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錢其實有很多種類,其中很多種都充當貨幣流通,但也有幾種不為流通,比如供養錢,這種錢是寺觀內作為供品的錢幣,一般藏于佛像腹中或掛于佛龕之旁,又稱佛臟錢。或者春錢,是元代流傳至今的一種金銀小錢,婦女插在兩鬢,用作首飾。
而陸家女郎撒出來的錢叫厭勝錢,屬壓邪取吉性質的非用錢,多作吉慶,上梁,供奉,懸掛,佩帶之用,又稱押勝錢。
這種壓勝錢的圖案內容是非常豐富的,有的會刻有日、月、星、花草、蟲魚、蜂蝶、龍鳳、麟獅、鹿馬等等,或人物故事、生肖,又或者刻著吉利文字,比如福壽康寧、天下太平、萬里封侯、五子登科、招財進寶等等,像陳惇手上這一枚,就刻著“官封五世”四個字。
讓陳惇震動的不是這幾個字,而是錢幣背面的鏨刻,上面刻著“興盛昌”三個字,三個字延伸出去一個祥云圖案。
“興盛昌”陳惇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來到庫房之中,取出了一枚金元寶,仔細觀察了其底部銘文:“太倉州收嘉靖三十年平倉糧價金三十二兩正,提調官劉大同,該催王岳,興盛昌。”
官銀上面,也有“興盛昌”的記號!
陳惇回到屋中,仔細查看著金子后面的鏨刻,心中一時思緒潮涌,有如大江。
“咚咚”,門被敲響了,陳惇不由自主一驚,卻聽歸有光道:“夢龍,你還沒睡嗎?”
陳惇打開門請歸有光進來,道:“學生一時還睡不著,大人怎么也沒睡?”
歸有光拿起追上的紙張,“我就知道你睡不著,你今天看到那汪良自戕的景象,就失魂落魄的,我擔心你心中有所郁結,過來看一看。”
“學生無事,”陳惇搖頭道:“那汪良后事操辦地如何?”
“既然畏罪而死,”歸有光到底是仁慈之人:“一死抵消前罪了,何況他以前為吳江縣百姓做了一些好事,以致輿情有些議論,他大姊汪氏年少守寡,也得了吳江縣的表旌,總不能因此追奪,所以我看到此為止,也就罷了。”
陳惇就道:“聽憑大人定奪。”
歸有光點點頭,“這案子兩三日內,就能完結,我結案之后要回長洲,你同我一起回去,我在府尹大人推薦你,你若得州府嘉獎,于科舉大大有利。”
蘇州府出神童,成化以來,天子都曾下詔褒揚。像陳惇這樣的,也算在神童之列,歸有光并不是陳腐之人,他愿為陳惇引見,若在府尹那里留下印象,則可迅速傳播名聲,像徐渭那樣,天下無人不知其名。
陳惇想了想道:“學生還想在吳江縣多玩幾天,若回長洲,一定會去拜訪大人的。”
歸有光道:“也好。”
陳惇與他又說了幾句話,方才問道:“學生近日在家宅中破土,聽匠人的話,要埋壓勝錢,取個吉利。”他說著將床上的青桐錢給歸有光看:“這壓勝錢的種類,陳惇也不了解,不知道哪兒能挑選圖案?”
壓勝錢雖然從漢朝就有,但在明朝是鼎盛時期,因為明朝的時候,風水之說大興,開爐、鎮庫、鎮宅、饋贈、賞賜、祝福、辟災、占卜、玩賞都鑄厭勝錢,陳惇記得故宮梁殿上,這種東西也是一抓一大把。它并不是正式行用的錢幣,所以官方與民間均有鑄造,但大都是民間私鑄,百姓隨時到作坊或鑄錢局去選購,有各種不同的圖案可選。
果然歸有光道:“寶泉局下設鑄錢作坊,那里有許多錢幣可以選購。怎么,這官封五世的壓勝錢,不喜歡嗎?”
“學生想要連中三元。”陳惇張口就道。
“好,好好,”歸有光頓時大為高興:“連中三元,這個更適合你。”
“學生也問過匠人,”陳惇就道:“他說鑄錢作坊的壓勝錢款式老舊了,讓我去興盛昌看看,說每年都有最新的圖案樣式供人選購,學生不知道這興盛昌,是什么來歷?”
