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付完長孫氏的“好奇”,晚餐便結束了。
李世民與長孫氏去更衣,殷清風則被李晉安帶往李世民的書房。
出了長孫氏的寢宮,李晉安看似平靜的說道:“算你小子有良心,還記得咱家。”
殷清風有些討好的說道:“都是小子的錯,讓叔叔不得安生。”
李晉安知道他說的是火藥的事兒,“你小子也是一心為了大唐,為了太子,咱家怪不得你就是了。那事兒交給別人去做咱家還真不放心,而且你今天的禮物咱家很是喜歡。”
“那小子還有禮物要送給叔叔,叔叔收還是不收?”
李晉安在殷清風的身上掃了一圈,“還有什么好寶貝,快拿出來。”
“嘿嘿,得過些日子才準備好呢。”
李晉安假裝生氣,“那現在就別討嘴巧。”
殷清風與李晉安在書房聊了好久,李世民才一臉喜色的走了進來。
今天殷清風教給他的那些養生術都不難學,但既然是出自仙人效果肯定錯不了。從此他再也不用擔心妻子的身體,他和妻子的壽命也有了保障。真慶幸當初沒殺了這小子啊!
剛才趁著換衣服的時候,他與妻子簡單的交流了一下。妻子的那些話,讓他不得不承認妻子的洞察力的確比他強。
妻子說: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得先有聲望再去籠絡人心。他說話非常直接,即使有一些婉轉的話,也是出于禮節。他連客套話都不會說的人,如何去籠絡人心?
不但如此,他在與你我對話的時候,一些基本的禮節做的也不夠好。這在別人看來就是持才傲物。
而且妻子還反問他:他既然能拿出讓你增加壽命的仙術來,又如何再去害你的性命?他直接隱瞞下來,再眼看著你我丟了性命不是更好?
還有,既然他能說出失德之人遭天譴的話,他又怎會做出失德之事?
“二郎,妾身信他,也相信你們翁婿能攜手建起大唐盛世!”
有了妻子的這番話,李世民徹底放下心中對殷清風的忌憚。現在他越看殷清風越是順眼,琢磨著昨夜妻子提的那個建議,是不是該直接對殷清風說出來。
李世民坐在那里琢磨心事,殷清風先開口了,“請叔叔指教,現今的工部尚書為何人,侄兒有事想求他幫忙。”
“應國公武士彟。”想心事的李世民下意識的回道。
等說完了,他好奇的問道:“找他做什么?”
“侄兒有些物件需要手巧的工匠打制出來。”
李世民眼睛放光了,“可是像馬蹄掌那樣的物件?”
殷清風說道:“功效沒馬蹄掌那么大,只是一些小部件。”
“哦”李世民有些失望,不過他還是說道:“可需要我給你寫封信帶去?”
殷清風說道:“這倒不用,正好侄兒要和他談談關于加盟的事兒。順便再說一下工匠的事情。”
李世民正容的說道:“你之前要我邀請那些世家來長安,信我已經派人送出。你現在詳細說說具體的做法,和他們加盟之后你要達到的目的。”
在殷清風的印象里,這是李世民第三次問起這樣的話題。由此可見,李世民對世家是多么的不放心。
他說道:“侄兒先說說要達到的目的吧。
世人大多是喜歡享受奢華的,享受不到的,自然是因為沒錢。
世人對待錢財的態度,大致可分為三種。
第一種,視金錢于無物。這類人要么品行真的高潔、要么是沒辦法聚集更多的錢財,不得已才裝作清高。
第二種,愛財如命。這類人斂財瘋狂、散財吝嗇。
第三種,平常心。這類人不管是取財還是散財,都以君子之道約束自己。
從漢時起,世人對經商之人愈發貶低,但卻愈發享受奢華。大唐不禁百姓經商,但生財之道卻寥寥無幾。不管是世家還是勛貴,主要還是通過世代蓄田蓄奴,才有了今日的財勢。
以往,再大的家族也不可能做到讓每一個子弟都接受教導。而今,侄兒給他們送上生財之道,便是想讓這些子弟間產生嫌隙。
世家能興旺多年,族內自然有各自的規矩。現在多了一條生財之道,他們該怎么做呢?
首先,誰來掌管經營?每年十幾萬、幾十萬的收益,誰不眼紅?
其次,每年多了這么多財富,該怎么分配?如果還是按照原先分配錢財的方式進行,無疑會讓嫡庶支之間的財富差距加大。如果修改,既得利益的嫡支不會同意,不修改,庶支的人絕不答應。
就算在一兩年后他們重新穩定下來,彼此還是一家人。但侄兒相信,不是每一個世家都能做到讓每一個人滿意。經過這次爭吵之后,嫡庶之間一定會產生隔閡的。
但隨之而來的,還有新的問題出現:一個人擁有了比以前更多的錢財會如何呢?
侄兒曾聽兩個乞者間的對話。一個乞者問另一個人,如果你有錢了會怎樣。那人回答到,一天吃三頓飯,每頓仨曼首。
乞者尚知錢財的好處,何況世家子。
古人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侄兒正是從這“奢儉”二字著手,來分化世家的力量。
所謂“奢”,必須有錢財的支持。
原先已經占據族中大多錢財的嫡支,不愁沒有名師教導、不愁將來出仕的問題、不愁沒有名門美媛婚嫁現在有了更多的財富,他們會如何?
侄兒相信,能在錢財面前保持本心的人并不多。
所以,他們會將更多的心思用在醇酒美色上面。
正所謂“酒色財氣,最是害人。”
禹疏儀狄豈無由,狂藥使人多醉狂。尾生橋下水涓涓,吳國西施事可憐,昔日石崇因富死,銅山不助鄧通窮。霸王自刎在烏江,有智周瑜命不長。”
“等等!你先把這四句話寫下來,再往下說。”
殷清風正說得起勁兒呢,李世民突然喊停。
這四句似詩非詩的話對應八個典故,沒想到李世民這么感興趣。殷清風只好挽起袖子寫給他。
他在寫的時候,李世民站在旁邊仔細的看著。等殷清風寫完了,李世民皺著眉頭說道:“名字呢?這首詩的名字是什么?”
這四句話本來是殷清風生硬捏合在一起,哪會有什么名字。但李世民需要它們有個名字,那就有吧。
殷清風只好在抬頭處寫到酒色財氣歌五個字。
“酒色財氣歌,好!好!”
李世民似乎非常滿意這個名字。
等李世民欣賞夠了,殷清風整理了一下頭緒,繼續說道:“嫡支子弟在沉迷與享受時,原先沒錢的庶支子弟因為待遇不公、因為有了錢財的支撐,他們會發憤圖強,苦讀經書。
這樣的情形如果持續二十年,嫡支終究會被庶支超越。到那時,孰嫡孰庶?嫡支還想占據族中權利,但才能不足。庶支想要奪權,又被族規約束。長此以往,只有分道揚鑣,各走各的路。”
李世民從喜得詩句中冷靜下來。他仔細的去分析殷清風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許久之后,李世民問道:“你之前說過,還有一些人是不會因為錢帛而動心的,那你又如何打動他們?”
殷清風不知道李世民是想收買誰,還是出于別的目的,他說道:“投其所好。”
“你具體說說。”
殷清風說道:“很多富豪家族出身的官員,可能對財色并不動心。若以財色誘之,效果并不好。但人無完人,總有人性弱點的。
比如喜好書法的,送他王羲之、智永、鐘繇、陸機、衛夫人等人的字喜好繪畫的人,送他顧愷之、蕭繹、展子虔的畫喜好金石的,送他商鼎、周簋等。”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