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弘歷弘晝兩名小阿哥送走, 石詠回到新房內(nèi), 松了口氣, 無奈地沖如英那里聳聳肩、擺擺手。如英這也才剛剛命人將那碗糖蒸酥酪收拾下去, 沖石詠報以理解的微笑。
兩人一起都想:也不知是什么狹促鬼想出來的, 讓這么小的孩子來鬧洞房、聽壁腳。
殊不知兩人之間尚存的那一點生疏,因為兩個孩子一鬧,竟憑空消失了。石詠很自來熟地走到如英身邊, 在炕沿坐下, 笑道:“若是沒事先發(fā)現(xiàn)這兩個娃娃,今夜恐怕難得安生。”
他指的原本是, 若是失了兩個小阿哥的下落, 雍親王府豈肯干休,石家賜宅這里豈不得挖地三尺?
豈料如英聽他提起今夜,俏臉一紅,目光卻倔強(qiáng)地不肯閃避,只管盯著石詠。
石詠待話出了口, 才覺出失言,不免有些訕訕的, 他本不善與如英這樣年紀(jì)的女孩子相處,這時少不了別過頭去,卻依舊感到如英那里目光灼灼,正盯著自己。
過了片刻, 石詠覺得如英支起身子, 朝自己靠了靠。
石詠:……這是要做什么?
他越是緊張就越是不敢看, 只覺得臉紅耳熱心跳,只不曉得如英是否也是如此。
漸漸地他覺出如英靠得愈近,氣息可聞,他心內(nèi)癢癢的,臉上卻依舊繃著,忽然覺得如英手中的帕子輕輕在自己面頰上擦過,如英在一旁吐氣如蘭:“這是,那時候……那時候傷的?”
石詠右邊面頰上有一道疤痕,如今已經(jīng)淡了許多,不仔細(xì)看已是看不出,可是如英在燭光下看得一清二楚,突然莫名的有些心疼,記起那時才是兩人頭一回真正有機(jī)會面對,只是當(dāng)時她隔著簾子,不曉得對面是怎樣的一個人,唯有小丫頭望晴事后曾經(jīng)告訴過她,當(dāng)時來人那副形容有多么可怖。
如今兩人已有白首之約,如英望著丈夫,記起一路走來種種波折,心內(nèi)生出無限感慨,口中卻說不出其他,隔了半天,輕輕問一句:“還疼么?”
石詠有一答一:“早已不疼了。”
這樣的對答在新婚夫妻之間原屬尋常,只是由如英之口問出來,石詠來答,便有點兒稀罕,好在再沒有人守著聽壁腳了,否則傳將出去,又是一樁好笑。
石詠聽到這樣溫柔的言語,就算是個木頭,也終于曉得回過頭來,正對上一對明眸、一張俏臉,瞬間覺得好不真實:他竟然,也將這心上一直默念著的人兒娶了來。而且對方當(dāng)初也是毫不猶豫地選定了他,緣分之外,更有些默契。
如英一雙大眼睛此刻一瞬不眨地望著自己,毫不回避,石詠突然有種預(yù)感:他新娶來的媳婦兒,可能遠(yuǎn)比他想得更加直率大膽而勇敢……
榻前一對龍鳳大燭,便一路高燒直至天明。
*
第二日小夫妻起得不算晚,望晴等幾個丫鬟一待夫妻兩人叫起,便打了熱水進(jìn)來服侍夫妻兩人盥洗。石詠卻依著老習(xí)慣,自己動手。
老尚書府原本打聽過,知道石家人口不多,家人仆役亦是有限,因此總共只陪送了兩房家人共八口人,并四名侍奉如英的丫鬟,其中望晴與望雨是大丫鬟,但都已經(jīng)快到將要放出去的年紀(jì),只待過個兩年便要擇配的。另外兩個是小丫頭,一個叫盼秋,一個叫盼夏,現(xiàn)如今都只能做些簡單的雜役。
四個丫鬟,都對姑爺身邊從來沒有過貼身丫鬟這一件事實感到驚訝不已。倒是如英,早在她下決心要嫁石詠之時,十三福晉就曾以石家的實情相告。如今得知丈夫的一切起居都是自己動手,如英并不意外。
