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隨著各項政策推行,關中漸漸恢復了生機。
長安街頭報童在肆意奔走,能**賺錢讓他們稚嫩的臉上洋溢著一絲喜悅。
匆忙的人們臉上也同樣洋溢著笑容,拿到到手田契后,所有人都對明天充滿希望。
侍衛康龍一路跌跌撞撞,徑直闖入二樓,來到了大都護衛朔與崔宏面前。
他不顧滿臉的汗水,揚起手上捷報大聲道:“主公,鄴城大捷,鄴城大捷啊!”
“什么?”
衛朔欣喜地接過電報,一字一句的看完后竟然撲通一聲坐回了椅子上,將對面崔宏著實嚇了一跳。
過了好一會,衛朔才大吼了一聲好,并長長出了一口氣。
此次鄴城之爭乃朔方大戰后,河西與魏國第二次正面交鋒。
大戰規模遠遠超出上次,敵我總兵力已超過十萬。
而最終又以河西面獲勝、痛殲魏軍結束,不僅讓河西上下士氣大振。
“好,好,好!”衛朔揚了揚眉毛,一連迭聲叫了幾聲好。
“鎮惡真乃是吾之韓信也!”
鄴城這一戰對魏與河西都產生了極大影響,之前河西雖然連連獲勝,但消滅的都是實力弱的邦國。
但這次殲數萬魏軍,讓河西上下士氣高漲,對魏國最后一點忌憚之心一掃而空。
也讓投靠河西的諸勢力,對河西未來藍圖為之一變。
如果在此戰之前,大部分人投靠河西,還僅僅在于河西有望割據一方自立。
那么經此一戰,所有人內心變得炙熱起來,野心已變而成鯨吞天下之志!
隨著鄴城之戰分出勝負,短時間內魏軍無力南下,而河西也暫時無力東出。
此時衛朔望著遠處怔怔出神,思考著接下來河西要走的路。
沉默好大一會兒,衛朔才開口問崔宏道:“依玄伯之見,接下來河西該何去何從?”
“依屬下淺見,主公目前有三策可行。”
“上策是乘著鄴城大勝之威,主公親率大軍南征河南。”
“如今天師道叛亂,江東皆無暇顧及河南中原。”
“若能起大軍南征,至少可盡得司州、豫州之地,如此則主公將成為天下最大諸侯。”
“此策不妥,”衛朔搖了搖頭。
“我若大舉南侵,必與江東交惡。”
“然如今北地尚有心腹之患魏國,暫時不宜與晉決裂。”
崔宏微微頷首,實話他這個‘上策’不過是試探一下衛朔,想看看對方有無被鄴城勝利沖昏頭腦。
而試探的結果,讓他頗感欣慰,大都護一如既往地冷靜,也認清了河西真正敵人是誰。
眼下南征看似機會難得,實則會讓河西在政治上面陷入被動,變成舉世皆敵。
河西雖強,但還沒法做到與天下為敵。
“請玄伯公述中策吧!”衛朔斷然道。
“諾!”崔宏點了點頭。
“中策是暫時放棄向中原擴張,轉而向西南謀劃蜀地。”
“近幾年來,因各種緣故導致蜀地局勢不穩。”
“而今隨著江東爆發天師道叛亂,蜀地局勢愈發緊張不安,隱隱有脫離晉室自立之意。”
“主公兼有先帝之婿、晉室之藩的名義,一旦蜀地自亂,可名正言順地擁兵入蜀。”
“嗯,此策甚合我意。”衛朔撫掌贊道。
贊嘆過后,他又心懷顧慮地問:“不過,若蜀地一直不亂,我等豈不要空耗精力?”
“哈哈哈,主公務憂,臣料定蜀地大亂就在眼前。”
“何也?”
“南郡公!”
