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最近很忙,尤其是新的右副都御史來了之后。
官場里大家都是聰明人,一丁點的風吹草動,就能看出端倪來。
聯想到年前一直在鼓風政體改革,新科狀元又是憑改革的策論拿的頭名。這一下,所有人都知道,朝政肯定是有所變動了。
特別是當陳玉被宣布擔任右副都御史這樣史無前例的重任之后,大家就都明白了,此次政體改革的重點就在都察院。
要不是因為河北梁家的叛亂,估計三月份的時候,改革就要開始了。
不過這個空檔倒也很好,給了大家足夠的準備時間。因此現在忙起來,整個都察院還是有條不紊。
此時作為右副都御史,整個都察院改革核心的陳玉,正在跟都察院的大佬們商討之中。
他有一個宏大的計劃,著實把各位大佬嚇的不輕。
“按照陛下的意思,咱們都察院這一次徹底獨立出來,那么就要對我們擁有的職權和義務有明確的認識。以往我們的做事方法,顯然已經不夠了。我們必須要更加完善起來,讓我們都察院的影響力覆蓋到整個大乾才行。”
坐在上首的人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冼封。
雖然如今都察院的改革千頭萬緒,忙碌不堪,但冼封卻甘之如飴,精力旺盛。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升官了。
他也是跟隨乾豐帝起家的老人,當年就是負責風紀督察的,并且功績卓越。因此大乾建立之后,根據他的工作和品性,所以擔任了都察院右都御史,成為了所有官員頭上的太阿神劍。
按理說,都察院的頭頭,絕對是足夠位高權重了。
但冼封卻很不滿意,覺得自己還能更進一步。
畢竟沒有經過內閣,沒有做過首輔,就不算是文臣的終點,仕途就等于充滿了缺憾。
奈何左孟嘗等人越老越妖,越做越好,始終都讓他看不到機會。
這么多年來,冼封每日里都忍不住嘆息幾聲,感慨命運的不公。
原本他以為,自己最終也就在都察院右都御史的位置上致仕了。沒想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己的仕途竟然出現了轉折。
要說這一次都察院的改革,受益最大的是誰?
毫無疑問,就是他冼封了。
因為都察院從行政系統獨立出來,自成一系,都察院的頭頭一躍成為了正一品,已然和內閣首輔平級了。
最最重要的是,從今以后他只對皇帝負責了。內閣首輔不管多么的位高權重,也管不到他的頭上了。
相反,從今以后內閣首輔面對都察院的時候也要謹小慎微。
一旦被都察院發現內閣首輔玩忽職守、貪污受賄等各種罪行,就可以直接動手。
別擔心,從今以后都察院的御史們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因為拉下一個內閣首輔來,按照章程可以直接官升五級,獎萬金。所謂的升官發財,還有比這個更讓人眼紅的嗎?
這段時間來,都察院里也是風起云涌,變化甚多。
為了保持都察院的獨立,冼封、陳玉等人也是煞費苦心。前前后后把一些和外界糾纏不休的人,全都剔除了出去。
但陳玉覺得這還不夠,都察院要真的茁壯成長起來,還需要做的更多。
“我們大乾很大,不光僅僅只有長安城。外面還有那么大的天地,沒有納入我們都察院的監管。所以下官認為,我們必須要把我們的觸角延伸出去,把我們的監管輻射到大乾的每一個角落。真正地做到普天之下不會有任何一絲一毫灰暗的地方存在,要讓我們大乾所有的官員都時刻保持警醒之心,盡最大的可能阻止他們的墮落腐化。”
來自于后世的陳玉很清楚,權力一旦缺乏了監管,那么腐化的速度一定不會比盛夏里的食物慢。
只可惜,古代雖然有大理寺、都察院、錦衣衛等種種司法機構,但限于認識,這些機構的影響力實在是差的太遠。
就比如都察院,除了在長安城之外,竟然在地方上沒有一個常駐機構。
長安城因為就在眼皮子底下,都察院還能時時監督。可其他的地方,官員們基本上就跟土皇帝一樣,為所欲為。
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如今都察院從行政機構里被獨立了出來,陳玉很怕所有的官僚聯合起來,讓都察院邊緣化。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都察院就不能變成瞎子聾子,就要主動走出去,主動展示獠牙,讓官僚們忌憚畏懼,再不敢和國法相抗衡。
左都御史康裕皺著眉頭,對于陳玉的大膽想法有點接受不能。
“我們都察院以往也有巡查御史,每年也派了大量的御史下去,著實處理了不少的案件。既然以往的做法卓有成效,又何必大張旗鼓地去擴大規模,徒增靡費呢?”
