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上,諫議大夫王允,代表著,大將軍府,向漢帝表奏: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
偽帝張舉,試圖逆天。
幽州牧劉虞,戰陣無能。致使雍奴叛軍坐大,百姓倒懸。
若是不及時鎮壓,恐怕又是一場,蛾賊之禍。
興漢侯劉正,出身幽州范陽郡,熟悉地方,戰陣亦強。
不如代天行事,討伐偽帝。
漢帝聞言,心中不快。
然而大將軍府,已經掌握了朝堂,不如順水推舟,即使將來有事,劉姓江山依舊在,不為他人所掠奪。
詔書:
安北將軍,興漢侯劉正。盡忠王事,熟知兵法。
今國家有事,特授你鎮北將軍,持節督幽州事。
晉升侯爵一等,食邑涿縣五千戶。
劉正受詔,大殿謝恩!
百官道賀,士人拍手稱快。
何進大笑三聲,終于可以,放開手腳,捊起袖子加油干了。
至此,劉正終于成了萬戶侯。
不過是假萬戶侯。
不及盧植等人的侯爵尊貴。
然而劉正才二十五歲,日子還長著呢?
鎮北將軍,雖然是雜號將軍,但是開府治事,可是本分,而不是特許。
再說鎮北將軍,再進一步,那就是征北將軍。
征北將軍可是常設將軍,一旦設立,非謀反大罪,不可撤銷,主帥其人,不可擅改。
劉正回到,興漢侯府之后,與郭嘉等人,商議行程。
他先是命令,徐晃帶著家眷,三日后啟程,朝著南山城前進。
十日后,漢帝承諾的東西,送至興漢侯府。
張讓入興漢侯府宣詔,漢帝秘密召見。
在張讓的列侯府中,劉正見到了,一身便衣的漢帝。
漢帝說:“興漢侯好志氣,好年輕,好姓氏!”
劉正惶恐,伏地請罪說:“臣死罪!”
漢帝說:“你確實該死!”
為人臣子,不忠!
漢帝心如明鏡,知道劉正的選擇。
他心中有氣,發泄一番便好了。
漢帝不愿意,讓劉正久跪,于是就賜座。
兩人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君臣奏對。
漢帝自嘲,與天下豪強世家,明爭暗斗了一輩子,終究還是,難償所愿。
劉正坦言:是非功過,自有后人評說。
漢帝笑了,拿筆桿子的,可是天下豪強世家。
劉正勸慰說,這個世界上,還是有明眼人,存在的。
俾官野史,會給天下人,一個交代的。
成王敗寇,只在廟堂,不在民間。
漢帝笑了,人死之后,白骨一堆,千百年后,山河易勢。
縱是荒山野冢,不過天家故事,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劉正不敢接話,低頭不言。
漢帝繼續說,以一人之力,抗拒整個天下的,豪強世家。
勝亦暴君,敗則昏君。
劉正不愿意,全力以赴,也是人之常情。
若是換了外姓,朕必定誅殺。
然而愛卿姓劉,雖然說不是,漢室皇族子弟,但是天下之劉,本是一家。
就是讓你,接過漢字大旗,也照樣是,劉姓正統。
朕是想開了,明白了為什么東漢光武大帝,中興漢室以來,漢帝一脈對兒子,就不是那么在意了呢?
一個給別人,當玩具的兒子,要來何用呀?
留給天下人,恥笑的嗎?
