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嶺。
時間已到正午,朱棣站在山嶺的高處,環視四周,卻只有寥寥數百人,將領中只有陳瑄、張武等數人而已,其余都是自己的親信衛士。至于其他的人,朱棣看往山下,臉上露出痛苦的神色,曾經戰無不勝的燕軍紛紛跪地投降,祈求朝廷的寬恕。
當北平城破的消息傳來,燕軍士氣立刻一泄千里,李遠見狀大喜,揮軍猛攻,燕軍潰不成軍,隨著耿璇、盛庸的陸續到來,燕軍紛紛投降,朱棣不得不退往山上,憑借山勢據守。
朱棣極目遠眺,卻沒有發現徐輝祖的旗幟,他望了望頭頂的太陽,知道徐輝祖不會來了,他不愿意見自己最后一面,唉,朱棣嘆了口氣,回頭望了望陳瑄等人,苦笑道:“彥純,諸位,本王對不起諸位,讓諸位失望了。”
“不過諸位不用擔心,本王這次離開北平前,就在府中留下遺書,言明所有的事情都是本王一人所為,與諸位無干,朝廷會從輕發落諸位的。”
“王爺,不能啊,都是屬下無能!”“王爺,不能啊,末將無能!”“王爺,不能啊,末將無能!”“不能啊,王爺!”
眾將聞聽,紛紛跪地磕頭,頓足捶胸,嚎啕大哭,哭聲撕心裂肺,卻包含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絕望和悲愴......
朱棣最后掃視了一下眾人,朗聲大笑道:“大丈夫死則死矣,昔日李廣不愿面對刀筆之吏而憤然自剄,本王乃高皇帝親子,南面為王,難道還不及一區區李廣嗎?”
說著,揮劍自刎,在眾人的驚呼聲中,朱棣高大的身軀緩緩栽倒,陳瑄等人搶上去,扶住朱棣的身軀,卻發現朱棣流血不止,已經說不出話來,在眾人的目光中,朱棣很快逝去,眾人不由得嚎啕大哭。
久之,陳瑄大叫:“王爺,等末將一程!”說著舉刀自剄。
看著陳瑄倒落塵埃,張武笑道:“彥純,沒想到讓你搶先了一步。”說著,拔出長刀,往脖子上一抹,慢慢的倒了下去......
待眾將沖上山頂時,發現山頂數百人中,遍地死尸,只有數十人拿著刀比劃,似乎想要尋死,但看到眾將,卻立刻棄刀跪地,祈求活命。望著滿地的尸體,尤其是朱棣染血的王袍,都有些感慨,這些人是何苦呢,好好的日子不過,偏要造反,如今死于非命,還要連累三族。只有耿璇余憤未平,恨恨的瞪著朱棣的尸體,良久才轉身,閉目禱告:“父親,如今燕賊授首,你老人家可以安息了!”說著,淚水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青石嶺在此后的歲月中,逐漸被改名為燕王嶺,因為有許多人說他們看到朱棣在山頂宴請眾將,眾將揮劍起舞,還有人說他們深夜過嶺時,聽到過陣陣喊殺聲,良久方息.....
眾將隨后折返上游,與平安匯合,平安軍以兩萬叛軍為前驅,準其殺敵自贖,親率十萬騎兵與蒙古軍決戰。在狹小的懷柔、密云附近,蒙古軍無路可走,只能北逃。叛軍為自贖,個個奮勇爭先,殺得蒙古人尸橫遍野,死傷無數,從白河到古北口一路上,幾乎每一步都有蒙古軍的尸體,最后只有烏格齊、太平、馬哈木等人率兩萬殘兵順著阿魯臺打開的通路逃出長城。
蒙古軍驚魂未定,不敢在長城附近停留,立刻往漠北逃竄。平安順勢派軍出塞,攻克開平、收復大寧,窮追蒙古軍千余里而還,然后向京師報捷。
而此時,朱允炆派出的行軍長史王度才剛剛到達北平。
蒙古軍經此一役,損失慘重,瓦剌和東部貴族同遭重創,而黃金家族本部幾乎毫發無損,至此,瓦剌再也無力壓服東部蒙古。而額色庫挑動的瓦剌內戰,隨著烏格齊和太平的歸來,不僅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烏格齊也下了決心,要一統瓦剌四部,再東向與黃金家族爭雄。
黃金家族成了此次戰役的最大贏家,額勒伯克雖然退回漠北,卻大大擴張了勢力,東至貝爾湖,北至貝加爾湖,西至杭愛山,都成為其直屬領地。烏格齊的這次慘敗也讓東部蒙古對其失去了信心,轉而擁戴大漠真正的主人-----額勒伯克汗。而額勒伯克也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女人,納其弟媳洪高娃為側妃,視其子阿寨臺吉如親子。
