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尚書令府。
李儒正在聆聽心腹李文的密報。
李文說:“大人,王允密謀,暗害太師,呂布和李肅,都是同謀。”
李儒說:“太師的雄心壯志,已經消失殆盡了。一具行尸走肉而已,死了就死了吧!”
李儒還想再盡一回力,命令李文派人,暗中弄壞董卓的車駕。
董卓若是能番然醒悟,西涼鐵騎還有救。
建安四年五月二十日。
虎賁將軍李肅,帶著獻帝的詔書,到郿塢宣詔董卓,入長安皇宮受禪。
董卓受了詔書,心花怒放。
戌時,董卓向老娘請安。
董母問:“仲穎我兒,我這幾天心驚肉跳的,你是不是又殺人害命了呀?”
董卓說:“娘,哪能呢?”
這是獻帝自覺無能,想要把漢室江山,托付給咱們老董家呢?
董母說:“兒啊!左眼跳災,右眼跳財。”
如今這兩只眼睛一起跳,恐怕是要大禍臨頭了呀。
董母的一顆心,七上下的,母子連心,這樣的心靈感應也太神奇了吧!
董卓笑著說:“娘,我登基做了皇帝,您就是太后了。”
這人往高處走,有一點心靈感應也是正常的。
兒大不由娘,董母也無法再勸。
回到鳳儀亭貂蟬的院子里。
董卓把母親的話對貂蟬講了一遍。
貂蟬聞言大驚,難道是天意在挽救董卓的性命嗎?
貂蟬在心中默念:
蒼天在上董卓專權,諸侯添亂。
漢室百姓,民不聊生。
司徒王允,將軍呂布。
謀誅國賊,恢復太平。
貂蟬不才,愿盡綿力。
貂蟬篤定逆天而行,勸太師董卓,入長安赴死。
若是蒼天不佑,就讓董卓識破,我愿意拿命祭天。
董卓見貂蟬沉默不語,忙呼喚了一番。
貂蟬回過神,大禮nb董卓,又曲意逢迎,口稱:“臣妾!”
董卓大喜,留宿鳳儀亭中。
建安四年五月二十一日。
董卓整理衣衫,起身離開。
臨行前,董卓對貂蟬說:“江山萬里不如你。我做了皇帝,你就是皇后。同我一起笑看這大好河山。”
貂蟬再三拜謝。
當董卓的背影消失之后,貂蟬低聲哭泣,自言自語的說:“對不起!”
董卓站在鳳儀亭的門口,也聽見了貂蟬的哭聲。
他本能的就想退回院子里,去安慰貂蟬。
什么宏圖霸業,不如芙蓉帳暖。
李肅忙上前催促說:“太師,受禪儀式繁雜,沐浴齋戒事多。”
董卓看著雙眼炙熱的飛熊軍戰士,點了點頭,對李肅說:“那就走吧!”
董卓上了車駕,向長安城進發。
才走了十里,車輪脫離了車駕。
董卓心中奇怪,于是就問李肅:“虎賁將軍,這車輪壞了,恐怕是惡兆,還是回轉郿塢去吧?”
李肅心想,車輪不可能會無緣無故的壞掉了。
肯定是李儒在暗中搗鬼,想要搭救董卓的一條性命。
至于董卓是生是死,就得看他對皇位的熱衷程度了。
就讓我來破李儒的計謀吧!
李肅回答說:“太師即將受禪,就得改乘天子大駕。”
這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正是辭舊迎新的好兆頭。
恭喜太師,賀喜太師。
李肅振臂高呼,三軍齊聲喝彩。
董卓不疑有他,命隨行將作監大匠,換上備用車輪,繼續趕路。
又走了二十里,駕車的馬居然掙脫了轡頭,揚蹄而去。
董卓問:“虎賁將軍,這又是什么道理呢?”
李肅心想,李儒還真是賊心不死呢?
不過董卓已經利欲熏心了,折輪縱馬,也救不了他。
李肅大笑著說:“駑馬倒也識趣。”
它知道自己配不上天子大駕,于是就歸隱山林。
這不正是退位讓賢嗎?
