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世家的六大代表齊聚聯(lián)盟總部,共同討論雍州長安城的歸屬問題。王沈再一次隆重的登上了歷史舞臺。
“荀老,興漢山莊的人對于長安世家的主動歸附,究竟是個什么態(tài)度呀?”王沈問道。
“怎么,你害怕打仗?”徐康冷笑道。
這徐康不愧是徐庶的兄弟,果然有幾分任俠的氣質(zhì)。
只是東施效顰的模仿親哥,結(jié)果并不理想。至少一旁的司馬敏不以為然。
“行了,都安靜一下,聽荀老介紹談判的情況,咱們也好琢磨一下對策。”陳矯吼道。
王沈老成持重,對于徐康的挑釁不予理睬。
荀彧只好把梅園的政策講了出來。
“荀老,這也太苛刻了吧?”陳矯問道。
“興漢軍有這樣的底氣!”司馬敏說道:“滅了長安世家,梅園一樣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
“興漢軍的態(tài)度已經(jīng)很明確了,咱們必須要盡快拿出對策。一旦興漢軍完成布局,咱們可就被動了。時間節(jié)奏很關(guān)鍵。”徐康說道。
長安世家不想無條件歸附,更何況在雍州經(jīng)營了多年,一夜之間想要把建設成果拱手相讓,沒有幾個人能受得了。
徐康的家族原本在穎川,后來跟著劉備到了南陽,再后來就是跟著曹操進駐長安。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好不容易才有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
興漢山莊的談判條件,對徐家來說,真的是太難了。
徐康想要與興漢軍拼個魚死網(wǎng)破,又怕魚死了,網(wǎng)也不會破。經(jīng)過穎川的逃離之后,徐家總算是明白了“人挪活”的道理。
興漢山莊的條件,雖然說讓徐家多年的建設成果化為烏有,但是卻保留了徐家的有生力量。拿錢換命,就是梅園給長安世家的政策。
徐康知道,人活著就代表著希望和無限的可能。徐家想要生存,就得接受興漢山莊的條件。
陳矯的陳家,自從頂梁柱陳群昏睡之后,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打壓與侵蝕。由于實力受損嚴重,對于抗拒興漢軍的積極性不高。
王沈的王家倒是簡單——你好,我好,大家好!
興漢軍勢大,王家也不愿意螳臂當車。
跟著曹家有飯吃,跟著司馬家有湯喝,這回主動依附梅園,搞不好還能吃到肉。
不用死人就得到想要的東西,王沈當然愿意扯著興漢軍的虎皮做大旗,期待著在接下來的益州計劃中大展身手。
自從昭君出塞之后,王氏之女成了帝王之家理想的皇后。
甚至有王氏之女下嫁帝王的說法。
王氏女才貌俱全,似乎天生就有皇后命。
歷代的帝王們,均以娶王氏之女為榮。這讓王氏的外戚地位格外的穩(wěn)固。
王沈不在乎跟誰,反正沒有什么事情是王氏嫁女搞不定的。一個不行,那就兩個。
興漢山莊進入長安已成定局,王沈已經(jīng)在做嫁女的準備了。
王家有做外戚的天賦,對于一時的得失,根本就不會在乎。
至于曹宇,反正曹操與劉正師出同門,梅園總不能趕盡殺絕吧?
