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你混不混賬,你想氣死老娘嗎,干點活能死人咋的。”老婦爬起來,狠狠的點著野驢的額頭:“娘知道你的心思,可這就是咱娘倆的命,巡檢老爺豈是咱能得罪的。”
說完重重的嘆口氣,粗糙的手哆嗦著撫摸著兒子臉上的鞭痕,心疼道:“兒啊疼不疼,這殺千刀的下手咋這么狠呢。”
野驢眼角痛的抽搐,卻強忍著憨笑:“娘,不疼,俺皮糙肉厚的,娘,俺賺錢了,你看。”
野驢從胸前掏出銀子,開心道:“整整二兩二錢銀,買肉買米買鞋花了六錢,還剩一兩六呢。”
老婦眼里噙著老淚,欣慰道:“我兒有出息了。銀子娘幫你收著,我兒也該娶房媳婦嘍。”
野驢笑了:“娘啊,一兩銀子能娶啥媳婦,等俺賺了大錢在提媳婦的事兒。”
老婦掀開草席子,把銀子藏在炕洞,蓋上青磚,鋪好草席子。
“我兒,這年頭餓不死已謝天謝地,哪里去賺大錢,恩,要是陸家的活計做不完,倒有可能賺個十幾兩。”
“娘,李二旦那廝說了,常年都有活兒干,陸家共一千畝地,這次不過是種植了六百畝,五月份還有四百畝地耕種,等四月份種的地長成收割,又開始種植其他作物,如此下來,一直要忙到今年過冬。
李二旦說這只是開始,以后陸家會有兩千畝三千畝田地,甚至更多,需要的人手成倍的增加。”
“兒呀,你不要整天李二旦李二旦的,人家現在是陸家的主事,你可不能對著李二旦這么喊。”老婦嗔怪道。
“俺知道,俺又不傻。”野驢躺在炕上,翹著腿,憧憬著未來。
老娘絮絮叨叨道:“兒呀,娘聽你鄰家嬸子說,那陸家的主子年輕的不像話,才十五歲,也不是咱保德人,好像是從仙山下來的,師傅好像叫啥洞玄子的,有點石成金的本領,老神仙的弟子,怪不得有荏大本事。”
“你鄰家嬸子說,陸家主之前打了潑皮牛二,現在又為了府里一個丫頭片子,叫啥田小西的,生生打斷了河曲常家小相公的雙腿,這孩子,也是夠狠的。說起來啊,為娘倒真的佩服陸家主,為了一個下人,就去得罪常家,說值得吧總覺得哪里不對,說不值得吧,為娘心里咋那么覺得暖暖的……”
“這事俺聽張瘸子叨叨過,娘,等做完郭巡檢的農活,俺去投靠陸家。”
野驢嘟囔著,龐大的身軀橫臥炕頭,不一會兒發出震天的呼嚕聲。
“這孩子,哎!”老娘憐愛的搖著頭,輕輕幫兒子蓋上破敗的麻布被。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四月中旬上午九時。
孫里正和楊里正接到陸府通知,因為陸揚研制的香皂和肥皂已然有了成品。
孫里正和楊里正時間間隔不了多久,兩人同時乘坐馬車匆匆趕到。
孫里正吃的越發胖了,短粗圓滾的身材從馬車上下來,仿佛像個肉蛋子。
楊里正仍是高瘦模樣,臉色看起來更黑了。
孫里正穿團花錦袍,帶璞頭,楊里正著青色長袍,帶璞頭。
陸府門外,兩人相互拱手寒暄,立足陸府門外,命仆從上前敲門。
“秋適兄,別來無恙乎。”
楊里正本名楊軍,字秋適。
孫里正和楊里正以往瓜葛不多,他們兩家乃保德有名富裕戶,家族經營的生意頗有沖突,但因為陸揚的緣故,兩人走動的漸漸多了起來。
楊里正笑著抱拳道:“老夫幾日前剛去了一趟雄州,昨日方轉回。”
孫里正皮笑肉不笑道:“祝賀秋適兄又成交一筆大買賣。”
“好說,好說,據說通達兄的鹽鐵生意已經做大了渤海國,可喜可賀。”
孫里正搖頭道:“哎,如今生意不好做啊,到處都是剪徑的強人,開拓渤海國的市場,老夫整整耗費數年,方打通關節,耗銀無數,就是不知什么時候能賺回來。”
楊里正深有同感,苦笑道:“是啊,老夫手下的沈大掌柜在雄州被芭蕉山上的強人所擄,勒索老夫糧米一千石,銀兩千兩,綾羅綢緞百匹,騾馬百匹,哎!”