漢帝說了很多,他談起了,繼位之初的,韜光養晦。
又說起了,反擊豪強世家的,激烈手段。
先是黨錮,弄得有聲有色。
黃巾軍一朝n,全都不作數。
好不容易,撈點賣官錢。
三路討伐黃巾軍的人馬,各分一份之后,又一貧如洗。
勒緊褲腰帶,重開校尉。
宰了河東衛家,涼州又亂了。
剛到手的錢,轉眼就飛了。
西園校尉,傅燮全軍覆沒,可憐他,好好的一個忠臣,到頭來,陷于敵手,死無全尸。
孫策魯莽,曹操不智。
兩校人馬,灰飛煙滅。
搞掉司徒陳耽,白波蛾賊又來了。
上軍校尉部,成了空架子。
如今可堪一戰的,就只有平賊校尉部了。
天下豪強世家,依舊不肯放過。
本來打算讓你,同他們拼個,魚死破。
后來,轉念又一想,你也姓劉。
算了,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朕的一生,就這樣了,沒有屈服,就是死路一條。
朕不爭了,認命了。
然而劉家的人,不能認命。天下姓劉的人,團結起來,依舊可以主宰,天下風云。
就讓你們去鬧吧!
朕累了
劉正看著,頹廢的漢帝,竟無語凝噎。
過了很久,漢帝才說。
十常侍跟了朕,作惡多端。
天下士人,恨他們入骨。
難道他們,就只能,陪著朕,一起死嗎?
張讓等人忙說:“老奴等,愿意追隨陛下,于九泉之下!”
漢帝笑了,國事至此,唯有不全之人,方才顯得,忠義無雙。
漢帝說:“你等可不能死,還得替朕看著,天下豪強世家,究竟會將漢室天下,禍害成什么樣子的呢?”
漢帝說完,又看向了劉正。
左豐死了,他還活著。
興漢侯,就沒有什么話,想要對朕說嗎?
劉正說:“身為十常侍的,張讓等人,必須要死,這是給,天下人的,一個交代。”
漢帝聞言,忙讓張讓等人,拜謝劉正的,救命之恩。
張讓等人不解,忙問其中緣由。
漢帝讓張讓,自己領會。
一刻鐘之后,張讓終于明白了。
劉正的意思是,作為十常侍的張讓,一定要,死給天下人看。
張讓說:“陛下,老奴記下了!”
漢帝說:“朕走之后,兩家太后,必定要拼個,你死我活。重耳申生。也不知道,誰是重耳,誰是申生,或許輪流做吧!呵呵!”
漢帝讓十常侍,盡量的,幫董太后一把,若是事不可為,則避禍幽州。
張讓慟哭。
漢帝又說,離開皇宮之后,張讓之名,不宜再用。
十常侍幸存之人,一律賜姓劉。
忠勇世無雙,靖克誠驕傲。
按照這個順序,各領一個字。
張讓等人,按照親疏順序,依次上前,領字謝恩。
漢帝交代好,后事之后,又對劉正說:“平定張舉,朕許你萬戶侯,常設將軍,以后的路,就得你自己走了。張常侍,擬詔用印。”
張讓親自磨墨,漢帝激情手書。
天子六璽,一個不落。
傳國玉璽大印,更是紅透了人心。
劉正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詔書:
鎮北將軍,興漢侯劉正,持節討逆,平叛偽帝。
特進征北將軍,持節,督幽州諸事。
晉爵特等侯,食邑范陽郡,一萬二千戶。
欽此!
詔書入密匣,平亂之后,方可啟封。
這是漢帝,給劉正的,最后一份詔書。
由于是,中平五年二月,手書。
又稱:二月密詔。
同時,這也是興漢侯劉正,從漢帝手中,領受的,最后一份詔書。
漢帝為了確保,詔書的合法性,特在遺詔中,加入了,這份詔書的,備忘錄。
張讓等人,就是見證。
劉正告辭離開之后。
張讓問:“陛下,為何特別的,優待興漢侯呢?”
漢帝回答說:“朕的理想,將由興漢侯,逐一實現。這個賭注,朕愿意下。搏上一回,反正也沒有損失。”
張讓等人,總算是明白了漢帝欣賞興漢侯,愿意開方便之門。
這就是所謂的立賢!
劉正回到,興漢侯府的時候,進駐西園的,劍兵團戰士,已經在侯府校尉,列隊等侯了。
劉正出了門,高聲說:“封府門!”