司馬敏倒是想與司馬炎一條心負隅頑抗。
然而司馬亮的遭遇,讓司馬敏一系的人徹底的寒了心。
跟著司馬炎,哪怕是僥幸打贏了戰(zhàn)爭,也會在猜忌中滅亡。更何況興漢軍重兵云集,勝率實在是太低了。
司馬家的分崩離析無法避免,要么在反抗中戰(zhàn)死,要么在猜忌中冤死。
司馬炎不會信任其他人,司馬敏也沒有膽量做第二個司馬亮。
畢竟家族的血脈傳承,司馬敏也有可能名正言順的繼承大位。這就是司馬炎放不下的東西,也是猜忌的根源。
司馬炎不愿意親手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司馬敏有沒有造反之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擁有繼承大位的資格。
司馬敏對于自己的處境心知肚明。再加上司馬炎根本就做不到滿足所有世家的利益訴求。
這就導致了某些不安分的世家鋌而走險,把司馬敏當作造反作亂的旗幟。
司馬敏活著,對司馬炎就是潛在的威脅。這就是皇家親情淡薄的主要原因。越是親兄弟,威脅就越大。
心慈手軟可是大忌,帝王若是做不了孤家寡人,就只會成為千古笑柄。
司馬敏可以充分理解司馬炎的難處,也愿意盡可能的保持低調(diào)。
然而家人是無辜的,沒有理由為了解除司馬炎的后顧之憂,而主動赴死。
司馬敏作為司馬家的分支,無法繼承家族榮耀就已經(jīng)很委屈了。再要莫名其妙的帶著家人一起死,這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興漢軍的出現(xiàn),其實是解了司馬敏的燃眉之急。道理很簡單——世家的亙古傳承比九五至尊的地位更重要。
司馬敏是司馬家唯一可能歸附梅園的分支。司馬炎可不能破壞家族的傳承大計。
家族傳承的榮耀,必須要有人繼承。世家的核心精神在于傳承,這既是開枝散葉的根源,也是互相內(nèi)斗的理由。
親兄弟,明算賬!情比紙薄更是令世人詬病。
可是繼承祖宗榮耀的人只會存在一個,剩下的人即便是心甘情愿的做綠葉,也會在供出最后一絲營養(yǎng)之后粉身碎骨。
梅園的分家政策,從根本上改變了手足相殘的悲劇。這樣就可以規(guī)范世家子弟的競爭。唯才是舉才能讓各大家族鞏固傳承理念,拓展生存空間。
分家之后的世家凝聚力,才是真正的核心傳承。
司馬敏也希望,自己的后人有機會繼承司馬家的榮耀。這就是接受梅園制度的根本前提。
荀彧看著神情各異的眾人,忍不住的回想荀家的內(nèi)部問題。
荀勖已經(jīng)是內(nèi)定的家族繼承人了,然而其他同樣優(yōu)秀的兄弟并不甘心,為了上位無所不用其極。
荀彧也想改變家族的現(xiàn)狀,只是打破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不僅需要勇氣,還得有一個契機。
畢竟世家必定會有旗鼓相當?shù)膶κ郑旨译m然說可以解決家族內(nèi)斗的問題,但是卻更容易被對手各個擊破。
如今分家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了,荀彧決定投入興漢國的世家分家大環(huán)境,替荀家找到那一線生機。
大會歷時三天,終于討論出了第二輪談判的三位代表。
司馬敏代表著晉國皇室和雍州世家力量;曹宇代表著西遷的兗州世家;荀彧則是代表著傳統(tǒng)的世家力量。
劉正帶著郭嘉和文鴛出迎,向長安世家代表,表達了和平談判的態(tài)度和誠意。
一行人回到灞橋的興漢別院,立即展開了和平談判。
“劉莊主,長安世家傾家蕩產(chǎn),有什么別的好處嗎?”司馬敏問道。
“司馬大人,你是愿意做司馬炎的刀下鬼呢,還是愿意留著腦袋吃興漢國的飯?”文鴛反問道。
文鴛的聲音鏗鏘有力,梅園的分家政策一經(jīng)推廣,就可以讓司馬敏這樣的世家子弟,有著足夠多的生命自主權(quán)。
世家的家長一言堂,是導致手足相殘的罪魁禍首。
興漢軍打擊世家的核心政策,就是分家。讓庶出的世家子弟不必為家族做牛做馬。
家長制的存在,導致了一言堂的泛濫。沒有上位的人千方百計的想要爭權(quán)奪利,上了位的人又必須要為了鞏固權(quán)利而拿兄弟開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