小夫妻兩個都是喜簡不喜繁的性子,不多時,已是雙雙收拾停當(dāng),并肩走出新居,往石大娘的上房過去。石大娘與二嬸王氏早已起了,正坐在一處說話。石喻則有些心事重重的樣子,坐在一旁并不說話。聽說小夫妻過來得這樣早,石大娘略有些吃驚,與王氏對視了一眼。
新婚第二日,照規(guī)矩應(yīng)是新婦認(rèn)親,再祭拜祖先。石家好在人口簡單,石大娘與王氏都見過如英好幾回。但規(guī)矩依舊是規(guī)矩,如英過來給石大娘磕過頭,然后恭恭敬敬地敬了茶。
石大娘打心眼兒里喜歡如英,她直到如今,尚且以為是因為自己在兒子面前將老尚書府兩個姐兒贊了又贊,才會令兒子起心,托良媒上門求親的。早先聽說小夫妻這么早起身,石大娘原本還稍稍有些擔(dān)心,怕兒子兒媳處得不諧,然而見到石詠扶著如英進(jìn)來,兩人都是容光煥發(fā),神色間又都隱隱約約地透著歡喜,石大娘這才徹底放了心,接了如英的茶,又趕緊塞了早早就備下的紅封在如英手里。
接著如英過來拜見二嬸王氏,王氏依舊溫柔沉默,一個字都不多說。如英原本道王氏是與外人交際時才會如此,但是見到她在自家也是這副模樣,才明白過來這份溫柔沉靜乃是本性。
接下來便是石詠的弟弟石喻。石詠向如英介紹時,便明說了他們兩人一處長大,雖然是堂弟,但實際上與親弟并無兩樣。聽到這里,石喻立即站起來,向大嫂行禮,并肅容道:“長兄如父,弟弟一直將大哥當(dāng)做父親一般來敬著的。”
石詠聽著這話,又見石喻一張小臉此刻繃得緊緊的,心里知道二叔的事對這個小皮猴的影響并未全過去,這個孩子心里只怕正憋著一股勁兒,當(dāng)即在石喻肩上拍了拍,輕松笑道:“傻弟弟,如今家里正是多了個人來疼你。”
如英亦事先有禮給喻哥兒備下,當(dāng)下從小丫頭那里取了來,送給石喻。石喻一見,倒都是他平日用得著的東西,曉得嫂子是花了一番心思的,臉上一下子綻放笑容,趕著向如英道謝。
他這樣一笑,才露出他這般年紀(jì)孩子應(yīng)有的天真,如英則略略躬身見禮,笑著道:“都是一家人,二弟千萬莫要外道。”
石喻聽了如英的話,登時更加高興。這孩子對于“一家人”的認(rèn)同感格外重視,石詠早先就與如英提過這一點,此刻見妻子料理得周到,石詠心里也是熨帖非常,暖融融的。
拜過自家母親嬸娘之后,石詠又少不得帶如英見過住在自家客院的舅母和表兄,跟著他便帶著如英過去隔壁忠勇伯府,先去伯府后面的祠堂拜祭先父牌位,之后便去拜見同宗親眷。因此剛才在自家乃是“小認(rèn)親”,如今才是“大認(rèn)親”,石詠帶著如英一個一個地拜見過來,倒也收了好些見面禮。
富達(dá)禮等人此前并未見過如英,此刻見石詠娶來的媳婦兒行動大方得體,都為石詠感到高興。老太太富察氏見了如英更是歡喜,拉著石大娘的手,只道:“討了這樣的兒媳婦,你可算是熬出頭了!”
石大娘連忙謝過老太太,她知道兒子的婚事借了伯府不少力,心里頗多感激。
王氏卻依舊縮在石大娘身后,老太太富察氏不提她,她便也不吱聲。
*
新婦進(jìn)門的第三日,便是三朝回門的日子。這日一早,石詠就張羅了帶著如英出門,往老尚書府過去,在老尚書府門前依舊等了一陣,等哲彥與如玉的車駕先進(jìn)了,才進(jìn)的老尚書府。
老尚書府那里,說是哲彥夫婦已經(jīng)在祠堂等著了,石詠由如英帶著,兩人腳步輕快,一起往祠堂過來。他早在下定的時候就已經(jīng)見過哲彥,這時候連襟兩個友好地點點頭,打了招呼。
&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