存在了四年的,興漢侯府,終于第一次,關上了大門。
郭嘉打馬上前,對劉正說:“侯爺,走吧!”
劉正戀戀不舍的說:“別了,我的家!別了,洛陽城”
劉正策馬揚鞭。
身后只留下了,一句話我還會再回來的
郭嘉和陳到,緊隨其后。
身后一千,劍兵團戰士,像是一片血云,席卷東方。
袁紹東門送行,曹操躲在角落里,不肯現身相見。
袁紹說:“孟德,出來吧,你也應該,振作起來了。”
曹操無奈,只得現身,城東十里亭,三人齊相聚。
曹操問:“七郎,天下將亂,你我師兄弟,又該何去何從呢?”
袁紹也說:“七郎,不如定個規矩如何呀?”
劉正無奈,只好說:“兩位師兄,天下很大,先拍蒼蠅,再食麋鹿!”
于是曹操專注兗豫,袁紹傾心雍并,劉正獨享幽青,袁術南顧荊揚。
陶謙只愛徐州,至于冀州,約定各憑本事。
曹操苦笑著,自嘲似的說:“本初,七郎,現在說這個,是不是早了一些呀?”
袁紹反問:“孟德,難道你沒有信心嗎?”
劉正也說:“三師兄,你怕什么,西邊是四師兄,東邊是大師兄。把整塊肥肉,給你獨享。你還沒有信心搞定嗎?”
曹操心想,盧門七郎,五人掌軍,輸人不輸陣。
就這樣,十里長亭話天下,盧門五雄,謀分九州。
不管怎么說,天下棋局,態勢已經明朗了,若是沒有,這份見識。
又有什么資格,參與博弈天下呢?
與此同時,袁紹身后的,許攸和劉正身后的,郭嘉以及曹操身后的,程昱。
三人也展開了,悄無聲息的交鋒。
郭嘉放蕩不羈,臉上輕松寫意。
許攸為人現實,眼珠子,轉個不停,也不知道,他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程昱心機深沉,喜怒不形于色。
曹操暗想,師兄弟們,都已經起步了,不如倒向,大將軍府,搏一個前程再說。
接下來,在袁紹的,引薦之下躊躇滿志的何進,接受了曹操的投靠。
不過是虛應故事而已,根本就沒有,把典軍校尉,這個光桿司令,放在心上。
曹操只求,安身立命,倒也沒有太在乎。
離開十里亭之后,劉正和郭嘉,與陳到的大部隊會合。
隊伍一路向東,直奔虎牢關。
路上,劉正問郭嘉:“奉孝,感覺到壓力了嗎?”
郭嘉說:“終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施展才能了。”
郭嘉問劉正,怎么應對冀州的問題呢?
劉正笑了笑,閉口不談。
冀州美呀,大家都想要。
袁家在渤海,曹家在魏郡,韓家在鄴城。
界橋城,可是一顆釘子,袁家拔不動,曹家離遠了。
想個辦法,拿中山國換渤海,才是咱們想要,實現的第一個目標。
劉正知道,盧門中人,不應該提前內斗。
然而渤海郡,關系到,幽青之間的聯系,不能讓步。
郭嘉會意,開始布置兵力調動,爭取完成布局,暗中掌控中山國。
劉正命令:
中山國甄家,立即遷到南山城。
半年之內,必須要完成遷移。
劉正的態度很強硬。
虎牢關整軍之后,大軍合而為一,向著幽州前進。
剛過魏郡,郭嘉走了進來,拿著一份情報,對劉正說:“侯爺,甄逸病危!”
劉正只得下令說:“奉孝,你帶大軍,回南山城,先期布置著,討伐張舉的計劃。我去中山國無極,看一下甄家主。”
陳到帶一個營,隨劉正北上,董奉隨行,打算搶救一下故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