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博大精深,支系多如牛毛,想要系統的了解西方哲學窮其一生恐怕也了解不完,如果你真想要了解西方哲學,你只要了解兩個半人的思想就可以了。
他們是一個蘇格拉底加半個柏拉圖,再加一個黑格爾,你只要了解這兩個半人的思想意識就可以了解整個西方哲學了,因為這兩個半人的思想代表了西方全部的哲學精神。
蘇格拉底加上半個柏拉圖創造了西方哲學體系,為古代西方文明點亮了一盞指路明燈,引領西方古代文明向前航行,黑格爾開拓了西方哲學的全新概念,為近現代西方文明點亮了一盞指路明燈,引領西方現代文明向世界進發。
反觀中國古代理學,也是兩個半人的哲學,他們是一個孔子加半個孟子,再加上一個朱熹。這兩個半人的思想代表了整個中國傳統理學的全部內容,孔子加半個孟子創造了古代中國的哲學體系,為古代中國文明點亮了一盞指路明燈,引領中國古代文明向前航行,朱熹開拓了中國理學的全新概念,為近代中國文明也點亮了一盞指路明燈,只是這盞燈越來越昏暗,最后引領中國近代文明沖上了沙灘,擱淺在沙灘上不能前行了,可以說把中國封建王朝推上了斷頭臺,也可以說中國古代理學與封建王朝都死在這小子手里了。
蘇格拉底的偉大之處在于他創造性的將西方哲學體系剝離出自然科學與神學的范疇,把飄蕩在天際的哲學思想拉回到人間,定義在人的范圍之內,以人為本定義哲學思想的范圍。這個道理非常偉大,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類文明,超出人類就不再是哲學的范疇,他的這一思想非常偉大,時至今日無論你的思想多么具有前瞻性,你也跳不出蘇格拉底畫的這個圈子,因為你跳出人類的范圍你就不是人,不是人的哲學就什么也不是了,如果沒有了人,就什么都沒有了。如果地球上沒有了人類,如果猴子主導了世界,那么就是猴類的哲學了,與人類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蘇格拉底定義了人性的范圍,從人性出發,用兩眼觀世界,用心認識自己,重視人性準則,善行發自內心,人無本意是惡行等等觀念,一切從人性出發,把人的理念放在第一性,把物質條件放在人性之后,把人性追求放在“美的理念”、“正義的理念”之上,為西方文明點亮了一盞不滅的明燈。
蘇格拉底把西方哲學的“理念”明于美德之上,明于正義之上,認為精神可以主導物質的客觀存在,這種思想是唯心論的雛形。他將精神和物質明確對立起來,也為后期的唯心論與唯物論的分離奠定了基調。
柏拉圖為人類作出的最偉大貢獻是在教育與愛情方面,為西方教育定義了基調,又為西方人設定了柏拉圖式的愛情準則。
一個蘇格拉底與半個柏拉圖把哲學思想定調在“愛與智慧”之間,從人心出發,以人的主觀意志來改變客觀現實為路線,把西方哲學定調在早期唯心論的基礎之上,奠定了后期西方哲學的基礎。
黑格爾對哲學的最大貢獻就是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論,黑格爾的“合理內核”思想為現代西方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西方國家很少出現內亂,很少出現起義軍的根本原因就是黑格爾的“合理內核”思想在西方人心中扎根的結果。黑格爾“合理內核”思想認為事物既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這種思想中國人沒有,中國人也不這樣認為,中國人認識世界就是兩字,要么“忍”,要么“反”。
黑格爾認識世界的方法類似于中國的易經中的八卦,八種不同方法了解世界,看待問題的發展過程,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法。
其實哲學是什么?哲學就是用人類的愛心與人類的智慧來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出現的矛盾與沖突等等問題的學問,用已知的經驗判斷事物發展的方向,尋找最佳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就這么簡單。
