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開封城位于黃河以南的豫東平原上,五代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均定都于此。
東京開封府,又稱汴京,在陸揚印象中,開封城最著名故事當屬包拯包龍圖了和天波府楊家了。
包拯是合肥人,可惜此時傳說中的包拯還只是孩童,陸揚自無機會碰到。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汴京城一景。
后世陸揚來過開封一次,那時候他走在古老的開封街道,仿佛還能感受到昔日的繁華盛景。
開封城墻厚重,多達三重,分為羅城,內城,宮城,每重城墻外都環有護城河。
最外圍的羅城主要作防御之用,周長有十九公里,南有五門,東和北各四門,西面有五門,眾多城門均包括水門。
城門設甕城,上建城樓和敵樓。
內城周長一十八里,四面各三道門,主要布置衙署、寺觀、府第、民居、商店、作坊等。
宮城又稱“大內”,南面有三門,其余各面有一門,四角建角樓,城中建宮殿為皇室所居。
北宋時期商業和手工業極為發達,使得當時開封出現了工商外至,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適應城市發展,開封城把內城劃分為八廂一百二十一坊,外城劃分為九廂一十四坊。
道路系統呈井字形方格網,街巷間距較密。住宅、店鋪、作坊均臨街混雜而建。
繁華的商業區位于可通漕運的城東南區,通往遼、和以后金的城東北區和通往西京洛陽的城西區。
主要街道人煙稠密,屋舍鱗次,有不少二至三層的酒樓、店肆等建筑。
中國古代城市的街巷制布局,大體自北宋開始而沿襲下來。
開封城內河道、橋梁較多,最著名的有州橋、虹橋,均跨汴河。
州橋正對御街和大內,兩旁樓觀聳立,景色壯麗。
虹橋在東水門外,巨木凌空,勢若飛虹。
相國寺、樊樓、鐵塔、繁塔、延慶觀、金明池、艮岳等建筑和御苑,構成豐富的城市景觀。
北宋開封城的規劃和建設,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商品經濟的發展,在中國古代都城規劃史上起著承先啟后的作用。
因黃河泛濫成災,到元代始,開封城逐漸沒落,再無往日之繁華,而本可以通航的開封,亦成了一座不通航的城市。
但幸運的是,陸揚來到的是宋真宗時期,此時的北宋,恰似最繁華的時候。
開封做為北宋都城,就和后世的首都一樣,大街上隨便溜達,或者去樊樓吃個飯,青樓逛一圈,賭博場所耍一遭,最著名的相撲場地,都可能遇到某位皇親國戚,某位高官子弟,富商紈绔。
看著高大恢弘的城樓,陸揚贊嘆之余,內心不免忐忑,從荒僻的保德州到繁華東京,內心是有落差的。
沿途行人漸多,推車的,拉糞的,挑柴的,賣唱的,牛車,馬車,驢車,林林總總,頗具盛世繁華之景。
這還是城外,想必入得內城,又是一番景象。
終于到了。
數月奔波之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煎熬。
浩浩蕩蕩,渾身疲憊的一行人臉上全泛著喜色。
“陸官人,終于到了!”玉若嫣欣喜道。
玉若嫣喜歡稱呼陸揚為官人,他的縣男職稱和主上,玉若嫣卻很少稱呼。
“嗯,若嫣,你和琦鴛來過幾次東京?”
騎在高頭大馬上,陸揚朗聲問道。
“有三四次吧。”
“陸官人,俄和姐姐對東京比你熟悉,你想去哪兒,俄們給你做向導便是。”琦鴛得意道。
春妮和果菜掀開車簾,興奮溢于言表,她們小地方的人,來到傳說中的汴京,真的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看啥都新鮮。
實際禮部對官員三年一考核,陸揚本不用來的,結果官家要見他,那就另當別論了。
寧知州和柳通判恰好在保德任職三年,又逢年底,這才有大冷天趕往京城。
初到東京,要先找地方住下,然后再去吏部報道,等待面圣。
陸揚對此可謂一無所知,只能由寧知州教他。
剛一進城,陸揚的護衛就引起城內居民極大地關注,陸揚的護衛們個個威猛,衣著奇怪華麗,明顯和宋的衣服服飾有區別。
護衛們亦是興奮不已,他們中大多是未來過東京的,東京的繁華早有耳聞,今日一見,果然若此,甚至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繁華。
只是,天氣寒冷,街上行人還是少些罷了。
進入內城后,寧知州喚來陸揚。
寧進道:“陸縣男,老夫在城內有自己的宅院一座,汝可愿意暫住一起。”
陸揚道:“大人,并州王家在東京開設有店鋪,且多宅院,來時已有交代,讓我務必去那里住下,我這人好動,去大人那里恐有不便!”
