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軍大勝,諸侯聯軍之一的孫策軍,元氣大傷。
作為副盟主的劉正,不得不站出來,主持大局。
袁術胸無大志,只要得到了他的認可,全心全意的支持興漢軍,那都不叫事兒。
鮑信是袁術的鐵桿小弟。
袁術說什么,他就做什么。
三家召開了碰頭會議,商定攻打汜水關的具體方略。
劉正帶著郭嘉,陳到袁術帶著李豐,紀靈鮑信則是孤家寡人。
三人坐在臨時搭建的涼亭之中,身后分別坐著,各自的文臣武將。
郭嘉拿著一個筆記本,以及一支硬木碳筆,這是顧家書局轉行之后,衍生的新興產業,由于鉛筆制作技術的缺乏。
顧家書局的高工們,居然自作主張的把鉛換成了木碳,采用粉碎壓縮技術,把木碳粉,制作成直徑為一毫米的細絲,外面裹上硬紙外殼。
為了削筆方便,半自動削筆刀應命而生。
當顧家書局,把紙碳筆推銷給興漢軍的時候,劉正大筆一揮,正式以“鉛筆”給紙碳筆命名。
郭嘉手中拿的,正是第二代產品,外殼上印的是“蔡邕校書”的連環畫。
李豐拿著狼毫筆,左手上方的桌案上,擺著硯臺。
在硯臺里面,已經磨好了墨。
面前平鋪著,一張精致的絲帛,據說是用來記錄文字用的。
劉正曾經說過,在一個昔日的夢幻國度,流傳著一句老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現在看來,記筆記已經成了,文臣謀士的標準配置。
用文字記錄會議內容,已經成了一種時尚。
郭嘉把筆記本,放在大腿上,然后開始了談話。
袁太守,鮑大人,侯爺:
華雄猖狂,聯軍有目共睹。
先是賊將胡軫,不顧道義,聯軍大將鮑韜,無辜被害。
再有華雄逞兇,不僅用陰謀詭計,害了驍將俞涉還火燒南山,迫使孫策軍,無營可歸。
聯軍西向,大義未張。
竟然先遭遇了,連番敗績。
若是咱們,再不振作起來。
只怕會令聯軍的,軍心士氣,嚴重受挫。
為今之計,興漢軍,只能合縱三軍,共討華雄。
郭嘉的話音剛落,負責警戒的馬超來報。
馬超說:“侯爺,二位大人:孫策帶著周瑜,營外求見!”
劉正想了想,就對袁術說:“四師兄,你的意見呢?”
袁術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看著鮑信。
鮑信說:“我明白,一切都以討董大局為重,不會故意刁難他們的,更不能壞了聯軍的大計!
鮑信已經報了一箭之仇,當然是樂得大方。
畢竟跟鮑信軍,有過節的,是劉備軍。
孫策軍,只是誤納了劉備軍,這才代人受過而已。
袁術回過頭,對劉正說:“既然鮑老弟不介意。七郎,就把孫伯符請進來吧!”
袁術的想法是三千孫策軍,雖然沒有什么大用,但是孫策勇武,周瑜多謀。
用好了,絕對是聯軍的,一大助力。
稍頃,孫策二人進入亭中。
袁術命人加座。
孫策二人,對號入座之后,質問袁術為什么見死不救呢?
袁術沒有回答,直接說:“孫伯符,本太守命你:點齊人馬,去汜水關下,搦戰華雄!”
周瑜忙打插說:“袁公,孫策軍只是友軍,而非部曲,這一見面就發號施令,難道這就是,袁術軍對友軍的態度嗎?”
袁術看著孫策,陰陽怪氣的說:“是嘛,我以為你們不知道呢?”
既然是向友軍請援,有親筆信嗎?
更何況派一個無名小輩,大呼小叫的,到軍營門口吼上一嗓子。
空口白話,就想要友軍出兵。
知道的,還會說袁術軍重信義!
不知道的呢?
還以為袁術軍附驥孫策軍,唯長沙太守之命是從。
要是世人以訛傳訛,袁術軍又該如何自處呢?