黑格爾認為: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現實的。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是正當的,合理的。這句話哲理性很強,他的這種思想中國人缺乏認識,并且區別于中國人逆來順受的思想。
中國人逆來順受的思想來源于對壓迫環境,及惡劣環境下無奈的自我嘲諷心理,這種心理是對儒家強權政治思想的無奈反應。
而黑格爾的這種思想是對現實政治的理解,從思想深處認識政治可以給人民帶來惠及,人要注重實現,不要無端抱怨現實,現實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存在就是正當合理的。黑格爾認為凡是事物就有缺陷性,有缺陷就需要逐步改善,只有已經整體存在的,其余任何東西都是不完全的。不完整就可以改變,用開放的心態改良它,使其最終造福人民。而不是指責,打擊,甚至是反對,沖擊已經存在的事物。也不是忍氣吞氣,委曲求全的順從。而是以求正的心態積極改造其它,使其符合人民的意愿,最終為人民謀福祉。黑格爾的思想對現代西方人的影響深遠,西方人對政治的認識要比中國人成熟得多。
近代中國人由于受東西文化沖擊的影響,思想出現復雜,迷惘,模糊,空洞等等現象。對政治產生消極心理,甚至出現反動的聲音。
西方哲學中變與不變的辨證思維也要比中國傳統哲學成熟清晰的多。中國傳統哲學在儒家學說的控制下,喪失了辨證施治的哲學理念。這與儒教產生的時代有關。
儒教的創始人孔子生活的年代正處在春秋戰國的動蕩時期,這時正是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期。正是戰爭連綿,社會長期分裂的時期,分久思合,人們急需要一種集權思想體系的產生,孔子的思想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所以儒家的中心思想就是維護政治的集中權利,維系政治的集權壓制,維持政治的絕對統治。
孔子改良了易經中的陰陽論,完善了中庸論,修訂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書,奠定了萬世師表儒教至尊的地位。
儒家思想認為世界起始于一,分裂于二,合同產生三,一切事物遵循天地規則,下必須遵從于上,臣必須遵命于君,子必須從命于父,妻必須聽命于夫。儒家認為這是恒古不變的道理,人人必須遵從,遵照而行。這種教條主義思想割裂了理論與實踐、主觀與客觀,人性與天理的辨證與統一的哲學概念,給政治套上緊箍咒,以至于漢代后期的封建王朝被這個緊箍圈箍得死去活來,更迭不斷。
所以儒家思想自漢代登上政治舞臺之后,形勢上越來越固定化,思想上越來越固步自封,發展到宋代,經過朱熹的改良就更加僵化了,到朱元璋之后就完全是反動的形式強權政治加封建禮教思想了。這種思想與朱元璋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有關。
這一切發生的根源在于中國易經的理論框架存在根源性的問題。
明朝產生在漢民族反擊外族統治與民族內部斗爭之中,對于異族人的統治以及民族內部斗爭漢族人很自醒,很明白,明白到必須找到一套完整的統治手段,把政治設置在一個直線前行的軌道上,不受任何力量的左右,以期外部永遠不再受外族侵奪,內部永遠不受本民族政治斗爭的傷害。
這種思想促使朱家皇帝們不斷完善政治上的一種定制形式,把政治制度固態化的設置在一個軌道上,一切都有既定的定制,有固定的禮儀,固定的法度,以客觀現實來駕馭人性的主觀意識,以期達到預定的目標。以至于明后期的皇帝年齡越來越越來越脫離皇帝職責,甚至出現木匠皇帝,做著木匠活照樣不誤當皇帝。可見封建王朝強權政治形式到什么地步,封建王族與仕紳們頑固的固守八股教義,把中國封建王朝推上了極端,高懸于懸崖絕壁,絕壁筑樓,嚴重脫離下層民眾,最終導致滅亡。
時至今日,中國高等學府的一些學者仍在為儒家學說唱贊歌,唱挽歌,試圖復辟儒家思想,諸不知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思想意識普遍在提高,人人都能看清什么是民主,什么強權。