沈大掌柜為楊家服務幾十年,乃楊里正的兒女親家,沈大掌柜有一愛女,名沈麗君者,聰明伶俐,貌美如花,配與楊家大兒為妻。
楊里正于情于理,都得幫。
“竟有此事?”孫里正驚訝道:“人可曾贖回?”
楊里正苦笑道:“人無大礙,老夫親自交付的錢糧。”
孫里正皺眉:“楊兄竟親身涉險,為何不派兒輩前去?”
“莫提,莫提,吾那不肖子早嚇破了膽子,躲避尚恐不及,讓他前去芭蕉山和強人交涉,還不要他的命。”
孫里正深有感觸,點頭道:“哎,兒輩無能啊,老夫也時時發愁,我等拼命賺下的家業,日后要便宜了外人?”
兩人一齊想到了陸楊,他們的兒輩論年紀都比陸楊要大,論家世底蘊,說不得都比陸楊強上數十倍,然,觀人家陸小官人,方一十五歲,拼著一身膽略和智慧,短短時間在保德州不但名氣有了,而且置辦了偌大家業,人比人,真是氣死人。
孫里正安慰道:“楊兄無妨,不過是損失些許錢糧罷了,想我等經商數十載,哪一年被人劫去勒索的錢糧少了,虧得陸官人研制出了神物,咱們以后躺著賺就是。”
“但愿如此吧!”
進入陸府,顧不得寒暄,兩人立即試用了肥皂和香皂后。
試用后的結果使得楊里正和孫里正激動的無以復加,兩人就差手舞足蹈了,連連呼妙,聞著皂香,握在手里愛不釋手。
楊里正難掩激動與興奮,贊嘆道:“老夫以為,此二神物一出,必將風行天下,肥皂的去污效果立竿見影,洗滌衣物不但干凈且留有一股皂香,香皂皂體滑膩雪白,小使女使用過后,顯得肌膚細嫩,更增幾分艷色,妙,妙妙,真乃妙不可言爾!”
兩位里正不吝贊美之詞。
孫里正興奮道:“老夫也是這么想的,陸官人,肥皂和香皂是不是不日即可大批量生產制造。”
陸楊點頭道:“只要原材料充足,招募人手,用不了多長時間即可大批量生產。”
孫,楊兩位里正拍胸脯道:“那實在是太好不過,陸官人需要什么,盡管提出來,我二人保證滿足。”
陸楊笑道:“不用二位大人再投入,陸某暫時錢糧完足。今日請大人前來,一是看看樣品,二是商量今后產品的銷售策略。”
陸揚指著茶幾上放著的肥皂,說道:“兩位里正可從中看出了什么玄機?”
楊,孫兩位里正聞聽,仔細觀察幾塊肥皂,并未看出有何不同,兩人面面相覷,不明白陸揚的意思。
孫里正道:“陸官人,我等愚鈍,您就別賣關子了,直接點,我二人作為肥皂的股東,香皂的代理商人,咱們的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但說無妨。”
陸揚點點頭:“咱們先說說肥皂,你們二位是股東,這肥皂的定價權須得有您二位參與,陸某的話供參考。
陸某在制作肥皂和香皂時,就考慮到市場需求,市場需求不同,買主所能承受的價格亦有不同,所以,陸某暫且把肥皂分為了上中下三等,分別對應不同的消費人群。”
孫,楊兩位里正贊道:“陸官人考慮的甚是周到。這點老夫二人就沒想到,陸官人果然了得。”
“謬贊了,我等做生意,自然是要考慮周全。”
陸揚謙虛的抱抱拳:“肥皂既然分了等級,去污效果當然有所不同,上等肥皂陸某以為定價一兩較為合適,中等半兩,下等三錢。”
孫,楊摸著下巴思索半響,孫里正道:“這價格是不是低了點?”
