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帝國爭霸 正文 第135章 超級航母

作者/閃爍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在周涌濤住進首輔官邸之前,海軍第三輪改革就已開始。

    標志事件就是:“薛遠征”級超級航母在新歷127年獲得了批準,在新歷128年的年初正式動工建造,在3年之后下水,最終在新歷134年年底交付給,帝國海軍由此邁入了“超級航母時代”。

    有趣的是,該級第一批次的3艘,即“薛遠征”號、“白止戰(zhàn)”號與“廉旭升”號,仍然被稱為攻擊航母。

    這恰好反應出帝國海軍進行編成與戰(zhàn)術(shù)變革的歷程。

    之前已經(jīng)提到,在大戰(zhàn)結(jié)束之后,帝國海軍把航母分成了“攻擊”與“反潛”兩種,并且以航母戰(zhàn)斗群為艦隊基本作戰(zhàn)單位。在“陳炳勛”級服役之后,出于戰(zhàn)略方面的考量,將航母戰(zhàn)斗群改為航母攻擊群,因此“攻擊航母”依然保留了下來,只是不再建造專門的“反潛航母”。

    這個時期,一般是把那些即將退役的老舊航母當成反潛航母使用,主要就體現(xiàn)在艦載航空兵的編成上。說得簡單點,反潛航母會搭載更多的反潛巡邏機與反潛直升機,并減少攻擊機的數(shù)量。

    在大戰(zhàn)當中建造的“行省”級與“行省2”級,最后幾乎都以反潛航母的身份退役。

    清楚可見,在第一批“薛遠征”級服役的時候,帝國海軍的戰(zhàn)術(shù)思想并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

    “薛遠征”級似乎只是“陳炳勛”級的放大版。

    事實并非如此。

    沒轉(zhuǎn)變過來的,其實是帝國高層,帝國海軍沿用“攻擊航母”的稱呼,無非是想更加順利的獲得撥款,好盡快啟動建造工作。

    說得更加直接一點,“薛遠征”級本身就是被“逼”出來的結(jié)果。

    雖然在新歷125年前后,帝國海軍就提出,“陳炳勛”級的噸位仍然不夠,在運作艦載機的時候受到限制,持續(xù)出動能力無法滿足高強度作戰(zhàn)需求,但是對建造噸位更大,造價更加昂貴的超級航母,不止是論議兩院的大老爺,即便是國防部長,以及第二次出任帝國首輔的廉旭升,都沒多大的興趣。

    正是如此,在完成第一批3艘的建造工作之后,“陳炳勛”級才再次獲得撥款,有了第二批3艘。

    以當時的情況,帝國當局的注意力放在波伊戰(zhàn)爭上,就算廉旭升愿意支持海軍,那也是愛莫能助。在戰(zhàn)略收縮的大趨勢之下,不管海軍有多么重要,都不能跟帝國的總體戰(zhàn)略背道而馳。

    如果沒有發(fā)生意外,也許還有第三批“陳炳勛”級。

    原因也很簡單,“陳炳勛”級是當時最強大的航母,不管是紐蘭海軍的“紐蘭”級,迢曼海軍準備建造的“普魯士”級,或者是布蘭皇家海軍的“皇家方舟”級,都比“陳炳勛”級差了一大截。

    只是,強大的“陳炳勛”級,同樣給了頭號競爭對手巨大的刺激,成為對手發(fā)誓都要超越的對象。

    這個“頭號競爭對手”就是紐蘭海軍。

    僅僅2年之后,即新歷137年的年初,軍情局截獲了一份極為關鍵的情報,紐蘭海軍已經(jīng)開始著手設計10萬噸級超級航母,而且打算在本十年內(nèi)動工建造,爭取一舉超越帝國海軍的“陳炳勛”級。

    雖然在理論上,紐蘭海軍絕對不可能一舉超越帝國海軍,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短短幾年之內(nèi),建造幾十艘航母,但是讓紐蘭海軍率先動工建造超級航母,帝國海軍必定會顏面無存。

    對雄霸全球的帝國來說,同樣是奇恥大辱。

    說得更加嚴重一點,帝國稱霸全球的根基都會受到動搖。

    此后不久,一名叛逃的,準確說是軍情局策反的紐蘭海軍軍官證實了這份情報,紐蘭海軍確實在設計超級航母,而且建造設計已經(jīng)完成一大半,肯定能夠在明年,即新歷128年的中期動工。

    在理論上,建造設計只需要完成75%,就能夠開工。

    雖然這名軍官同樣提到,這種航母的滿載排水量并沒有達到10萬噸,但是在提交給首輔與論議兩院軍事委員會的報告當中,軍情局的官員耍了一個小手段,用的以2000磅為基準單位的短噸,而不是國際通用的標準噸,更加不是以2400磅為基準單位的長噸。這也算是幫了海軍的大忙。

    1短噸僅0.907標準噸。

    這么換算,9萬多噸的大型航母邊成了超過10萬噸的超級航母。

    一番折騰下來,在新歷137年的第二季度,論議兩院通過了由首輔提交的提案,超級航母的設計工作正式啟動。

    關鍵就是,必須在紐蘭海軍之前動工建造!

