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幾部公案小說,有共同的特點1、有的以章回小說形式出現,有的以短篇小說集形式出現,實際上都是短篇小說集,各篇或各回之間并無聯系,都是單獨成篇。
2、編輯方法大都與名公書判清明集相似,按案件性質分類編排。百家公案、龍圖公案、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雖有中心人物,采取章回小說形式,但細考其內容,也仍是按類編排,把同類案件集中在一起。
3、形式上一般是四個部分。先敘案情,然后是告狀人的告狀,被告的訴狀,最后是官吏的判詞。
4、案件內容多是民間刑事案件,如奸情、盜竊之類。其中一部分靠清官智慧斷案,一部分靠鬼神啟示斷案。這些故事大同小異,互相抄襲,雷同的案例很多。
5、藝術水平不高,文字多半文半白,比較粗糙。
6、這些書都是在明萬歷二十年以后到明末出現的。在前后五十年的時間里,出了十來部同類性質的作品,也可以算是明代后期的一個文學流派了。
還有比較出名的,就是有關包拯包大人的故事創作出的作品了。
因為歷史上的包拯,經過民間的創造,成為小說、戲曲作品中的活躍人物,成為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清官形象。
而包公故事在宋元話本中就出現了,合同文字記和三顯身包龍圖斷案是最早的包公斷案故事。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雖不是包公斷案故事,但在篇未出現了包公的名字“直待包龍圖相公做了府尹,這一班盜賊,方才懼怕。各散去訖,地方始得寧靜。”
但總的說,在流傳下來的宋元話本中,包公的故事并不多。
可是在元雜劇里包公成為重要的角色,可以專辟一類,稱為“包公戲”。
現在保存下來的有完整劇本的清官斷案戲有十六、七種,其中包公斷案的就有十一種之多。
這就是無名氏的陳州糶米、合同文字、神奴兒、盆兒鬼,關漢卿的蝴蝶夢、魯齋郎,鄭廷玉的后庭花,李行道的灰闌記,曾瑞卿的留鞋記,武漢臣的生金閣,還有一種是科白不全的張千替殺妻。
到了明代出現了兩種有關包公的小說。
一是包龍圖斷百家公案,二是龍圖公案,它又有百回本與六十二回本之別。
這是兩種不同的小說,其中相同的故事只占四分之一。
1967年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說唱詞話中有與包公故事有關的八種詞話包待制出身傳、包龍圖陳州糶米記、仁宗認母傳。
以及包龍圖斷歪烏盆傳、包龍圖斷曹國舅公案、張文貴傳、包龍圖斷白虎精傳、師官受妻劉都賽上元十五日看燈傳。
這三部書,從刊刻時間看,明成化說唱詞活最早,百家公案次之,龍圖公案最晚,可能是明末刊本。
從內容方面考察,三書相同的幾個故事加以比較,也說明是明成化說唱詞話最早,龍圖公案最晚,因為在演化過程中,情節的漏洞得到彌補。
如劉都賽故事,明成化說唱詞話、百家公案里都是劉都賽被趙皇親強虜進王府后,太白金星化為小蟲咬壞她的衣服,劉都賽要織匠來補,這才有與經營紡織業的丈夫師官受見面的機會。
龍圖公案改為劉都賽衣服是被老鼠咬破的,情節更近情理。
這三部有關包公的小說和說唱詞話,有幾點值得重視
1、明成化說唱詞話中有包待制出身傳,百家公案的卷首有一篇包公出身源流,而龍圖公案沒有。
因為明成化說唱詞話與百家公案中關于包公出身的敘述不盡相同,但都是三俠五義中包公出身故事的雛型。
