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正決定讓陳到回廣寧休整補充,完成升級編制的時候,軻比能也在寧縣城外的鮮卑大營,召開了部落首領會議。
拓跋力微已經昏迷不醒了,參加會議的部落首領又少了一個。
這回少的可是排名前十的大部落的首領。
拓跋力雄戰死沙場的情景,所有的部落首領們可都看見了。
素利心有余悸的說:“大首領,想不到興漢軍真的好強呀!”
軻比能回答說:“鮮卑人的災難已經來臨了。”
我決定:
各部自行出擊,能夠逃回彈汗山就是勝利。
至于想要抱團取暖的人,我也不反對。
只要你們彼此之間信得過,又能躲得過興漢軍的追兵,那就可以了。
闕機問:“大首領,為什么要急著分道揚鑣呢?”
咱們有十多萬鮮卑鐵騎,是白馬軍的好幾倍呢?
不如徹底的打一場,也好讓興漢軍看到鮮卑人的力量。
軻比能垂頭喪氣的說:“白天的戰斗,大家可都看見了!”
紅衣衛的軍魂尚未成型,就已經打出了一比二的戰損比例。
每犧牲一個紅衣衛,鮮卑人就得付出兩條性命。
白馬軍可是老牌的勁旅,一旦血拼。
按照當前的戰損比例,鮮卑鐵騎得損失十萬人以上,讓哪些部落去死,大家都好好想一想吧?
一旦真要戰斗到底,咱們鮮卑人還能剩下幾個部落呢?
這樣大的犧牲,咱們鮮卑人還能繼續的存活下去嗎?
咱們為什么喜歡搶手無寸鐵的漢人,還不就是想保全鮮卑鐵騎的性命嗎?
二十年前的大首領檀石槐,多么雄才大略的一個人哪?
他帶著麾下的鮮卑鐵騎與漢軍死磕,仗倒是打贏了,可是鮮卑人卻是崩潰了。
三百六十鮮卑部落,直接進入了吞并廝殺的混亂階段。
鮮卑王帳部落由于戰斗的創傷,已經無力壓制反對的聲音了。
現在的情況,與當年何其相似呀?
要是咱們這些人拼光了,咱們身后的部落怎么辦呢?
素利說:“可是就這樣逃了!
興漢軍可是準備好了并州鐵騎在代郡一帶呀。
咱們就得被并州鐵騎各個擊破了。
到時候又該怎么辦呀?
難道是學習當年的匈奴人,直接逃走,遠離兇殘的漢人。
等燕王劉虞那樣的存在,把漢人調教成了綿羊,咱們再回來搶掠溫順的漢人官府嗎?
軻比能說:“拖一天算一天吧!”
跟興漢軍死磕到底,咱們的部落就會煙消云散。
現在逃走,還有一絲機會逃出生天。
軻比能已經打定了主意,必須要逃走,還得快,否則就會成為興漢軍的刀下鬼。
幸存的鮮卑鐵騎,頓時就做了鳥獸散。
寧縣城中,興漢軍大營。
郭嘉看著陷入了沉思的劉正,輕輕的說:“王爺,鮮卑人逃了!”
劉正回過神,慢慢的說:“那就追吧!”
傳令:
寧縣民兵,立即接手寧縣防務,謹防小股鮮卑鐵騎殺一個回馬n。
趙云帶著白馬軍,沿著大路緩步推進,壓縮鮮卑鐵騎的生存空間。
馬超帶著神威軍向東北推進,爭取把鮮卑鐵騎往張北一帶趕。
黃忠帶著幽州軍,從廣寧北上,西北方向堵住鮮卑鐵騎向東逃躥的道路。
陳到帶著紅衣衛留守廣寧,負責監視燕王劉虞,以免有人私通鮮卑人,破壞興漢軍的殲敵大計。
隨著鮮卑鐵騎的逃走,興漢軍開始了步步緊逼。
趙云帶著五萬白馬軍,與滯后的三千鮮卑鐵騎遭遇了。
一個沖鋒,就殺散了鮮卑人,順利的占據了鮮卑人的營寨,從而轉化成了興漢軍的前進基地。
劉正的梨花n也沒有閑著,總算是撿了幾個鮮卑鐵騎百人隊開了葷。
趙云似乎不再沖鋒陷陣了,而是沉著指揮,興漢軍的陣線向北推移。
一路北上,鮮卑人都是一觸即潰。
趙云覺得很奇怪,于是就問劉正:“王爺,鮮卑鐵騎戰斗力不弱,為什么不敢跟興漢軍,真刀真n的大打出手呢?”
