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與皇帝談完話,在內侍引領下告辭離去。朱大明又讓王承恩傳來了李邦華。
最近李邦華的忙碌程度,跟徐光啟也差不多,一到京師覲見過皇帝,很快就被皇帝安排了一大堆緊要事務。然后就是帶著工部有關人員,以及剛從內廷劃歸工部的一干官員、吏目和工匠,匆匆趕往遵化白冶城等地,勘察鐵礦礦場和冶煉廠,前前后后跑了將近一個月。
李邦華在當地州府官吏及民間鐵冶工匠的陪同下,幾乎把整個京東州府跑了一個遍,遵化、遷安、豐潤、開平、灤州等地哪里有鐵礦哪里有煤礦,基上已經心里有數了,對于重開遵化等地的鋼鐵冶煉,也有了充分的信心。
事實上,后世的遵化鋼鐵、唐山鋼鐵、開灤煤礦都在這一帶,屬于一點典型煤鐵聯合工業帶,在這里大煉鋼鐵肯定是錯不了的。這個情況朱大明當然是早就知道,所以李邦華請復遵化鐵冶的條陳之中所的內容,朱大明比他了解的更清楚,二話沒就批復同意,轉回工部照辦,并下旨直隸總督府協調相關州縣力配合。
李邦華進了乾清宮東暖閣,看見皇帝在座,立刻拜見行禮。朱大明待他禮畢以后,請他坐下,然后微笑著道:“李愛卿這段時間可是辛苦了啊!”
李邦華躬身道:“臣謝陛下關心,此內臣分內之事,當不得辛苦二字。”
朱大明點點頭,道:“愛卿前往遵化等地一趟,京東州府礦產分布,如今皆已在愛卿心中,也算是不虛此行、成效顯著了。朕對愛卿上次的條陳非常滿意。”
李邦華看皇帝如此高興,心中也是感慨,遵化等地煤鐵資源如此豐富,卻因朝臣黨爭而一任荒廢至此,不僅令多地礦山鐵廠廢棄,而且大批工匠失業成為流民,如今新皇帝登極,即令重開遵化鐵冶,真是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興衰在皇帝一念之間也。
李邦華向皇帝當面報告了遵化周邊的鐵礦分布,從白冶城、馬蘭峪礦山鐵廠,一直講到石人溝、五家溝、白馬峪等地礦藏,朱大明后世所知的遵化、遷安等地鐵礦,基上都被李邦華及其隨行人員發現,如今已經開始計劃募民開采了。
而白冶城的洗礦廠、冶煉廠、鑄造廠,也都是現成的,原來的鐵廠工匠已經收攏召回大部分,又從工部所轄的京畿周邊匠戶之中選調一批,如今兩千余名鐵冶工匠,正攜家帶口陸續到位。
朱大明又對李邦華談了一些自己對于重開鐵礦煤礦、大煉鋼鐵,以及大批鑄造民用鐵器、軍器鎧甲、火槍火炮等事宜的設想,同時讓李邦華考慮廣招遼東難民、山陜流民為礦工,如今遼東淪陷,好幾萬遼東漢民經過遼西走廊或者海路,逃到京津周邊,有家產的還可以置業謀生,無家產的只能淪為雇工、流民甚至乞丐,也有不少鋌而走險淪為盜賊。開礦冶鐵雖然辛苦,但也算有個穩定收入,有個可靠的飯碗。
到這里,朱大明又對李邦華道:“今后鐵冶開起來,礦工若是充足,愛卿可從青壯礦工之中精選一批忠勇可靠者,建立礦營,裝備鐵廠所產軍械槍炮,以戚帥兵法練之,充作護礦護廠之用。先期費用可從朕所撥開辦銀子中出,往后可以京東州府民間礦稅留用支取。”
李邦華一聽,心下也是一驚,皇帝這是什么意思,居然肯讓大臣在外自行練兵?!當下不敢接受,立刻就提出了反對:“陛下厚恩,臣銘感五內。只是陛下所言授臣募民練兵之權,雖是為護礦之用,但是編練礦營,此事亙古未有,請陛下收回成命,臣萬死不敢領旨。”
朱大明知道這個時代的文臣都有這種顧慮,若是其他人,朱大明也不可能給他截留礦稅、募民練兵的權力。但是對于李邦華這個人,他是完放心的。
崇禎十七年,朱由檢自盡殉國之后,京師滿朝文武自殺殉節的僅有二十余人,而李邦華就是其中之一,當時的李邦華是內閣輔政大臣,若是像其他文武大臣那樣投降順軍或者清軍,至少也能混個六部尚書當當,但他沒有,而是在聽皇帝殉國之后,很快就召集家人選擇自盡殉節。這樣的人朱大明還有什么不能信任的呢?