百家公案、龍圖公案中大多數是民間刑事案件,反對的是奸夫,小偷強盜,但在成化說唱詞話、百家公案、龍圖公案中都有一部分作品,矛頭直指皇親國戚、惡霸豪紳,具有尖銳的政治內容。
三書都出現了仁宗認母的故事。
據宋史記載,宋仁宗生母李宸妃,原來是章獻太后的侍兒,她生下的皇子,章獻太后認為自己的兒子,讓楊淑妃養育,到皇子長大,繼承了皇位,就是仁宗皇帝。
可是李妃還身處“先朝嬪御中”,“人畏太后亦無敢言者”,“終太后世,仁宗不自知為妃所出也”,到劉后死后,才有人告訴仁宗他的生母是李妃。
“仁宗不視朝累日,下哀痛之詔自責,尊宸妃為皇太后,謚莊懿”。
這是當時朝野轟動的大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人民對李宸妃表示同情,對劉后的專橫甚為憤慨。
于是圍繞皇子的命運,敷衍出動人的故事。
陳琳、寇承御等忠臣與劉后、郭槐等奸賊展開驚心動魄的斗爭,但這個故事與包拯無關。
只有到了明成化說唱詞話中的仁宗認母傳、百家公案第七十四和七十五回、龍圖公案中的“桑林鎮”里才把這個故事與包公斷案聯系在一起,這樣包公斷的已不僅是民間的案件,而是皇帝宮廷里爭奪繼承權的大案了。
包公介入了朝廷內部的忠奸斗爭,包公已成為皇家的包公,這是包公形象的重大轉變。
4、過去百家公案不易見到,論述包公系統故事多只舉龍圖公案。
實際上,兩書相比,百家公案更有價值。
這不但因為它刊刻年代更早,而且因為百家公案中有陳世美拋棄妻子秦氏的故事。
還有狄青、楊文廣與包公互相支持的故事,后來萬花樓楊包狄演義就以此而敷衍成書。
另外還有彈子和尚的故事,與平妖傳相似;此外包公的衙役里出現了張龍、趙虎,顯然對三俠五義產生了影響。
這些都為研究包公故事流變和古代小說之間的相互影響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至于三俠五義及其續書的話。
怎么說呢,在道光年間著名說唱藝人石玉昆是演說包公故事的專家。
當時有人把他說唱的龍圖公案記錄下來,題作龍圖耳錄,一百甘回,存謝藍齋抄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傅惜華、汪原放校點本。
石玉昆本來是連說帶唱的,龍圖耳錄只存講說部分,沒有唱詞,這樣就把它改成純粹的散文話本了。
后來,又有人把它改編成三俠五義。
清同治十年前,問竹主人第一次加以修訂,成為一百二十回本的三俠五義,又名忠烈俠義傳。
到了光緒元年,入迷道人,即文琳,又把問竹主人修訂的稿子作了第二次加工。
光緒五年出了活字印本。
光緒十五年俞樾改寫了第一回,把書名改為七俠五義,重加刊印,成為民間最流行的本子。
三俠五義前面二十七回左右,主要寫包公故事,后面七十多回,主要寫俠義故事。
寫包公故事部分,包括包公出身、斷烏盆案、斷仁宗生母李妃案,它集中了元代以來戲曲、小說中包公故事的精華,并把它定型化,此后,小說戲曲中的包公故事就沒有多少發展了。
三俠五義里包公是沿著忠奸斗爭的軌道發展的,包公忠臣的形象更加突出。
這表現在包公斷李妃案演變得更完整,加入了劉后、郭槐勾結貍貓換太子的故事,陳琳、寇珠、余忠為了救護太子,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寇珠撞階而死,余忠冒名頂替代李妃而死,表現了他們對皇帝的赤膽忠心。
另一方面,劉后、郭槐等人耍盡陰謀詭計,貍貓換太子,逼死寇珠,甚至要害死李妃,表現了奸詐毒辣的性格,成了典型的奸臣。