劉正回答說:“子龍,殺敵一萬,自損千。”
更何況鮮卑人跟興漢軍戰斗,那是殺死興漢軍一萬,鮮卑鐵騎就行死兩萬人,甚至是更多。
鮮卑人死不起呀!
鮮卑人的人口基數有限,如今只剩下不到十七萬的鮮卑鐵騎了。
真要一路血拼到底,等他們回到了大草原之后,鮮卑人的部落之間又該重新洗牌了。
趙云終于明白了,鮮卑人拼的是氣勢,搶掠的都是不設防的城池。
一旦邊境城池的守將愿意據守城池,哪怕是只有幾百人的隊伍,也可以確保城池不丟。
一般來說,鮮卑人是不會花大力氣去攻打城池的。
接下來的十天時間里,趙云一路調兵遣將,穩步的向前推進。
終于在張北長城南面將十七萬鮮卑鐵騎合圍。
馬超在西南的關隘據險而守,堵住了鮮卑人沿長城西逃的道路。
黃忠在東面排兵布陣,直接告訴軻比能,東面的道路不通。
至于南面,是劉正和趙云的五萬白馬軍,已經在關鍵位置上安營扎寨,布置好了防御措施。
曹性和張遼坐鎮張北,鮮卑人想要北逃,得把性命留下。
趙云帶著五萬白馬軍,向包圍圈內的鮮卑鐵騎挑戰。
拓跋力微帶傷出戰。
由于武器不趁手,與趙云交戰不到兩個回合,居然創口迸裂,慘敗逃走。
軻比能舉著鮮卑王杵,拍馬上前與趙云交戰。
不過三個回合,趙云挑飛了軻比能手中的王杵。
軻比能養尊處優多年,早就沒有了血性和勇氣,如今赤手空拳,更不敢與趙云糾纏。
趙云可不管軻比能的狀態,反正在戰場之上,以最快的速度消滅敵人,才是一名優秀的統帥該干的事情。
軻比能被嚇破了膽,只得打馬就逃。
趙云不假思索,拍馬就追了上去。
素利不知道出于什么考慮,居然拍馬上著,迎戰趙云。
不過五個回合,素利中n落馬。
闕機見勢不妙,只得硬著頭皮上前交戰。
素利的親衛趁機上前,把受傷的他抬回了大營。
闕機不是趙云的對手,才三個回合就險象環生了。
彌加只得拍馬上前,兩人合力對戰趙云。
趙云縱馬挺n,左拍彌加,右打闕機。
三個回合之后,彌加撥馬就逃。
闕機見狀,也不敢再戰,只能逃走。
趙云接連打敗了數員敵將,白馬軍的士氣提升到了巔峰。
白馬軍副將趙雨,立即揮動令旗。
五萬白馬軍,向鮮卑鐵騎大陣發起了沖鋒。
趙云依舊身先士卒,帶頭闖入了鮮卑鐵騎的大陣。
身后的白馬軍將士,早就有了默契的配合。
一頓弩雨,鮮卑鐵騎的大陣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窟窿眼。
前排的白馬軍將士,收弩換n,跟在趙云的身后沖殺。
后排的白馬軍將士,居然用起了三段弩。
哪里有鮮卑鐵騎集結,哪里就有弩雨覆蓋。
白馬軍將士的弩雨,可是連綿不絕的。
鮮卑鐵騎一向以勇武著稱,對于騎兵圓盾,那是不屑一顧的。
如今面對強勢突擊的白馬軍,鮮卑鐵騎的皮甲,根本就擋不住弩雨。
趙云一聲呼嘯,白馬軍立即變陣,在鮮卑鐵騎之中左沖右突。
軻比能回到營中之后,見戰場的局勢對鮮卑人不利,忙吩咐左右鳴金收兵。
鮮卑鐵騎再敗一場。
趙云整飭白馬軍,得勝回營。
五萬白馬軍,幾乎毫發無損。
劉正親自安排留守的將士準備飯菜,犒勞出戰的白馬軍將士。
趙云吃飽之后,來找劉正。
劉正問:“子龍,你有什么要說的嗎?”