“興盛昌是蘇浙最大的錢莊,”歸有光道:“除兌換銅錢、金銀外,還兼營放款、存款等業務。”
因為中國社會長期存在多元化貨幣制和多種貨幣混合流通狀況,使貨幣兌換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存在。兌換業務則自西漢開始出現,到唐宋有所發展,始由金銀店、柜坊等兼營。元末明初,政府欲專行紙鈔,民間仍用銀錠和銅錢,銀、錢、鈔三品并行,于是多種公私機構商號兼營兌換業務。
而到了國朝正統年間,大明寶鈔貶值,政府放松用銀禁令,銀錢公開流通。此后幾代,由于私錢龐雜,銅錢輕重不一,成色各異,制錢、私錢、白錢三者之間的比價差異大,變動多,兌換業更為發達。如嘉靖初年時大開鑄爐,錢幣名類繁多,單是制錢就有金背、旋邊等幾十種名目。在此情況下,販賣銅錢和私鑄私熔更多,乃出現若干專營銅錢兌換的金融組織,稱為錢店,又叫錢莊、錢鋪、兌店、錢肆、錢桌或錢攤,在江北則一般稱為銀號。
“江南地區,大小錢莊很多,”歸有光解釋道:“小錢莊,僅僅從事兌換業務。大錢莊就可發莊票、銀錢票,憑票兌換貨幣。南北行商之人大都將錢存入錢莊之中,像興盛昌是蘇浙地區最大的錢莊,福建廣東也有一家大錢局,叫匯遠錢局。山西之地,最出名的是日升隆。”
陳惇就道:“這些錢莊錢局,背后經營的究竟是富戶財閥,還是貴官家?”
歸有光一愣:“怎么說?”
“學生看到官銀后面的鏨刻,上面有興盛昌的記號,不知道這興盛昌,是不是有官府周轉?”陳惇直接問道。
“哦,興盛昌因為兌換穩定,信譽良好,兼辦官府的公款匯兌,”歸有光作為蘇州推官,十分清楚:“至于你說的興盛昌鏨刻,是這么一回事”
有關賦、稅、解、貢方面的銀錠都是官銀,這是無可辯駁的,但官銀并不一定就為官爐所鑄。從正統年間以后,銀錠有官鑄和私鑄之分,官鑄的銀錠一般把重量銘文鑄在側面,而且每錠都有銀局名,如“寶泉局”、“官錢局”等私鑄銀錠銘文基本是私銀錢號名稱,如“興盛昌”“匯遠錢局”“劉記匯號紋銀”等等,銘文刻在底部。
“我明白了,”陳惇恍然道:“這一批賦稅官銀,是官府交給了興盛昌熔鑄。”
像陳惇手上,從太倉州收上來的平倉糧,都是散碎銀兩,需要重新熔鑄成銀錠、金錠,官府就把熔鑄這個差事,交給了興盛昌錢莊。
“興盛昌的老板,”陳惇最后問道:“是誰?”
“是姑蘇世族陸氏,”歸有光道:“三房分理。”
陳惇這邊送走了結案的歸有光、鄭若曾,在官銀重新打上封條之前,又來到了之前為他熔鑄金子的鐵匠鋪子。
“哎呦,小大人,您怎么又來了,”這鐵匠一見他就愁眉苦臉起來:“您再多來幾次,小人這鋪子怕是要關門掃地嘍。”
陳惇失笑道:“胡說,見到我為什么這副模樣?”
“您幾天前令小人熔鑄金子,熔鑄完了拍屁股走了,”這鐵匠叫屈起來:“哪兒知道小人的苦處啊。”
原來這鐵匠熔鑄金子,本縣大戶交上來的都是碎金,碎金熔化重鑄為金錠時,有一定的折耗。但大戶不認,陳惇也不記得此事,鐵匠即使小心熔鑄,也要補上那折損的火耗,他這幾日正要去縣衙找陳惇呢,結果陳惇就上門來了。這下鐵匠就抓住陳惇不放了。
“火耗,”陳惇瞇起了眼睛:“我問你,一百兩金子熔鑄出來,火耗大概多少?”
“火耗占比約十一左右,這是正常的折耗。”鐵匠比劃道:“不管熔鑄多少金子,大概都在這個比例。”
他說著小心翼翼地打量陳惇:“您不會不給吧?”
“我就是不給了,你能怎么樣?”陳惇不動聲色道。
“蒼天啊,小人辛辛苦苦為您熔金,”這鐵匠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哭訴起來:“一分工錢都沒有,還要傾家蕩產為您補上折耗,小人干脆一根白綾吊死在您面前,也省得全家淪落成乞丐,朝不保夕啊!”
說著竟抱住了陳惇的大腿,嚎哭起來。
陳惇輕輕踢了他一腳,道:“起來吧,沒說不給。”
“您說真的,不是哄騙小人吧,小人老實人啊,不能騙的。”這鐵匠再三確認道:“小人是相信您才給您熔金的,您可不能像官府一樣,不給補折耗啊。”
陳惇就道:“官府不給補折耗?”
“不給補,”鐵匠道:“官銀交給大錢莊熔鑄,都不給算折耗的,一開始咱蘇州許多錢莊就是這么倒閉的,您想啊,鑄的銀錢越多,折耗越多,官府不補的話,只有錢莊自己掏腰包誰能禁得起這么折騰,也就財大氣粗的興盛昌了!”
“興盛昌熔鑄官銀,竟自包折耗,”陳惇心道:“這絕對不合常理。”
所有的錢莊,都是為了賺錢,錢滾錢,利滾利,沒有說掏自己的錢,為別人補腰包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