董卓良心稍安,李肅忙命令騎士駕馬拉車。
李肅心想李儒,看你還有什么辦法呢?
車駕順利前進,途經一座小山村。
村民姓董,叫做董家村。
七、個小孩正在官道旁邊的空地上玩耍,還相互之間追逐嬉鬧,大唱一首童謠。
其內容如下:
千里草,何青青!
十日卜,不得生!
董卓聽了,很是奇怪,于是就請李肅解說。
李肅只好東拉西扯,說了一大通:
千里草。合起來就是一個“董”字。
何青青。何代表著大將軍何進,意思是姓董的人,取代了大將軍何進的地位之后,就會萬古長青。
十日卜。合起來就是一個“卓”字。
不得生。意思是步入圣人之列,永垂不朽。
整首童謠的意思是說:
大將軍何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那個叫董卓的人,更勝一籌,頭頂上沒有人了,唯有蒼天。
好一個李肅,這一番雄辯之辭,倒也能夠自圓其說。
關鍵是董卓愛聽呀!
董卓大喜,命令厚賞村民。
隨后,車駕繼續起行。
李儒的又一番布置,讓李肅給巧妙的利用了。
長安城,尚書令府。
李文說:“大人,太師的車駕,距離長安城不足三十里了。”
李儒問:“怎么可能呢?”
難道是飛熊軍發生了變故,不再效忠太師董卓了嗎?
李文忙解釋:
有人向董母進言,是第一番勸諫。
董卓夜宿鳳儀亭,不知道經歷了什么事情呢?
董卓居然起了個大早,朝長安城趕來。
先是車輪脫離了車駕,被李肅巧言令色,以“辭舊迎新”的說辭,給糊弄住了。
再是:馬斷轡頭,逃亡深山!
李肅又是巧舌如簧,以駑馬知趣的謊話,哄得太師團團轉。
童謠一事,李肅居然把死的,都說成了活的。
李文問:“大人,您四救太師,可惜事與愿違,咱們應該怎么辦呢?”
李儒說:“直接下猛藥,提醒太師,小心呂布。”
李文忙出去安排了。
當董卓的車駕快要抵達長安城的時候,王允和呂布帶著文武百官,郊迎董卓的車駕。
李文安排的人,化妝成道士,用一個丈余的旗幡,上下兩端各寫一個“口”字。
兩個口合起來,就是一個呂字。
李文想用這樣的方式提醒董卓,呂布有變,萬事小心。
董卓遙指旗幡,問王允說:“王司徒,此幡又有什么說辭嗎?”
王允回答說:“太師,兩口為呂,頂天立地,應該是呂布將為董氏朝堂的支柱。”
董卓聞言大喜,忙對呂布說:“奉先勿憂,待我登上皇帝位,你便是總督天下兵馬的大將軍。”
呂布當眾拜謝,迎董卓入太廟驛庭安置。
為什么不進太師府呢?
太師府的規格,雖然位極人臣,但是終究是臣。
太廟驛庭,接待的是儲君。
王允這么做,就是想隔離董卓和李儒。
李肅已經書信說明了,一路之上的變故。
王允怕節外生枝,就不給董卓回太師府的機會。
長安城,尚書令府。
李文說:“大人,天意滅董,人力已經無可挽回了。”
李儒說:“讓侍中董璜,帶領百飛熊軍,隨行保護太師。”
李文忙命信使向董璜傳令。
李儒把尚書令的印符裝入匣子中,放在了書案之上,又封存了一應文件。
這才帶著李文,離開了尚書令府,前往陳倉牛輔軍中避難。
建安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長安太廟,受禪臺前。
董卓盛裝出行,董璜帶著百飛熊軍亦步亦趨。
呂布侍奉在側。
董卓剛要邁步登上臺階。
司徒王允,手捧獻帝詔書,大聲宣讀。
詔書:
賊臣董卓,妄爭天命,金瓜武士,奉詔討逆。
欽此!
董卓大怒說:“奉先,誅殺王允,封你為王。”
呂布置之不理,面向受禪臺,揚起方天畫戟,大聲喝喊:“奉詔討賊!”