“桓玄?”衛朔若有所思,隱隱有些明了崔宏深意。
“只要我們設法從背后推南郡公一把,桓玄定會忍不住起兵作亂。”
“荊州一亂,益州又豈能獨善其身?到時河西機會就來了。”
“嗯,玄伯所言極是。”衛朔微微點了點頭。
隆安元年七月,河西大勝六萬魏軍,取得了鄴城之戰勝利。
除了于栗磾等寥寥數人逃脫外,自叔孫建以下近三萬余人戰敗被俘。
捷報傳回長安,長安乃至整個關中都沸騰了。
鄴城大捷的最大意義,不是接收了燕國六郡之地,擴大了地盤,增加了人口。
而是讓更多人相信胡無百年運這條讖語,對各地胡虜產生極大震懾力。
冀州信都,魏王臨時行在。
拓跋珪端坐上首,眼睛閉著,好似睡著了一樣。
但仔細觀察,外人會發現,魏王面容一直抽搐不已,顯然內心不像表面那么平靜。
這一次魏軍慘敗鄴城,給魏國帶來的危害遠甚于當年朔方之敗。
之前魏國成功吞滅后燕、東燕,士氣正旺,大有鯨吞中原、席卷天下之勢。
殊料,今日卻在鄴城挨了當頭一棒,對民心、士氣造成十分不利影響。
更讓拓跋珪頭疼的是,那條造成魏國上下思想混亂的讖語,不僅沒有消失不見,反倒隨著鄴城慘敗愈演愈烈。
許謙、安同、張兗等魏國重臣也是面色凝重,靜立在大堂兩邊。
在大堂中央跪著一人,赫然是大將于栗磾,他正滔滔不絕地向眾人介紹鄴城大戰細節。
“原,叔孫將軍打算死守鄴城,等待拓跋烈將軍出兵支援將。”
“可是邯鄲守軍十分頑強,竟牢牢將拓跋珪將軍擋在邯鄲以北,無法南下鄴城。”
“不得已,叔孫將軍只好親自出城助戰。”
“殊料,慕容和長史李辯狼子野心,其趁叔孫將軍出城助戰之際,竟襲殺了慕容和投靠了河西。”
“如此一來,我軍等于完斷了退路,在河西騎兵沖殺下幾乎軍覆沒。”
“末將自知罪孽深重,愿以死謝罪。”
等于栗磾講完,眾人目光紛紛落在了張兗身上。
在經歷了鄴城一戰后,眾人也明白過來,講運籌帷幄,在場眾人誰也不如張兗。
此前,也是張兗力主避免過早與河西開戰,甚至還因此得罪了魏王。
眼下局勢惡化,正好證明了右長史張兗目光長遠。
但張兗心里十分清楚,他這個時候開口等于往魏王傷口上撒鹽,因此他始終保持沉默。
在一片靜默當中,拓跋珪突然發問道:“張卿對此有何看法?”
聞言,張兗抬起頭,猶豫片刻后,輕聲道:“我軍兵敗鄴城,雖有損大王聲威,但也并非無利處。”
“起碼讓大魏上下對河西實力有了更清晰認識,也會促使我等奮發圖強。”
“一時之敗不算什么,只要大魏吸取教訓、臥薪嘗膽,將來自有機會一雪前恥。”
“眼下當務之急需盡快向青州派出使者,以結盟南燕,共抗河西。”
“而后當安撫國內人心,以免引發不必要動亂。”
“等穩住內外形勢后,臣建議大王先集中力量攻滅北燕。”
“而臣主張出兵遼東,一來是為解除大魏背后威脅;二來是因為北燕弱,正可拿來立威。”
拓跋珪微微頷首,心中突然有一種時不待我的感受。
眼下衛朔步步為營,已經占據了沙瓜涼朔并雍秦司七個半州。
雖然多是荒涼偏遠州郡,但僅從面積上看,已遠遠超過了魏國。
而隨著未來河西實力來強,將來允許魏國犯錯的機會也來。
而這一次他冒然選擇南下鄴城,完是出于政治考量。
但既然鄴城爭奪失敗,拓跋珪也不是不能接受。
正如張兗所言,此事有利有弊。
且先不提壞的一面,起碼讓魏國激進派頭腦清醒了一些。
不過鄴城之戰,魏國損失慘重。
看來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魏國需要穩一下陣腳啦。
另外,在拓跋珪看來,張兗提出先征討遼東、穩定后方也不失為一條妙計。
b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