楊里正也道:“老夫以為此等神物,一出世當出現哄搶的局面,先不說成本,價格定的過低,老夫覺得都有辱神物。”
陸揚笑著搖頭:“不然,肥皂定位人群為上中下三等,我們要考慮中下等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要靠量取勝,天下億萬人口,數百萬戶,百萬人消費的起,就是幾十萬兩甚至百萬兩白銀進賬,肥皂我們可以做的大點,要消費者感到物有所值,此乃消耗品,用完就得買。”
一年百萬兩白銀,他們各自占據肥皂兩成的股份,也就是說,每年最少各有二十萬兩銀子的進項。
暴利!絕對的暴利啊,每年二十萬兩,他們孫,揚兩家奮斗幾十年也不過這么多家底。
兩人搓著手摸摸在腦海盤算著,人還是不能太貪,價格定的過高,大部分人消費不起就因小失大了。
“那香皂呢?”楊里正急切問道。
;“香皂制作難度和成本要遠遠高于肥皂,所以陸某只研制出兩種不同質量的香皂,關于香皂二位只為代理,陸某給兩位的價格是一等皂定價銀十兩一塊,二等皂八兩一塊。”
“嘶!”兩位里正牙疼,臉部肌肉直抽抽。
“陸官人,這價格是不是忒高點,我等代理拿貨就如此高的價格,你讓我等多少銀子賣出去合適,恐怕很難接受。”
孫,楊兩位里正均大搖其頭,覺得不妥,價格實在太高了。
“高?不高也!”陸揚胸有成竹,瀟灑的背著手侃侃而談:“香皂此物和肥皂大大的不同,所以它的買主定位不是平民百姓,而是達官貴人,也就是所謂的社會高端人士。
二位,有錢人的心理很奇怪,他們喜歡獵奇,互相炫耀攀比,一件在陸某看來普普通通的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琉璃,動輒上百兩,有錢人還趨之若篤,何況香皂!你定價低了,既體現不出香皂的罕見珍貴,達官貴人們花的錢少了,還沒有面子。
對于一件物品來說,如何體現他的價值,就是價格,陸某給兩位的價格,說實話已經是良心價,據陸某所知,大宋朝最不缺有錢人,陸某建議15-20兩一塊比較妥當。”
孫,楊兩位里正聽的瞠目結舌,激動的臉部肌肉直抽抽,天哪,一塊二十兩銀子,特么這就是赤果果的搶錢啊。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想不到陸官人對人心揣摩的如此透徹,老夫不得不服。”楊里正嘆道。
陸揚微微一笑,心道,我的銷售手段海了去了,還沒到施展的時候。
孫里正一拍大腿,大聲道:“既如此,那就這么定了,香皂一等品十兩,二等品八兩,老夫每樣要一千塊。”
“嘿嘿,孫老弟豪氣,老夫豈能落后,我也每樣要一千塊。”楊里正道。
陸揚差點暈倒,如不是他心理素質過硬,生生把眼底的狂喜隱藏,恐怕要按耐不住一跳三尺高了。
兩家伙果然有錢,出手就是每人一萬八千兩銀子。
兩個一萬八千兩,就是三萬六千兩啊,陸揚按耐住狂喜,先勸二位喝口茶。
陸揚慢悠悠喝口茶,看看孫,楊兩位里正,緩緩抱抱拳,真誠道:“兩位哥哥豪氣,陸某敬佩之至,只是我等既為合作伙伴,陸某不能只顧著賺銀子,坑了兩位哥哥,陸某想問的是,兩位哥哥如何著手打開銷路。”
“這!”孫,楊兩位里正頓時陷入沉思。
陸揚算是仁義的,他想的比較長遠和周全,畢竟現在沒有網絡,手機電視電腦,不能在上面大作廣告,這個時代信息落后,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原始,大多是口口相傳,一件事情,傳到京都,恐怕已經是幾個月或者數年以后。
孫,楊兩位里正做為生意人,自然有自己的渠道網絡,然效果如何,陸揚為了自己快速獲取利益,也得為他們參謀一番。
孫里正看陸揚一副淡然的樣子,試探道:“莫非陸官人有高見?老夫等洗耳恭聽。”
楊里正也道:“雖然老夫等有自己的想法,但陸官人有更好的建議,老夫定從善如流。”
“哦?陸某想先聽聽兩位的想法。”陸揚道。
楊里正神色不免倨傲自得
楊里正撫著胡須慢慢道:“老夫楊家世代經商已超過二百余年,鹽茶,糧食,鐵器,騾馬,行走五湖四海,最西南茶馬古道,走腳云貴川各地,穿京西古道,行商遍布全國,京都汴梁更是老夫常去之地,認識不少達官貴人,老夫的想法是通過朝中大臣送達天聽……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