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旨太監的聲音依舊在繼續,這一次則是重磅n。
“妖孽橫生宇內,脅迫皇威。新科狀元陳玉不懼艱危,慷慨赴難,扶大廈于將傾,挽狂瀾于既倒,實為擎天護駕之功。今特旨御封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忠靖侯!”
這個封賜一出來,那真的是滿朝嘩然。
大家都不可思議地看向陳玉。
別誤會,大家不是覺得給陳玉的封賞太高了。相反,而是認為低了。
為什么呢?
因為陳玉可是舍生忘死的擎天護駕之功,這在諸般功勞里,可是實打實的第一功。
有人說開疆拓土之功更加了不起,可是在皇帝眼中,顯然自己的命更加重要啊。
你就算是打下了數萬里的江山,可是老板都掛了,你這個功勞給誰看?
相反你在老板危在旦夕的時候挺身而出,護著老板轉危為安,這個老板是會記一輩子的,怎么封賞都不為過。
拿個最簡單的例子就可以明白了。
明朝朱棣靖難的時候,部將張玉為了拯救陷于殺陣的朱棣拼死沖殺,結果力戰而死。
看看張玉死后的殊榮,追贈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榮國公,謚號忠顯。
又過了幾年,張玉甚至被追封為河間王,改謚忠武,配享太廟。
就因為救了老板一命,竟然得以封王了。
而且他的后代子孫,也都是鐵打不換的英國公。無論朝廷如何風云變幻,始終雷打不動,與國祚同休。
陳玉雖然沒有戰死,可舍身救了乾豐帝,這是實打實的事實,無數的人看在眼里。
而且他帶著一群文弱的書生,一路拼殺,悍勇更是非常。
更不要說后來陳玉還隨軍出征,出奇謀風雪千里,打了叛軍一個措手不及。
梁家的叛亂能夠在短短三個月內平息,陳玉的計策可以說功勞最大。
至于他發明的,雖然威力無窮,但外界無人得知,也就算了。可這件事,乾豐帝一定是知道的啊。
這么多的功勞加在一起,所有人都覺得,這一次陳玉怎么也能撈到一個國公的爵位吧。
誰能想到,詔書頒發出來,竟然只是一個忠靖侯。
忠心護主、靖清宇內,名號倒也妥貼,就是功賞不符啊。
難道說,這位新晉紅人,已經惡了乾豐帝了?
不少人心頭泛起疑云,不由自主地看向依舊鄭重跪地謝恩的陳玉。
從他們的角度,能夠看到陳玉,自然也就能夠看到另一邊肅然而立的秦王。
只這一眼,所有人都恍然大悟,明白了怎么回事。
原來乾豐帝不是不能給出更高的封賞,而是怕陳玉賞無可賞,將來就難辦了。
想想陳玉才多大歲數?
滿打滿算,今年也才二十歲啊。
他的仕途,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呢。
就憑他的圣眷,將來立功的機會不知凡幾。
如果現在就給他封了國公,將來封什么?
要知道乾豐帝如今已六十有余,還有幾年好活,誰也沒有把握。
一旦他駕崩了,那就是秦王繼位。
倒是君臣相處的,就是秦王和陳玉了。如果秦王的手里沒有合適的甜頭,又怎么駕馭住陳玉?
乾豐帝顯然是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刻意把陳玉的封賞降了一格。
這就是留待將來給自己兒子的。
帝王心術,莫外能是了。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想清楚了其中的彎彎道道,再沒有人對陳玉的委屈感到惋惜,相反羨慕的目光更加炙熱了。
能夠讓帝王想到兩代以上的眷顧,這份青睞才真的是天底下最大的殊榮啊。
陳玉倒是沒有想到那么多,因為他實在分不清公與侯的差距。
不過現在自己是侯爵了,而且是丹書鐵券,世代不移的。想到將來自己的后代一出生就是侯爵,這可就太美滋滋了。
關于陳玉的詔書,至此并沒有完事,還有最重要的部分呢。
前面這些,是對于他過往功績的封賞。可是別忘了,他是新科狀元,打完了仗,還是要當官的。
至于陳玉接下來要做什么,朝廷也要給出安排。
在此之前,顯然乾豐帝已經考慮清楚了。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個讓人人都側目的官職。
一般新科進士,都是沒有行政經驗的。所以中第之后,朝廷的安排都是什么翰林編修之類,主要以學習朝政為主。
二甲、三甲的進士則都會下放到地方,去給行政長官擔當副手,將來能不能進入中樞,全靠人生際遇。
可無論如何,從來沒有新科進士直接授官實權的。
更不要說,還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官職了。
都察院作為朝廷里唯一的監察機構,權力不是一般的大,幾乎可以說是官員們的克星。
一般被都察院找到頭上,基本上就意味著一個官員的政治生命結束了。
所以都察院的官員,絕非一般人能夠擔任的。
而作為都察院的首領,左、右都御史都是正二品的高官,即使在一眾大佬中間,那也是絲毫不虛的。
哪怕是內閣首輔、六部尚書,在左、右都御史面前也沒有多大的話語權。
更別說,如今朝廷里傳的沸沸揚揚,都察院要改革了。
等都察院變成大乾皇家最高檢察院之后,大檢察長可就是跟內閣首輔一樣的正一品了,還直接對皇帝負責。
到了那個時候,其他的官員和部門可就真的在都察院面前底氣不足了。
就是這么一個重中之重的要地,陳玉一個剛剛中第的進士,竟然一下子成為二把手,這升官的速度可是太嚇人了。
等等
大家感慨的時候,猛然發覺了什么。
如果他們沒有記錯的話,陳玉是本次科舉的狀元吧?
