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淑想要利用職務之便替興漢軍將士爭取轉業機會,但是卻讓科考舞弊的隱患就此埋下了。
名額內定式的科考,簡直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好在科考的目標是替各方尋找合適的人才,倒也不至于危及選拔人才的根本。
韓安等人的補考在兩天之后順利的結束了。
魯淑帶著重新匯總的成績單向劉正匯報。
“莊主,這樣的人員構成,真的有利于興漢國的長治久安嗎?”魯淑問道。
“有什么問題嗎?”劉正問道。
“問題大了!”魯淑回答說。
按照魯淑以前的布置,興漢軍方面獲得復試資格的將士應該超過一百人,才能確保最終的優勝比例以及在地方上的話語權。
可是經過補考的沖擊之后,興漢軍方面的復試資格不足二十人。這樣的比例根本就無法保障興漢軍將士的絕對優勢。
若是興漢軍無法在西平城的官員席位上具備優勢,很有可能喪失主導西平建設的決定權。這會直接導致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悲劇發生。
興漢軍將士用生命換來的江山拱手讓給別人,能放心嗎?敢放心嗎?公平競爭的尺度如何把握,已經成了當前必須要重視的課題。
劉正也處于矛盾之中。若是強行讓興漢軍將士與術業有專攻的人公平競爭,這樣的競爭結果對有功將士極不公平。
興漢軍中無法提供足夠的崗位給有功將士,轉業地方的配額堅決不能減少。這就使得魯淑必須要湊夠五百多個崗位給轉業將士。
競爭上崗是必然的選擇。有功將士的專業水平不高,轉業再就業的話根本就沒有選擇的余地。按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本原則,適當給予照顧理所應當。
然而興漢軍轉業地方之后就不再是軍人,而是各類崗位上的專職工人。倘若沒有專業技術將會寸步難行。
興漢軍高層可以給予轉業軍人特殊照顧。可是到了地方的轉業軍人變成了產業工人,當他們與擁有一技之長的技術工人同臺競技的時候,就沒有理由再接受地方企業新的照顧了。
與其以后受委屈,還不如在一開始就建立公平競爭機制。可是興漢軍的訓練模式定型多年,此刻推行新的訓練模式,讓劉正的心里沒有底。
“莊主,這樣做會不會動搖軍心呀?”魯淑問道。
“陣痛會有的!”劉正說道:“轉業軍人的問題,將是梅園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軍隊年輕化才能永葆活力。沒有戰爭加速新陳代謝,就只能依靠轉業的辦法來解決人員流動問題。這就要求各鎮帥軍的新兵訓練,不僅要保證軍事技能的傳授,還得增加生活技能的培訓。
同樣是為期一年的新兵訓練,訓練內容卻翻了一倍。這就要求新兵們的接受領悟能力,必須要有歷史性的突破。
“莊主,這調整新兵訓練計劃,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呀!”魯淑憂心忡忡的說道:“現在的問題是興漢軍每年會有一成的編制人員,需要轉業地方。”
超過三十萬的轉業軍人,一旦與產業工人們公平競爭,結果肯定會慘不忍睹。至少有九成的人會在競爭中失利。這會對地方的穩定形成新的壓力。
更何況興漢軍將士的軍餉和健全的福利制度,也會讓轉業軍人在對比中形成心理落差。這個問題要是解決不好,那是要出大問題的。
“魯淑,咱們可以分兩步走!公平競爭的基本格局不能變,否則就會形成連鎖反應。”劉正說道:“轉業軍人可以特殊照顧,那么每年從各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呢?那龐大的基數,是咱們有能力照顧的嗎?”
對于如何解決產業軍人的生活技能,劉正決定分兩步走。
其一是修改梅園的新兵訓練體系,增加生活技能培訓內容。爭取讓每位將士都擁有一項以上的生活技能,從而規范轉業軍人的就業安置。
其二是增設轉業軍人再就業專項資金,用于轉業軍人的生活技能培訓。培訓時間不得低于六個月,從而確保生活技能培訓的效果。
同時對于那些安置轉業軍人的企業,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多管齊下,盡可能保障轉業軍人的根本利益。
魯淑聽了劉正的介紹,心里覺得興漢軍在地方的話語權問題,還是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沒有轉業軍人參與地方的核心權力機關,興漢軍軍方所尋求的話語權就是一句空話。
“莊主,地方權力體系的構建,興漢軍方面必須要有參與權和決策權,否則就會導致軍政矛盾一發而不可收拾。”魯淑說道。
“那你如何保證不會發生外行指揮內行的問題?”劉正問道。
魯淑搖了搖頭,畢竟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在其位謀其政。那些只享受福利卻不干活的人,必定會受到天下人的鄙視。
外行參與內行的事情,幫忙就是添亂。這也是劉正擔心的問題。興漢軍將士的軍人作風,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地方建設的具體方案上保持沉默。
無論對與錯,都得發出自己的聲音。沉默太久了,會在無形中喪失話語權。文武矛盾,其實是軍方力量成長到一定階段之后介入地方建設的產物。
梅園大政已經開始由軍事優先原則向軍政并重原則轉變。這就導致了資源配置方面的調整。準確的說就是興漢軍拿到的資源配額不斷的減少,從而推動軍人轉業步入正軌。
部分興漢軍將士必須要轉業地方另謀出路,才能確保各鎮帥軍的良好運轉。當初興漢軍沒有固定的駐地,對于編制的標準配額不會太過于在意。
可是如今的興漢國太大了,各處戰場環境的特殊性,要求駐軍的訓練側重點各不相同。再要實行異地駐防就會增加相應的成本預算。
“莊主,興漢軍所屬的資源配額不能一減再減,否則就會導致軍力衰減。”魯淑說道:“軍費投入看似浪費錢,其實是向其他人展示實力的一種手段。用質量取代數量,其實是一個謬論。”
質量的提升可以增加單兵作戰的能力。隨著技術的進步,單兵的裝備成本將會迅速的增加。質量可以決定興漢軍的戰斗力,卻沒有辦法保證戰爭的勝利。
以一當十的精兵政策,確實可以名垂青史。就拿當年橫掃百萬黃巾軍的漢室北軍來說,不過數萬精銳卻可以所向披靡。
然而精兵政策的戰損成本也會水漲船高。犧牲一個精兵,想要補充會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損失十個普通的兵丁,補充起來只需要一個命令就能完成。
興漢國當前的精兵有陷陣營,特戰營,玄甲騎。總編制數量包括預備役也不到三千人。
據劉正所知,玄甲騎的單兵訓練成本,超過了一千名普通士兵的訓練成本。
玄甲百騎,可擋萬軍。這對于小規模戰斗來說,百騎既出,天下可定。
軍隊的數量才是根本保障!玄甲百騎式的精銳,只適合震懾。沒有人會長期動用萬軍保護,被玄甲百騎盯上的人,就相當于一只腳邁進了鬼門關。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