寧知州點頭道:“也好,你自去吧,先多加歇息,明日和老夫一起去吏部報道,等待宣旨面圣。”
“陸揚省得!大人,我是不是先去見朝中某位大員,求大人賜教?”陸揚道。
寧知州搖頭道:“暫且不必,汝是新人,和朝中大員們并不熟悉,上門拜會不免唐突,等面圣后,老夫自會帶你見過諸位大人。”
陸揚點頭:“大人官邸何處,我明日可早些前去。”
告知地址后,陸揚和寧知州一行人分別。
寧知州等走遠,陸揚松口氣,對幾女笑道:“你們餓不餓?”
“餓!”琦鴛搶著道:“咱去樊樓吃去。”
“好!”
陸揚振奮,他喚過張貴,遞過一封書信道:“你帶幾名護衛照著地址先找到并州王氏綢緞莊,找到那里的廖掌柜,把信給他,著他騰出一處宅院來安置我等,然后你們幾個來樊樓找我!”
“諾!”
張貴領命而去。
來到古開封城,最繁華的首都,就不得不提到樊樓。
樊樓并不是官府所建,卻和大宋歷朝君王有密切的關系,發生在樊樓才子佳人的故事一籮筐,比如名妓李師師,就是出身樊樓。
它是開封城最繁華的高檔酒樓,乃當今官家,達官巨富,才子佳人們忘情流連的場所,普通百姓只能望樓興嘆。
說白了就是古代版的天上人間。
樊樓位于開封東華門外景明坊金明池畔,因樊樓西面可眺望大宋皇宮,為了保護皇家**,大宋官府規定,酒客不許登臨西樓眺望皇宮。
樊樓最著名的當然是它的建筑之美,其次是造酒作坊和樊樓歌舞藝伎。
樊樓高三層,是東京城地標建筑之一,里面裝修極其豪華考究,建筑規模相當龐大。
有詩曰:
城中酒樓高入天,烹龍煮鳳味肥鮮。
公孫下馬聞香醉,一飲不惜費萬錢。
招貴客,引高賢,樓上笙歌列管弦。
百般美物珍饈味,四面欄桿彩畫檐。
《東京夢華錄》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
所謂“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就是說五樓鼎立,高低錯落,互相輝映,五座樓之間有飛橋供人來往,樓內部有走廊供人上下,這些設施是相通的,組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整座樊樓,無論是上、下樓層,還是前、后、左、右、中這些分樓,都被緊密地連成一體,客人可以自由穿行,暢通無阻。
就此,我們可以想象樊樓的外觀:一組擁有東西南北中五座三層樓的龐大建筑群。最后的8個字“珠簾繡額,燈燭晃耀”是指樊樓大門口張燈結彩,過道和包間都掛著精美的門簾和匾額,給人典雅溫馨的感覺。
夜幕降臨之時,樊樓燭光搖曳,華燈閃爍,奇光異彩,蔚為壯觀。到了元宵佳節,樓上的每一道瓦楞間都放置一盞蓮花燈,燈火與月光齊明,更是流光溢彩,給人如臨仙境之感。
樊樓的二、三層是被稱為“酒閣子”的小房問,其確切的布置格局,樓上有六十個閣兒,下面散鋪七八十副桌凳。
此即是說樊樓樓上是雅致的包間,十分清靜,客人互不干擾,各行其便,樓下為寬敞的大廳,客人三五成群,觥籌交錯,十分熱鬧。
由此可見樊樓布局合理,營業面積廣大。
規模之大,樣式之美,氣象之盛,與皇室建筑相比也毫不遜色。它是大宋官家和其隨從、近臣游玩和宴飲的好去處,也是宋政府招待外國使者的重要場所。
樊樓不僅是一座營業的酒樓,還是一處重要的造酒作坊。在宋代,林立于東京大街小巷的飲食場所,大致有“正店”和“腳店”之分,規模大的、擁有賣酒權的被稱為正店,反之則為腳店。東京城內大小腳店數以千計,正店卻只有72家。
樊樓正是這72家正店中最為突出的一個。樊樓自產的酒,有眉壽、和旨兩種。
樊樓自釀的酒是天下名酒,其上繳的酒稅,同樣不可小覷。
大宋的最高統治者,親自過問樊樓的日常經營狀況,通過國家詔令為樊樓尋找新的承包商,并給與其優厚的條件,使其擁有強大的銷售網絡。
有史以來,哪家私營酒店有這樣的優厚待遇呀?樊樓,享受到了!其規模之大,名望之高,不難想象。
樊樓能夠名揚天下,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美酒和建筑,更重要的是出沒于其中的藝伎。
北宋東京的大酒樓內都有專業的歌姬舞女,她們濃妝艷抹,衣著華麗,不僅明艷動人,風情萬種,“望之宛若神仙”,而且能歌善舞,多才多藝,是酒樓招徠生意的重要手段。
樊樓的藝伎,更是美艷絕倫,名冠天下。她們或是淺吟低唱,或是婆娑起舞,陪伴顧客左右,使其流連忘返。
在眾多的藝伎中,最為知名的莫過于李師師了。
梁國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
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