孔子是中國傳統理學的奠基人,孔子定義了“仁、義、禮”的定義范圍,把中國理學定義在“天定人為”上,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上,奠基了中國古代唯物論的思想基礎。“智”是孟子補充的,“信”是漢代董仲舒添加的。
孔子的思想很明確,就是以“仁”字為核心,啟動“天人合一”的世界,在“二人”的基礎上進行君臣,夫妻,父子,陰陽的合同滾動式發展,既而產生順理成章的事態,以“順”維“義”維護天理,以天為上,以人為下,順其自然。一切都是天意,人只是順應而為而已。
天定義順,“禮”在人為,所以儒家根據當時社會的實際情況制定統一的禮儀標準,上至皇權,下至民眾都對應設立了統一的禮儀。
孔子的理學觀點來源于易經,易經是通過二進制數原理換算事物發展進程中的規律性,通過規律性來找到事物進程中的峰值點與扭曲點,既而推論出最好的結果,與最壞的結局,易經是通過客觀的物質存在來推測主觀的心理預期的學問,這就是易經的根源性所在。
所以孔子的思想根源在于把客觀存在放在主觀意識之上,把天命論放在第一性,認為人只有順應天理,才能達到“仁義禮”的境界,人只是順從的第二性。
孟子與柏拉圖一樣認為人應該受到教育,“有教無類”,在男女愛情上主張“食色性也。”他為中國古代的教育奠定了“學而優則仕”的基調,也為古代中國人的**觀奠定了基調,所以是半個圣人。
朱熹的思想是近現代中國人的思想基礎,這個人把中國古代理學給拍死在沙灘上了。
朱熹的“理氣論”更是現代唯物論的雛形,與現代唯物論一脈相承,“理氣論”的核心內容就是理在先,事物發展的“理”是事先存在規律性的,理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氣在后,氣是事物進展變化的動力,有氣理才會變,理在先,氣在后,又互斥互生,互為作用著滾動發展,萬物之理歸于一,以如“太極”,陰陽合同,轉動發展。
朱熹的理論問題就出在這里了,他的哲學觀有些既不完全是唯物論的觀點,有些也不完全是唯心論的思想,而介于兩者其間,他的思想形成后成為宋明清三朝的官方思想,上層建筑,引導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路線近六七百年,最終把封建王朝推上斷頭臺。
朱熹的理學思想到底問題出在哪里?
朱熹的理學病根出在“格物致知”上,“格物致知”的具體內容是“窮天理,明人倫,講圣言,通事故。”這個道理一看就知道是二元論的理論框架,與樸素唯物論者是一脈相傳的,具有高度的樸素唯物主義世界觀。
那么為什么他卻把中國封建理學推上了斷頭臺呢?
道理非常簡單,缺乏人性思維,專注理性行為,窮了天理,只會滅了人倫,只講高尚的道德,卻忽略了下層的民意,這種思想只能讓當權者更加強權,讓弱勢者更加艱難。
因為當你完全接受這種思維之后,你會把客觀存在放在第一位,把主觀理念放在第二位,就不再去用主觀意識去改變客觀現實,只剩下“格物致知”了,這就形成非常純粹的唯物論觀點。
中國封建王朝滅亡就滅亡在這里了,“窮天理”你想想看,讓你做什么事情都去找規律,問定數,爻八卦,你還有心去面對現實存在,努力奮斗,爭取通過努力改變現實嗎?
封閉自我,等待天機就是最好的方法,這鱉兒的思想把明清兩代的皇權者灌輸的沿著一條軌道跑,最后都上了斷頭臺。
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事物發展真的不能只看天理,天理何在?事物發展的確有規律性,但是不求努力,一味地等待規律到來,真的就是佞臣橫行的天下,人倫得不到保障,人心不聚,最終只有一個結果,死路一條。
所以說唯心論并不是牛鬼蛇神,專論妖魔鬼怪的學問,唯心論的核心價值觀是“以主觀理念改變客觀現實”,既然你選擇了主觀立場,就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實現理想,達成愿望,愚公移山精神就是純粹的唯心論思想,用意志改變現實的哲學精神。
這才是真正的用哲學看世界的道理。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