李妃流落桑林鎮,路遇包公,包公為這樁皇家冤案的審理立了大功,他對皇帝的忠心得到突出的表現。
同時需要說明,三俠五義里的包公為民間百姓伸冤報仇的事少了,斗爭的對象也不僅是“權豪勢要”,而是有“造反”跡象的奸臣。
例如,包公與馬朝賢叔侄的斗爭、與襄陽王的斗爭都是因為這些人“常懷不軌之心”,“反跡甚明”,包公是為鞏固皇權而斗爭,與包公對立的,不僅僅是統治階級中為非作歹的特權人物,而是一個以篡奪皇位為政治目的的叛亂集團。
因此,三俠五義里的包公雖然依靠智慧和實地調查,偵破了一些民間刑事案件如“墨斗殺人案”等。
但是,與變陽王等武裝叛亂集團的斗爭僅僅靠智慧和“微服察訪”是無法解決的,包公、顏查散要依靠一批俠客,靠他們的高超武藝和飛檐走壁的本領,才能搜集罪證,揭露陰謀,平定叛亂。
這突出了包公和全書的忠君思想,使包公的忠臣色彩大大加強。
因為包公是反對圖謀叛亂的忠臣,是保衛皇權的擎天柱。
他率領的俠客,也被賦予忠臣義士的品格。
例如,包公向皇帝引薦“五鼠”時。把“鉆天鼠”改稱為“盤桅鼠”,把“翻江鼠”改為“混江鼠”,“恐說出鉆天翻江,有犯圣忌,故此改了,這也是憐才的一番苦心”。
這些俠客見了皇帝也是開口“罪民”,閉口“罪臣”。
他們以被封為“御貓”、作為皇帝的侍衛而感到無比光榮;他們以協助清官、鏟除亂臣賊子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
他們已不是民間“除暴安良”的義俠,而是朝廷的偵探和保鏢了。
包公形象雖然也有寫得比較生動的一面,但總的說來,是偶像化、模式化了。
但豪俠的形象卻栩栩如生,有血有肉,這是三俠五義藝術上的最大成就,為中國小說史畫廊增添了這一類型的人物形象,對后代武俠小說具有重大的影響。
正如魯迅所說“至于構設事端,頗傷稚弱,而獨于寫草野豪杰,輒奕奕有神,間或襯以世態,雜以恢諧,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
值世間方飽于妖異之說,脂粉之談,而此遂以粗豪脫略見長。于說部中露頭角也。”
可以說三俠五義是部說書體小說,“繪聲狀物,甚有平話習氣”,保持了平話的特點,在驚險曲折的故事情節中展示人物性格。北俠歐陽春與雙俠丁兆蘭在刺殺馬剛時,性格就完全不同。
丁兆蘭年輕氣盛,鋒芒畢露,高聲張揚,還嘲笑歐陽春膽小;歐陽春老成持重,考慮周密,不動聲色,卻在丁兆蘭動手之前殺了馬剛。
通過對比,歐陽春膽識、武藝顯高一籌,令人信服,兩人的不同性格,徑渭分明,格外醒目。
三俠五義不但能在驚險曲折的故事中刻畫人物,還能通過富有情趣的市井生活來塑造人物,使小說富有生活氣息,真實可信。在“真名士初交白玉堂,美英雄三試顏查散。”
這一回里,顏查散與化名金相公的白玉堂交上朋友,白玉堂每到一處,故意揮霍顏查散的銀子,擺闊氣,鬧排場,考驗顏查散。
通過小書童雨墨的眼睛,極有風趣地把白玉堂的豪氣、顏查散的質樸、雨墨的機靈都活脫脫地表現出來。
三俠五義這一類作品中的人物“大半粗豪”;容易寫得性格雷同,而三俠五義人物雖有“行俠尚義”和“致君澤民”的共性,但又寫得個性分明。
白玉堂的心高氣傲,鋒芒畢露;蔣平心機深細,謹慎而又靈活;展昭謙遜平和,謹小慎微;歐陽春深沉老練,直樸豪放;艾虎則粗中有細,活潑可愛;沈中元忍辱負重,隨機應變;丁氏雙俠,富貴氣象,風流倜儻。這中間最成功的要算白玉堂。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