趙云想了想,才回答說:“王爺,今天的戰斗很奇怪呀!”
鮮卑人一向擅長騎射,可是打了一整天,卻是一箭未放,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劉正聽了之后,并沒有直接回答趙云的問題,而是讓龐統代為回答。
龐統說:“子龍將軍,這不難理解!”
鮮卑鐵騎沒有后勤,每個鮮卑鐵騎自帶一壺箭,一張弓,還有一把彎刀。
按照戰時的標準,一壺箭不過二十支。
十七萬鮮卑鐵騎,不可能人人都帶弓箭,這樣算下了,鮮卑鐵騎這場侵掠,攜帶的箭羽總量應該不超過兩百萬支。
與紅衣衛一戰,消耗的箭支應該在一百萬左右。
再加上十余天的持續消耗,鮮卑鐵騎的庫存箭支低于四十萬。
本來按照鮮卑鐵騎的習慣,以戰養戰才是根本。
幽州邊境的郡縣,一般都會庫存大量的箭支。
然而興漢軍制弩技術標準化之后,咱們的弩矢可是專供連弩使用的。
鮮卑鐵騎就算是搶到了弩矢,也無法匹配長弓。
這樣一來就尷尬了。
鮮卑鐵騎得不到補充,怎么敢浪費保命的箭支。
隨著盔甲技術的提升,鮮卑人打造的箭羽,根本就沒有辦法傷害興漢軍戰士。
按照正常的比例,在混戰的戰場上,需要一百五十支箭的覆蓋,才能傷害一個人。
如今這個比例還得上升,估計以鮮卑人的箭羽,需要三百支箭,才能換得興漢軍一人。
這樣的戰場消耗,鮮卑人是無論如何也承受不起的。
就像二十年前漢軍出長城,雖然慘敗而歸,大軍十不存一但是卻一戰耗光了鮮卑人的底蘊。
鮮卑鐵騎根本就沒有辦法把勝利轉化為戰果,更不敢在當時大舉南侵。
要不是燕王劉虞耗盡了幽州的府庫,鮮卑鐵騎至今無力南顧。
軻比能挑釁興漢軍,實在是打錯了算盤。
沒有箭支的補充,鮮卑人的戰斗力降低了九成。
趙云說:“參謀長所言極是!
怪不得鮮卑人打敗了就想投降,原來是想借著漢室的資源積蓄力量呢?
劉正說:“子龍,這就是我為什么要驅逐烏桓人的原因!
王師善待俘虜,卻忘記了所謂的歸順,只不過是一個笑話而已。
興漢軍與烏桓人爭斗了十幾年,始終都沒有辦法消耗光烏桓人的底蘊,這可是血腥的教訓呀!
漢人的能工巧匠們,給了烏桓**害漢人的底氣。
更可氣的是燕王劉虞,漢人幾百年來積存的御邊物資,居然讓他分給了烏桓人和鮮卑人。
漢人給鮮卑人提供了戰爭物資,讓鮮卑人有了底氣,接二連三的禍害漢土。
如今的興漢軍,再也不能做冤大頭了。
鮮卑人沒有能力造弩,拿著咱們的弩矢也沒有用。
這就是我選擇以弩代替弓箭的真正原因。
這也是幽州將軍黃忠的神弓軍淪落為二流部隊的主要原因。
讓鮮卑人以戰養戰的理念成為空想,興漢軍就勝利了。
趙云說:“王爺,我明白了!”
白馬軍當初的建軍思想就是弩n混合兵種,原來真正的根源是為了打破鮮卑人以戰養戰的傳統。
興漢軍的弩矢,鮮卑鐵騎根本就沒有辦法使用。
這樣一來,就迫使鮮卑人發展軍需后勤。
至少得學會生產箭支,還得形成規模。
數十萬規模的鮮卑鐵騎,需要消耗的箭支數量,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隨著燕王劉虞的衰敗,鮮卑人再也無法靠燕國的支援,來維持戰斗消耗了。
鮮卑人自產箭支補充戰斗消耗的想法,至少在短期內是無法實現的。
趙云算是想明白了,劉正這一招叫釜底抽薪。
鮮卑人想要跟興漢軍以戰養戰,這是在自尋死路。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