高順何在?
陷陣營何在?
速速誅殺董卓余孽,不可放過一個。
百陷陣營,對陣百飛熊軍。
董璜仗劍高呼:“飛熊軍的弟兄們,呂布謀逆,想要傷害太師,大家奮力殺賊哪?”
董卓退入飛熊軍陣中,靜待廝殺。
飛熊軍雖然沒有馬,飛不起來,但是熊字還在,力量還在。
步戰,依舊是一支勁旅。
高順舉刀,開始了陷陣營的復仇之旅。
董璜仗劍,誓死捍衛飛熊軍的名聲。
激戰一刻鐘,陷陣營落入下風。
呂布終于忍不住了,加入了戰團。
赤兔馬縱橫突破,方天畫戟上下翻飛。
步戰的飛熊軍,血肉橫飛。
董璜螳臂當車,被方天畫戟搗成了肉泥。
飛熊軍無路可退,血戰不休。
張遼等健將,加入戰團,各逞威風。
一個時辰之后,陷陣營終于剿滅飛熊軍,自身傷亡三百余。
幸存的陷陣營戰士,上前圍攻董卓。
董卓雖然頹廢已久,但是他的老底還在,于是就拔劍拼命。
董卓身上的盔甲,是漢室將作監最新成果。
陷陣營的攻擊,完全無效。
董卓發狠之后,暴斬百余人。
陷陣營,只剩下三百余人了。
呂布再也看不下去了,赤兔馬揚蹄,方天畫戟探刺。
太師董卓,戰死!
王允對呂布說:“溫侯,董卓倒行逆施,李儒難辭其咎,得抓,該殺!”
呂布點了點頭,隨后派郝萌和侯成,去尚書令府抓李儒。
除惡務盡,呂布決定偷襲郿塢。
留下宋憲和高順,協助司徒王允,清理長安城中的董卓余孽。
呂布帶著四萬并州鐵騎,前往郿塢。
董旻沒有防備,被呂布偷襲斬殺。
鑒于西涼鐵騎的軍紀敗壞,呂布沒有招降,一律斬殺。
拿下郿塢之后,呂布忙把董卓族人之中的男丁全部斬殺,至于秀女,一律釋放。
董母得悉變故之后,不肯茍活,自盡身亡。
呂布感佩之余,收斂之后,擇地安葬,并沒有給她立碑。
處理完董家的事情之后,呂布令張遼整頓郿塢儲存的錢糧,運到弘農城中,交給興漢侯劉正。
張遼問:“溫侯,咱們并州鐵騎,盤踞郿塢,有錢有糧有地盤,還有人,為什么要便宜了興漢軍呢?”
呂布說:“我們與興漢侯相識十余年,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郿塢的好處太大了,很快就會成為一塊燙手的山芋。
并州鐵騎,猛虎架不住群狼,還是早做打算。
潼關的徐榮,可以用大義收服。
至于李傕,郭汜和樊稠,不要理會。
張遼想不通,不過他還是認真的執行了,呂布的命令。
李肅走進了鳳儀亭中,見貂蟬正要懸梁自盡。
呂布大驚失色,忙問:“含香,你這是要做什么呢?”
貂蟬是用了迷惑董卓的。
如今董卓已死,貂蟬這個名字,就得消失。
因此呂布才以含香稱呼。
含香說:“司徒王允,最重臉面。”
我既然已經跟了董卓,又有了夫妻之實,就得追隨他到九泉之下。
然而我沒有勇氣自盡,就拖到了現在。
如今董卓覆滅,我也就無家可歸了。
司徒王允,是不可能承認我的存在。
含香請求呂布,助她一死。
呂布說:“跟我走吧!”
我呂布雖然不才,但是給你一個家,還是可以的。
含香問:“為什么要幫我呢?”
呂布說:“你的壯舉感動了我,你的美麗讓我動心了。”
含香說:“我不信!”
呂布不再解釋,只是反問含香重要嗎?
含香無語,她還有反對的權利嗎?
含香究竟會不會跟呂布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