看著戰戰兢兢極力反對的李邦華,朱大明道:“愛卿多慮了,朕對愛卿的忠孝之心毫無疑慮。古人曾,為國而不惜身,朕既然信任愛卿,愛卿又何必在乎人言?再,遵化位居邊地,北邊長城關口年久失修,龍井關、大安口、喜峰口關城殘破,一旦有警,僅有薊州三屯營、建昌營所部兵馬,恐怕不夠。卿既主持遵化鐵冶,先募流民為礦工,再從礦工之中募兵編練礦營,不止為保護礦場,關鍵時刻也可北上增援薊州,守衛京師左翼。此事,朕已思之良久,愛卿切勿再辭。”
李邦華看皇帝都已經把話到這個程度了,也不好再固執推辭下去,再練兵之事他也做過,在天津當巡撫的時候,直屬的巡撫標營,雖然人數不多,但也甚為精銳,如今除了幾個心腹骨干隨他赴任工部,所選練的撫標人馬都給了前來接任的梁廷棟。但他的內心還是更喜歡軍事,兵書沒少看,兵策沒少寫,對練兵之法也頗有研究。
歷史上崇禎皇帝曾令他整頓京營,干得相當不錯,后來因為得罪了總管京營的成國公朱純臣,最后半途而廢,若是皇帝能夠堅定支持他,讓他把京營整頓推行下去,京營也不至于徹底荒廢而毫無戰力。現在皇帝準許他開礦煉鐵之余編練礦營,護衛京師左翼,這既是皇帝對他的信任,也是皇帝給他的機會。
想到這里,李邦華又問道:“陛下信重,臣感激不盡。只是臣乃是工部尚書,該以何種名義編練礦營而不引起朝野爭議?”
李邦華的考慮不是沒有道理,畢竟你一個工部尚書指揮開礦煉鐵是你的分內職責,即便是你組織一些民壯護礦護廠也得過去,但是要是明目張膽地拿著朝廷的錢糧,編練正兒八經的礦營,即便是皇帝同意,滿朝文武大臣、御史言官也不能同意,肯定會引起大量的口水仗。
但是對這個問題,朱大明早有準備。朱大明道:“今日上午文化殿議事,朕與閣臣商議,擬為內閣增補兩位閣臣,其中一位擬以閣臣身份擔任軍機大臣,進軍機處分掌軍務。”
到這里,朱大明看了看仍然一臉沉穩的李邦華,繼續道:“如今的兩位閣臣都向朕推薦了你。朕也希望你入閣,同時擔任軍機大臣。”
這下子李邦華不淡定了,立刻起身離座,在皇帝書案前跪下,道:“臣謝陛下隆恩。”
朱大明示意他平身,然后道:“愛卿入閣以后,以軍機大臣兼任工部尚書的身份,前往遵化白冶城,坐鎮指揮重開鐵冶和編練礦營一應事宜。想來朝野不會有什么爭議,即使有議論,有朕力支持,愛卿也不必擔心。”
聽完皇帝的話,李邦華心中感動不已,再次起身離座跪地謝恩,道:“陛下天恩,臣粉身碎骨難報萬一。臣請陛下放心,遵化鐵冶及礦營,臣一力擔之,必不令陛下失望。”
召見李邦華的基目的達成,朱大明又跟他了一些開礦冶鐵、制造軍械等方面的注意事項,然后談了在礦山周邊平原山地募民屯墾,種植新型農作物的事情,當然也著重談了重修白冶城,將城墻加高較厚以便將來駐軍守城等事宜。
朱大明可不想自己派人辛辛苦苦重建的白冶城鐵廠,在不遠的將來便宜了領兵破關而入的黃臺吉。
遵化城南七十多里的白冶城,從遼、元時代,就已經鐵冶興盛,鐵場遍地,有了城鎮的樣子,明代中期特別是弘治年間,遵化白冶城的鋼鐵冶煉行業迎來了鼎盛時期,不僅成為北方冶鐵重鎮,而且供應九邊的兵器鎧甲也是在此打造,為了保衛白冶城的安,朝廷將原來的土城墻部拆除,利用開礦挖掘的巨石,擴大建造了一個更加堅固雄偉的石頭城。
只是經過近百年的使用,尤其是萬歷晚期以來的廢棄,缺乏維護的城墻已經頗為破舊,要想在將來駐兵堅守,抵抗建虜的大規模進攻,必須好好重修一番。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