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太常本想把這次儀式辦成一個祭祀孔圣的大典,不過被首相否決了,畢竟這不是正規(guī)祭祀。
按照太常的計劃,初獻是首相無疑,亞獻可以讓禮部尚書去,終獻嘛自然就是負責典禮的太常卿。
絕不是太常卿想在這種場合露臉,一切都是為了表達對往圣先哲的崇敬。
蔡深林一邊和同年說著高官們的閑話,一邊朝朝外走。
他在書院待了有九年,今年剛考中進士,正是意氣風發(fā)的時候,并不覺得這個十分熟悉的地方有什么可懷念的。
只是無意間一瞥,看到老同學陳孚正同一穿著玄冕的官員交談。
玄冕,五品服之。
那是一個生面孔,不是書院出去的講師教授。
那一瞬間,蔡深林心中微微泛酸。
他自認為辛苦讀書努力學習,可認識的官員大都是書院出去的教員、學生,哪像陳孚,隨隨便便就能同一個陌生的官員搭上話。
“鹿鳴?”
“啊。”蔡深林回過神來,緊接著面露歉意,“方才突然想到家里新收了一顆南海明珠,留著也無用,不如拿出來給文會做一個添頭。”
“如此貴重我看還是換幾本書幾塊墨吧。”同行之人卻有些猶豫,他做不到毫無負擔地占大便宜。
蔡深林又瞥了一眼陳孚,收回目光哈哈笑道:“明珠而已,能給文會添彩便是得用!放心,筆墨紙硯也是有的。”
笑得爽朗,心底卻在感慨眼前之人心氣頗小。
另一邊,陳孚聽完大理正喬奎的介紹,不由詫異道:“竟割裂至此!”
喬奎神情無奈:“我是著實想不到,區(qū)區(qū)一個分家案件,會叫朝廷爭論不休。”
喬奎今年五十五,從依靠母舅關系入為小吏,到任官五品花了三十八年,輾轉數(shù)千里。
去年終于憑借著西北戰(zhàn)事積攢功苦調入大理寺,躍過五六品界限,成為人人羨慕的京官。
然而剛入京一年,他就因為一件案子的判決,被架在空中難以脫身。
無奈之中,見到在西北認識的陳孚,連忙過來想要討個主意。
他的這件案子,是蜀地的一個“分家案”。
蜀地有一家主婦早亡,留下兩兄弟,主人續(xù)娶后對這兩個孩子頗為苛待。去年秋,兄長參加秋解得中,返家時卻發(fā)現(xiàn)主人離家遠游,只留下后母操持家事,而弟弟臥病在床無人照料,險些夭亡。
之后這兄長先是為弟弟求醫(yī)問藥,緊接著通過種種謀劃,迫使主人同意兄弟二人分家別籍。
本來事情到此結束,壞就壞在他要參加科舉,而且因為秋解成績優(yōu)異,頗得上官賞識這也是他能成功分家的東風之一。
為了防止日后被報復,后母娘家直接檢舉兄弟二人父母在而別籍異財,意圖壞了倆兄弟尚未開始的仕途。
縣里面判了流,但那家主人卻申訴愿意擔責,州衙以此為由否決流刑。巡案的大理難以決斷,行署又不想沾手,最后案子送到大理寺來。
喬奎因為經(jīng)歷相似,心生同情之下,取其中,否決流刑,判了個禁考兩年。
沒想到同僚復審提出異議。
之后這件事就吵到現(xiàn)在。
目前大理寺內分成三派,一批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等著高層裁決,另外兩批,分別秉持著“犯事皆死”和“因事異判”的觀點,每日爭論,甚至在不涉及此事的案件中互相挑刺,因人廢事。
現(xiàn)在么,喬奎成了“因事異判”派的旗幟。
三十八年仔細鉆營,喬奎不敢做出與“因事異判”派共識相違背的判決,但有些案件,真的就要一刀切才能快刀斬亂麻,他更不敢為了逢迎集體而更改判決。
為此,他已經(jīng)借口心神損傷,推掉好些案子了。
陳孚只覺得這群人閑得慌,正要說話,突然頓住。
他轉口問喬奎:“兩府相公未曾開口?”
“未曾。”
“快了。”
“嗯?”喬奎一時沒反應過來。
陳孚見狀解釋:“你也不必憂心,安穩(wěn)等著即可。”
他意味深長地補充一句:“法隨上意。”
喬奎若有所思,不再糾結此事,扯開話題閑聊幾句,便同陳孚分開。
陳孚一人在書院走走停停,心中卻在考慮之前喬奎所說之事。
他最后一番話,純粹是不想在父親表態(tài)之前給出明確的態(tài)度。
但是仔細一想,他十分好奇,為什么兩府宰相一直不處理這件事?
他試圖把自己代入其中,如果沒有其它信息,單只是知道這件事,他會如何去做。
想了又想,最后無奈承認,靜觀其變是最優(yōu)選擇。
陳孚站在路口,抬頭看向半山閣樓。
想來此時兩府宰相們正在那座閣樓里商討政務吧。
在陳孚背后,與他隔著一里地的官道上,兩輛馬車一前一后緩緩前行。
石熙載和高鼎都坐在前面一輛馬車上。
聽高鼎說完,石熙載十分慎重地再次確認:“能保證中書令已經(jīng)知道此事?”
“可以保證。”
高鼎十分肯定,他相信消息來源。
“那好。”
石熙載稍稍放松,靠在車廂上,臉上露出笑容:“不意今日竟得此消息。”
高鼎聞言,也禁不住露出笑容:“此乃天欲助我!”
石熙載搖搖頭:“事在人謀。”
說完,他突然開口問道:“以成梁之見,此事該以何處起?”
高鼎眉頭微動,看著石熙載請教的面孔,稍一沉吟,措辭謹慎地回答:“愚以為,上策當時說動一宰相出手次為天子下詔再次為百官進逼。”
他每說一句,石熙載就點頭,待他說完,石熙載笑容更顯真摯:“成梁所言,甚合我心。”
高鼎無聲笑笑,繼而問道:“不知凝績兄著意何人?”
石熙載不由哈哈笑道:“成梁以為某是何人?宰相之尊豈是我能支使!不過勉力勸說罷了。”
說著,他輕輕搖頭:“若事不可為,便只得行中策。”
回首書院,陳佑將幾位宰相送出半山閣樓,客氣幾句,五位宰相一并下山離開。
宰相們剛剛離開,在門外等待許久的劉河立刻上前:“相公,剛剛接到急報。”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