周瑜無言以對,畢竟當時情急,又恨劉備三兄弟背盟,這才顧慮不周,引起了友軍的誤會。
怪不得興漢軍,也只出動校尉陳到,也是怕讓世人誤會孫策軍,才是事實上的盟主。
劉正說:“諸位,孫策軍既然來了,咱們得從長計議!”
軍議重新開始,郭嘉將四家聯軍,目前的困境,重新復述了一遍。
周瑜接著發言:
聯軍士氣受挫,各部多有折損,唯獨興漢軍,僅折兵士三人。
不如來日興兵,就由興漢軍打頭陣。
周瑜的話音剛落。
李豐接著發言:
興漢侯名聲在外,興漢軍更是百戰雄師。
如今華雄猖獗,三家受挫,若是再敗,聯軍就會萬劫不復。
興漢軍的虎威,是時候向董卓軍,展示一番了。
也好讓聯軍上下,見識見識興漢軍的威風!
劉正問:“四師兄,鮑大人,孫太守,你們也是,同樣的想法嗎?”
袁術也想看看,傳說中的興漢軍,究竟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于是他就,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李豐的觀點。
鮑信唯袁術馬首是瞻,也贊同興漢軍出戰。
孫策絕對支持周瑜,也認為其他三家,不宜再戰。
郭嘉說:“侯爺,既然興漢軍,眾望所歸,咱們就應了吧!”
劉正點了點頭,對袁術三人說:“四師兄,兩位,明日興漢軍出戰,還請大家出兵,觀敵瞭陣!”
劉正也怕,有人會背后捅刀子。
畢竟聯軍松散,各自為政,真要是包藏禍心,興漢軍可就要吃大虧了。
還是放在眼皮子底下,也好確保萬無一失。
四人各自回營,約定在次日辰時二刻,共同出兵搦戰。
次日卯時三刻,劉正中軍點將。
以典韋,黃忠為將,行軍司馬賈詡為主將,保護營地安全。
征北將軍劉正,親自帶領九千大軍,主簿郭嘉,安東將軍趙云,安西將軍馬超,鐵壁校尉陳到,共同對戰,董卓軍華雄部,西涼鐵騎。
辰時,興漢軍關下五里列陣。
袁術軍和鮑信軍,接踵而至,進入到了預定的位置上。
辰時二刻,孫策軍也就位了。
劉正與三人會合,在他們的身后,大將齊出。
眾人一齊上前,勒馬揚鞭。
劉正命安西將軍馬超,出陣罵戰。
一刻鐘之后,汜水關東門洞開。
華雄帶著胡軫和三萬西涼鐵騎,靠著關墻列陣。
馬超回歸本陣,在劉正身邊聽用。
片刻之后,董卓軍大將,汜水關將軍胡軫,帶著三千西涼鐵騎,抵達兩軍陣前。
胡軫派人傳話,兩軍斗陣。
劉正見西涼鐵騎,人掛鎧,馬披甲,于是就命令:
安東將軍趙云,帶領白馬軍出戰。
詩稱:
三千常山趙子龍,白馬銀n顯威風
蓋世英雄今出戰,沙場興漢第一功。
趙云到了陣前,正好與胡軫碰面。
一道白光閃過,胡軫眼前一花。
血月巨斧,本能的抖動,并沒有金鐵交鳴的聲音。
胡軫見趙云,走的是驍將俞涉的路子。
忙把近日苦修的成果一力降十會,通通的展示了出來。
然而趙云的龍膽n既出,又豈是驍將俞涉,可以比擬的呢?
大成的七探蛇盤n法,再配合七進七出特性。
龍膽n居然,爆發出陣陣龍吟虎嘯。
血月巨斧,受到牽引,也是鬼哭狼嚎。
然而龍膽n的威風,血月巨斧,難望其項背呀?
兩馬交錯而過,胡軫架空了。
胡軫胯下西涼駿馬,突然人立而起,悲慟長嘶。
血月巨斧,墜落一旁。
胡軫說:“好快的n”
說完之后,摔下了戰馬。
他的身上,多了十四個血洞,均在要害之上。
就這樣,董卓軍大將,汜水關將軍胡軫,戰死!