他的顧慮,別人回答不了,只有陳玉親自來解惑。
“如果是以前,這樣做其實也沒有什么。但如今我們都察院背后沒有了倚靠,我們自成一體,未來將會面臨數之不盡的困難。毫不客氣地說,從今以后,我們都察院在整個官場,可以說是舉目皆敵。而且依據職能來看,我們也沒辦法和其他的部門走的太近。我們要是不想變成無所事事的廢物,那么就只能主動出擊。因此下官認為,我們都察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只把目光局限在一座長安城內。只有我們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才不會被無視。”
他的話讓會議室內的眾人沉默了下來,開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之前大家都在振奮都察院不是后娘養的,可以頂天立地了,并沒有想那么多。
可現在卻猛然發現,都察院是變強了,可是也變的孤單了。
以往還能和其他的部門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從今以后,顯然就只能有一邊好了。
人都是自私的生物,進入官場,大家自然都想著升官發財。
都察院因為其特殊性,想要升官發財必然要踩著別人的腦袋,自然會被其他的官員視為仇寇。
今后是甭想著得到別人的幫助,都察院就只能孤軍奮斗了。
一般來說,在官場上沒有朋友,顯然是寸步難行的。但都察院的特殊性決定了,不可能有什么朋友的。
無論是冼封,還是康裕全都很清楚,今后都察院只能自立自強了。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像陳玉所說的那樣,必須要將都察院的職能發揮到極限才行。
既然不能和其他的官僚成為朋友,那么就干脆壁壘分明好了。
就在他們在思索和困擾的時候,陳玉接下來的話,一下子擊破了他們的猶疑。
“還有就是,從今以后咱們都察院的官員不能外調任職,可都察院內部的位子又是有限的。各位大人有沒有想過,今后立功該賞的御史們,又如何安排?”
這話讓冼封和康裕悚然而驚,才發現腳底下還有這么大的一顆定時炸彈呢。
都察院大不大?
很大。
上上下下加起來起碼超過五百多名御史,即使在京城里也是最大的部門之一。
以往都察院位列九卿,地位低于內閣和六部,自身也只是很多官員的一個跳板而已,自然沒有什么顧慮。
都察院里的御史來來去去,前途自然不需要擔憂。
可如今不同了,都察院和其他的部門分割開來,官員也不再互相流動,這就成為大問題了。
大家進入官場是為了升官發財的,可都察院卻沒有那么多的官位可以提供,那誰還愿意來這種得罪人的地方?
不說什么微言大義,這就是實打實的問題。冼封、康裕、陳玉等人不解決好了,所謂的都察院改革,那必將是一句笑話。
見冼封和康裕動容了,陳玉才能繼續下去。
“所以我們要把都察院建立起來嚴格和分明的上下級制度,來給大家提供上升的空間。光有中央的最高檢察院還不行,我們還要在各地建立路級、府級、縣級的檢察院。就像剛剛考中進士的人從縣令做起一樣,先入職的御史也要從縣級做起,依靠成績和資歷來慢慢提升,形成一套完成的制度才行。”
后世的各部門逐級設立的狀況,陳玉可是太清楚了,也知道這是很有必要的。
不像這個時代,中央還算是職權分明、互相牽制,到了地方上就顯得比較原始了。
就拿一個縣級政府來說,最高的行政長官是縣令,縣令的助手是縣丞。
兩人相輔相成,也有互相監督的意思在里面。
但是很顯然,作為一個縣級行政單位,僅僅只靠兩個人來實現權力的平衡,明顯是不現實的。
一旦兩人中有一個強勢,必然會取得主導權,讓一個人口眾多的縣籠罩在其的權勢之下,可謂是只手遮天。
歷朝歷代,怎么解決皇權不下鄉、中央對地方干涉力度不足的情況,都是一個相當大的難題,而且上千年來都沒有做到。
陳玉相信,乾豐帝在思索辦法。
這才是他看到自己的政體改革方案才會奉若至寶的原因。
這個判斷,讓他可以放心大膽地拿出很多看似激進的辦法,也不怕會引起反彈之類的。
而且他很確信,自己拿出這個辦法來,一定會被乾豐帝和朝中的大佬們看到厲害之處,并延展開來。
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在這個時代看到縣政府、縣財政局、縣稅務局、縣公安局、縣水利局、縣交通局等耳熟能詳的部門了。
如果是那樣的話,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將會前所未有的加強,對于中華的大一統格局的形成會有著深刻的久遠的影響。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