    留給艦船設計師的時間,1年都沒有。

    如果重新設計,這是一個誰都無法完成的任務。只是幾十萬張設計圖,就能讓帝國海軍艦船設計院的工程師忙活好幾年。更何況,重新設計肯定得聽取軍方意見,按新的戰(zhàn)術(shù)標準確定具體性能指標。

    所幸的是,不需要重新設計。

    關鍵還有,帝國海軍艦船設計院的首席工程師,依然是趙禹。

    其實,“薛遠征”級就是趙禹的最后一個作品。

    為了及時開工,趙禹提出了一個取巧之法,在“陳炳勛”級的基礎上,分三個階段來完成超級航母的設計工作。

    第一階段,就是進行簡單的放大處理,先把噸位提上去。

    其實,這也是最簡單的部分。

    “陳炳勛”級的基礎本來就不錯,而且滿載排水量超過了8萬噸,飛行甲板的尺寸足夠運作40噸級的艦載機,帝國海軍航空兵在短期內(nèi)不會謀求更大的艦載機,也就不用對飛行甲板動大手術(shù)。

    這樣一來,艦體長度基本確定了下來。

    具體布局同樣不用大改,第二批“陳炳勛”級對飛行甲板的布局做了調(diào)整,已經(jīng)相當完美了。

    至于提高噸位,其實就是增加艦體寬度與吃水深度,擴大艦體內(nèi)部的可用空間,并且改善內(nèi)部的艙室結(jié)構(gòu)。關鍵是,利用擴大的艦體,安裝功率更大的動力系統(tǒng),并且擴大彈藥庫與燃料艙。

    總而言之,在保持載機數(shù)量不變的情況下,利用多出來的2萬噸能解決“陳炳勛”級存在的性能短板。

    正是如此,只用了不到9個月的時間,帝國海軍艦船設計院就完成了設計工作。

    隨后,論議兩院批準了第一批3艘的建造合同。

    在新歷128年4月,“薛遠征”號在浦州造船廠鋪設第一塊龍骨。

    第二階段,就是對初始設計進行改進,解決存在的問題。

    因為“陳炳勛”級的設計已經(jīng)相當?shù)耐晟疲貏e是在總體艦型沒大的問題,所以第二階段的設計工作,并沒有對“薛遠征”級的外形做出大改,主要集中在內(nèi)部,而且都是小范圍改動。

    要說的話,主要針對的是各個子系統(tǒng),尤其是動力系統(tǒng)。

    第一批3艘“薛遠征”級的標準排水量接近8萬噸,滿載排水量剛好超過10萬噸,配套的4臺蒸汽輪機,輸出功率僅有30萬馬力,只比“陳炳勛”級提高了2萬馬力,遠遠算不上強大。

    關鍵還有,“薛遠征”級的艦體更寬,吃水也更深,航行阻力遠大于“陳炳勛”級。

    雖然“薛遠征”級采用的蒸汽彈射器更加先進,消耗的蒸汽更少,在作戰(zhàn)航行時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更低。

    比如說“薛遠征”級在以每2分鐘1架的速度彈射艦載機的時候,能夠以30節(jié)的航速航行4個小時,或者是以每分鐘2架的速度彈射艦載機,確保在至少1個小時之內(nèi),航速不會低于30節(jié)。“陳炳勛”級在這兩種情況下,把航速保持在30節(jié)以上的時間分別為2個小時與半個小時。

    但是相對來說,這套動力系統(tǒng)依然不夠好。

    “薛遠征”級的設計航速僅有31節(jié),只比海軍提出的30.5節(jié)高出0.5節(jié),遠遠比不上能夠跑到35節(jié)的“陳炳勛”級,甚至比對手還慢,即紐蘭海軍的“紐蘭”級的最大航速都有33節(jié)。

    要說的話,這個速度也夠用。

    依靠更加強勁的彈射器,只要甲板風速達到27節(jié),“薛遠征”級就能彈射40噸級的艦載攻擊機。

    此外,這套動力系統(tǒng)非常的成熟,可靠性極高。

    憑借比“陳炳勛”級多出了40%的重油搭載量,“薛遠征”級能夠以30節(jié)的航速航行大約5000海里,或者是以22節(jié)的航速航行11000海里,如果把航速降到16節(jié),能達到驚人的20000海里。

    只是,帝國海軍顯然不甘心。

    正是如此,第二批“薛遠征”級最主要的改進之處,就是改進了動力系統(tǒng),把輸出功率提高到35萬馬力。

    實際達到了36萬馬力!

    如此一來,第二批3艘,設計最高航速超過33節(jié),輕載狀態(tài)下甚至能夠達到35節(jié)!