汜水關將軍胡軫,是董卓軍,戰死的第一員大將。
正是:
血月巨斧嘯長空,將軍胡軫鎮交通
沙場浴血留名姓,成就趙云第一功。
趙云斬殺汜水關將軍胡軫,n勢未減,沿著西涼鐵騎的前沿,劃出一道弧線。
順手帶走了,兩名西涼鐵騎。
身后的白馬軍,也是快n快馬,一觸即走。
一回合完畢。
西涼鐵騎,自汜水關將軍胡軫以下,戰死一百五十人。
白馬軍,無人落馬。
西涼鐵騎,可不是烏合之眾,這樣的陣仗,早就已經司空見慣了。
熱血沸騰的西涼鐵騎,見白馬軍居然暴露出了后背,紛紛拍馬追趕。
趙云大喝一聲:“白馬軍,老規矩,放風箏,誰要是不小心死了,別他媽的說,是老子的兵!”
趙云對于勾引西涼鐵騎,還是有幾分把握的。
三個回合之后,又有千余名西涼鐵騎,死在了回馬n下。
趙云心想,侯爺的回馬n,殺起西涼鐵騎精銳來,比砍瓜切菜還輕松。
怪不得有人說:
回馬n很厲害,高手可以平安,庸手就得送命。
有了百鳥朝鳳n的速度,再加上神出鬼沒的回馬n。
西涼鐵騎,全他媽的是紙糊的。
西涼鐵騎,抱團取暖,一人戰死沙場,全軍出擊復仇,死不旋踵。
趙云總算是領教了有一個名字,叫做西涼鐵騎!
趙云不敢藏私了,忙全力開啟,七進七出特性,讓白馬軍的陣戰能力,再次提升。
終于與西涼鐵騎,硬碰硬了。
趙云n下,西涼鐵騎紛紛落馬。
偶而也有白馬軍戰士,受傷退場。
激戰半個時辰,三千西涼鐵騎,全軍覆沒。
能夠繼續活躍,在戰場上的白馬軍戰士,也不足兩千人。
興漢軍的第一次正式出擊,以趙云和白馬軍,完勝而告終。
華雄不服氣,想要再戰,參軍李肅,見折了汜水關將軍胡軫,心中驚恐萬狀。
他怕華雄有事,汜水關就危險了。
于是就鳴金收兵,先退回汜水關中,再商議對策。
聯軍見華雄閉關自守,也就各自回營。
劉正得勝回營,立即命令野戰醫院,全力救治傷員。
好在多是輕傷,重傷不足五十人。
白馬軍的戰斗力,依舊保持完整。
劉正中軍議事,命令主簿郭嘉,按照規定獎賞白馬軍。
趙云為人謙遜,立即讓白馬軍將獎勵拿出部分,又開啟小金庫,讓全軍上下,都沾沾光,享受一下勝利者的輝煌。
劉正看著,與眾人談笑風聲的趙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個人驍將俞涉。
要是那驍將俞涉,學會趙云的三分為人,也不至于沙場枉死。
想到這里,劉正嘆了一口氣,對郭嘉說:“奉孝,孤臣不祥,結黨大錯。這其中的度,可得把握好哪?”
郭嘉明白了明君喜歡孤臣,然而在萬不得已的時候,也會放棄孤臣。
驍將俞涉之死,警鐘長鳴哪?
慶功宴仍在繼續,趙云立下首功,興漢軍各部,一同慶賀,一起分享了這份榮耀。
看著風度翩翩的趙云,老當益壯的黃忠,年輕氣盛的馬超,以及成熟穩重的陳到,都與白馬軍一起,其樂融融。
劉正笑了,這才是手足,才是興漢軍的生存之道。
一人立功,全體快樂!
集體榮譽感,由英雄來書寫,要全軍上下,共同維護我們都是興漢軍,每一份軍功,都屬于整支隊伍。
黃忠借著宴會的氣氛,來到了劉正的桌前,老氣橫秋的說:“侯爺,這趙云都立功了,我這當爹的,也不能在一邊,幫忙吆喝吆喝,就算了吧!”
黃忠直接賣慘黃敘的兒子,黃家的長孫,就要出世了。
作為爺爺,空手而歸,像話嗎?
劉正點了點頭說:“不像話!”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