宗倒沒讓朱大明失望,只見他向前一步,躬身行禮,道:“臣以為,既然吏部出缺,不若就由吏部侍郎之中選取。吏部左侍郎成基命久任吏部,頗具人望,臣聞施鳯來入閣后雖仍兼任天官,但部務多賴基命。臣以為基命或可勝任。”此言一出,皇極殿中議論聲起。
曹化淳看皇帝沒有任何表示,也就沒有出來喝止。片刻之后待殿內(nèi)恢復平靜,朱大明道:“成基命清廉自律,不黨不私,如今又居吏部左侍郎之位,朕看可當重任。若無異議,內(nèi)閣即可擬旨。”
然而還是有人有異議,只聽一人道:“陛下,臣吏科給事中劉懋有事啟奏。”
朱大明點了點頭道:“劉卿奏來!”劉懋上前行禮,然后道:“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孫承宗,與吏部左侍郎成基命,同為北直隸人,稱之為同鄉(xiāng)不為過。陛下稱成基命不黨不私,而如今孫承宗舉薦成基命,恐有鄉(xiāng)黨之嫌,臣以為大為不妥。請陛下明察。”沒人反對也不正常,看來明朝的制度設計中,御史言官就是反對派的扮演者。
朱大明任用成基命,一個重要考慮就是,他與孫承宗、李國鐠都是北直隸人,確有同鄉(xiāng)之誼,而且歷史上兩人關(guān)系也的確不錯,在將來的朝政上不會對內(nèi)閣或軍機處造成人事安排的掣肘。
如果不是對歷史上這幾個人的人品有信心,朱大明當然也會有疑慮,但是基于歷史上的認知,他對孫承宗是有充分信心的,于是道:“劉卿是吏科給事中,職分之內(nèi)有此疑慮,也屬正常。但古人,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卿等不需計較是誰舉薦成基命,只需計較成基命是否能夠勝任吏部尚書一職。”
看皇帝這么,估計是已經(jīng)下定決心了,既然如此,那還反對什么?得罪了吏部尚書可不是好玩兒的。劉懋躬身而退,而殿中其余動了心思相反對的大臣,也都沒再出聲。
片刻之后,朱大明道:“既如此,即日起,由吏部左侍郎成基命升任吏部尚書。”然后頓了頓,又道:“同時加閣臣李國鐠為皇極殿大學士,晉升首輔,并分管吏部。至于出缺之地方督撫人選,內(nèi)閣與吏部盡快議定人員備選。”李國鐠、成基命領(lǐng)旨謝恩。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