    此外,還有一些細節(jié)方面的改進,不過主要是電子設備。

    也就是在完成了第二階段設計后,趙禹才正式退休。

    所幸的是,艦船設計院的工程師沒有讓他失望。

    嚴格說來,按第三階段設計方案建造的第三批“薛遠征”級,才是真正完成體,即最終狀態(tài)。

    與前兩批相比,第三批“薛遠征”級可以說是全新設計。

    關鍵,其實是時間充足。

    在艦體上,第三批“薛遠征”級率先采用更加便宜,加工難度也更低,且整體性能更加突出的“低合金高強度鋼”。

    僅此一項,就減少了十分之一的建造工時,而且在保持噸位不變的情況下,將整體防護性能提高了近三成。因為具有更高的結(jié)構(gòu)強度,所以第三批“薛遠征”級的設計使用壽命達到50年。

    不過,最主要的改進依然是電子設備。

    第三批的首艦,7號艦“唐圣賢”號,將成為全球第一艘配備AESA,即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航母。

    其實,在建造第二批“薛遠征”級的時候,帝國海軍就想過,為其配備相控陣雷達。

    只是,當時能用的是無源相控陣雷達,而且電子設備的小型化技術(shù)不過關,整套雷達十分的笨重。如果用在航母上,并且保證不會對其他部門產(chǎn)生影響,至少要把艦島的投影面積增加50%,占用大約6個甲板停機位。至于相控陣雷達為航母提供的幫助,顯然沒有防空巡洋艦那么明顯。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最終放棄了這個念頭。

    為航母配備AESA雷達,并不是要增強航母的防空作戰(zhàn)能力,而是用一部雷達取代其他所有雷達。

    簡單的說,其實是簡化雷達系統(tǒng)。

    這么做的最大好處,就是能縮小艦島,取消用來安放警戒雷達的桅桿,騰出來的甲板能夠增加2個停機位,或者利用這2個停機位的面積,改善與優(yōu)化甲板系統(tǒng),提高艦載機在飛行甲板上面的作業(yè)效率。

    帝國海軍的工程師,確實充分利用了這點面積。

    通過對停機位進行調(diào)整,第三批“薛遠征”級的甲板作業(yè)效率至少提高了四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好處是,其最大日出動量,由之前的210架次提高到240架次,單波次出動量由42架次提高到46架次,一個完整攻擊波次的回收作業(yè)時間,也由之前的75分鐘縮短到了60分鐘。

    毫無疑問,這可是實打?qū)嵉奶嵘?br />
    此外,第三批次“薛遠征”級的自動化程度也更高,而由此帶來的好處是,艦員與航空部門人員分別減少了15%與12%,共減員800多人,由前兩個批次的5600余人減少到不足4800人。

    關鍵還有,前兩個批次的“薛遠征”級會在中期大修的時候,按第三批次的標準對電子設備進行升級改進。

    要說的話,“薛遠征”級絕對是劃時代的產(chǎn)物。

    客觀的講,“薛遠征”級的意義不在“陳炳勛”級之下,是一種能改變海戰(zhàn)游戲規(guī)則的存在。

    因為幾乎沒有缺點,所以在第三次全球大戰(zhàn)爆發(fā)前,“薛遠征”級的規(guī)劃建造數(shù)量已經(jīng)達到9艘。

    得益于航母作戰(zhàn)能力大幅度提升,帝國海軍的戰(zhàn)術(shù)體系也發(fā)生了變化,并由此開始了第三輪變革。

    只是,沒人能否認,發(fā)起第三輪變革的并不是一種航母,而是一個人。

    嚴格說來,帝國海軍的第三輪變革其實是第三輪軍事改革的組成部分,為帝國整體戰(zhàn)略服務。

    其實,這也是第三輪軍事改革的一大特色。

    之前兩次軍事改革,各個軍兵種,特別是三大軍種,基本是各行其是,最多也就是相互交流,不存在統(tǒng)一指揮,以及統(tǒng)一調(diào)配的可能,因此前兩輪軍事改革所產(chǎn)生的影響,沒有大到改變戰(zhàn)爭面貌的程度。

    在周涌濤的推動下,第三輪軍事改革從一開始,就是以帝國的總體戰(zhàn)略為核心。

    推動這次軍事改革的不再是各個軍兵種的戰(zhàn)術(shù)需求,而是帝國的整體戰(zhàn)略。

    關鍵還有,指揮改革的不再是各個軍兵種的司令官,而是帝國的最高軍政統(tǒng)帥。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雄县| 龙口市| 长葛市| 崇明县| 新河县| 营口市| 望都县| 海原县| 新宁县| 达拉特旗| 郯城县| 屯留县| 安康市| 永顺县| 三台县| 桂阳县| 台安县| 商城县| 图片| 菏泽市| 兴安县| 岳西县| 江西省| 舞阳县| 德安县| 许昌县| 新绛县| 和田县| 赤峰市| 江津市| 紫云| 榆林市| 哈尔滨市| 静乐县| 丰城市| 景泰县| 威信县| 新郑市| 孟连| 汉源县|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