漠北草原的形勢再次大變,黃金家族的崛起,似乎無可避免。
建文二年五月十一日,平安的報捷信使到達京師,朱允炆大喜,立刻命令布告天下,京師大慶三天,令禮部、兵部、五軍都督府立刻擬定封賞名單,統統重賞。
當回到后宮后,朱允炆再也忍耐不住心中的狂喜,如同心中去了一塊重石般,感覺渾身輕松,不由得哈哈大笑,手舞足蹈起來。皇后馬慧連忙趕來,當得知朱棣授首之后,也非常高興,建議給內宮賞賜,朱允炆連連應允。
當夜朱允炆夜宿坤寧宮,興奮異常,連連求歡,馬慧也婉轉承歡,交頸低吟。十個月后,朱允炆的三子出世,起名朱文基。
次日,圣旨下達,令郭鑰為北平都指揮使,坐鎮北平,郭英為遼東總兵,坐鎮廣寧,莊得出鎮開平、楚智坐鎮大寧,徐輝祖巡視長城邊塞,節制北平所有駐軍,近衛第一軍、第二軍、第三騎兵軍留鎮北平,其余軍隊返回原衛所,等候賞賜。
平安、盛庸、耿璇、李遠、瞿能等人回京獻捷,聽封。
五月三十日,征戰半年的大軍將領回返,朱允炆在奉天殿為眾將舉行了盛大的儀式,當場加封平叛功臣。
由于洪武朝只有公侯伯三級爵位,朱允炆重設了子、男兩級爵位。
授平安為毅國公,三等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歲俸三千石,授侯爵世襲鐵劵,晉升都督,主持左軍都督府。
授盛庸為歷程侯,二等奉天翊運推誠宣力武臣,歲俸一千五百石,授伯爵世襲鐵劵,晉升都督,主持右軍都督府。
授李遠為安平伯,二等奉天翊運推誠宣力武臣,歲俸五百石,授子爵世襲鐵劵,晉升都督僉事。
授瞿能為安遠伯,二等奉天翊運推誠宣力武臣,歲俸五百石,授子爵世襲鐵劵,晉升都督僉事。
耿璇仍為長興侯,歲俸增至兩千石,晉升都督,主持后軍都督府。
眾將紛紛叩謝皇恩,朱允炆舉杯,百官慶賀,在這一瞬間,朱允炆終于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皇帝了......
隨著朱棣家眷、叛軍主要將領陸續押解入京,如何處置朱棣一脈的問題,也擺上了朱允炆的案頭,但朱允炆并沒有表態,而是令軍機處、禮部、刑部、按察司、大理寺進行商議。
朱能、茹瑺、陳瑛等人的處置結果很快送到朱允炆案前,朱允炆拿起案卷一看,一目了然,凌遲、誅九族。
朱允炆猶豫了許久,最終下詔,將在叛軍的“五軍”中任職衛指揮使以上的軍官全部斬首、誅三族,兄弟流放,女眷流放,婚配邊境軍士;衛指揮使以下至千戶級別的軍官貶為庶人,流放邊疆,終身不得返回原籍;千戶以下軍士移駐西北,與西北衛所混編,從此一視同仁,不得歧視。
最后朱允炆注明,在與蒙古軍最后作戰中立有戰功的軍士可減刑處理,具體名單由平安、盛庸、耿璇共同制定。
至于最后時刻反正的張輔,朱允炆免除了其父的反叛罪名,降其為百戶,轉屬沈陽中衛,新任沈陽中衛指揮使為邵云邵翼翔。
叛將中有人不滿判決,提出朱棣曾經留過書信,將所有事情一力承擔,朱允炆派欽差去詢問徐儀華,徐儀華卻回答不知,所以朱允炆維持原判,概不赦免。而朱棣遺言中所說的這封信,卻成了后世永遠的謎團。
對于朱棣家屬的處置,朱允炆特意寫信向所有藩王以及徐輝祖、徐增壽、李景隆等人征求意見。一月后,所有的信都回復了,大致內容都類似,沒有為朱棣求情的,都說皇上仁慈,自有明斷。
三天之后,朱允炆下詔,廢朱棣一脈為庶人,其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賜死,其母徐儀華放歸徐府,張輔之妹張錦瑟所生幼子朱高炐軟禁鳳陽,無詔不得外出,其母張錦瑟放歸張家,自行婚配。
朱棣的女兒中,全部貶為庶人,聽憑婚嫁,不限。
朱高炐自幼多病,建文三年病死。至此,朱棣一脈絕嗣。
徐儀華在徐府閉門不出,頌念佛經,建文八年病逝。
張錦瑟一年后,即建文三年嫁于邵云,育有兩子,但郁郁寡歡,建文十年病逝。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