時間過去了這么久,本次殿試的考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外界該知道的人早就知道了。
無巧不巧,這一次的殿試,乾豐帝出的考題,正是朝政改革。
一個很嚇人的考題,偏偏陳玉還被欽點為了狀元,然后又要任職馬上就要改革的都察院擔任實權二把手。
在場這么多的聰明人,大家幾乎是瞬息之間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道。
可正因為想明白了,大家看向陳玉的目光,已經從羨慕變成羨慕嫉妒了。
乾豐帝把改革這么重要的差事委托給了他一個小年輕,那豈不是更加表明,此人乃是皇帝夾帶里的親信?
天可憐見,多少官員勤奮努力,不停地揣摩圣意,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得到皇帝的青睞啊。
結果呢,大家累死累活的百般鉆營,竟然還比不上一個末學后進。
想想這個場面,不少人都要哭了。
“哎,年紀輕輕就是與國同休的侯爵,還出道就做了都察院的二把手,這陳玉是神仙下凡嗎?”
人群里,一個官員喟然長嘆,但是他的話,卻讓許多人猛然色變。
又一次看向陳玉,這次則是羨慕嫉妒恨了。
大家這才想起來,陳玉竟然是爵位和官位雙得。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大乾至今,曾經跟隨乾豐帝打下了偌大江山的一大票功臣,其中都沒有哪怕一個人有這個待遇。
要么有些人因為戰功卓著,被封了爵位,比如郭禮、羅秀峰、鄭化、蔣熙等人。
要么有些人因為才干不凡,擔任了朝中要職,替天子牧民,治理江山。
長久以來,早已形成了定制。
爵位只有依靠戰功才能取得,除此之外,文官即使做的再好,也不得封爵。
之所以有這個潛規則,顯然是怕文官在掌握行政大權的時候,還壟斷軍權,架空君主。
可同樣的道理,被授予了爵位的人,也無法出任朝中職位。六部九卿、路府縣鄉,都沒有他們發揮才干的地方。
結果今日,陳玉竟然打破了這種潛藏的規則。
他既是侯爵,又是文官,橫跨文、武兩界,全都有著莫大的影響力。
一想到這種情況,很多人就擔心不已,生怕會冒出來一位權臣來。
不過再仔細想想,對于陳玉的封賞,卻一點毛病都沒有。
陳玉的侯爵可是救駕和實打實的戰功換來的,單純以功勞來論,這個侯爵還給的不到位呢。
至于他的文官職位
人家是今科殿試的狀元,不授予官職,那不是打大家的臉嘛。
前前后后想了許多,盡管很多人都擔憂不已,但實在是沒辦法站出來反對。
或許是感受到了大家的顧慮,文官之首的左孟嘗站了出來。
“呵呵,陳狀元對于改制有著深刻的領悟和心得。到了都察院之后,相信必能做好改制工作,讓都察院煥發出應有的作用來。”
文人嘛,說話都拐彎抹角、云山霧罩的。你要是沒有點玲瓏心竅,那是根本無法領悟的到。
恰好的是,在場的全都是聰慧之輩。
聽了左孟嘗的話,許多人的擔憂立刻盡去,更加的眼觀鼻、鼻觀心,不再糾結陳玉的跨界之舉了。
他們也是才想起來,都察院馬上就要改制了。
從今以后,都察院這些瘋狗,可不再跟我們文官是一路人了。
這些混蛋,專門靠著咬我們身上的血肉來養肥自己,那么又何必為了他們的麻煩去多加擔憂呢?
今后我們這些通過科舉的才是文官,你們這些通過司法考試進入官場的
羞于爾等為伍!9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