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中國古典民間文化富含抽象邏輯學的理性認知成份,而中國古典正統文化卻偏離文化的正規渠道,偏離人從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認知的渠道,而將人的認知固定在感性認知的界面呢?
在古代中國,中國古典正統文化基本上是以政治文化為軸心的文化,并且中國古典正統文化沒有形式上的清晰分類,非常籠統,寬泛不具體不像西方文化,從以開始就學課分類清晰,每一種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成熟明確的知識概念,西方人便會將這種文化知識分割出來,成為一種獨立的學問,供后人學習,找回流失的記憶。
但中國古典正統文化由于受古典政治文化的限制,始終在一個寬泛的大管理文化的理論體系中運行,只能圍繞著管理文化一個命題學習、研究、發展,并且中國古典文化只有四書五經可以提供給幼學者學習,超出這些文化范圍,你是學而無用的。
比如你學數學,你學到微積分也不會得到官方認可,沒有官方認可的學問你學的再好也換不來一斗米吃,如此以來知識在中國就成了一門工具,就物質化了,本來文化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但在古代中國,文化卻是一門可以用來升官發財,名利雙收的工具。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單一指你如果研讀四書五經,這一切你都可以得到,如果研究其他的知識,比如你研究數術,你可能只有當醫生或算命先生的份如果你研究物理化學,恐怕你不當道士、和尚你就等于沒有研究,因為你的學問沒有用武之地,只有到深山老林的泉邊溝渠練治仙丹才有可能被皇家認可,因為皇帝喜歡吃那玩意兒,便于壯陽來著。
正是由于這些原因中國古典正統文化基本上就等同中國古典政治文化,而中國古典政治文化由于只在“四書五經”中提取文化知識,不發展,不創新,只是循環利用、固定提取單一的文化內涵,那么這樣的文化就只能是經驗邏輯學的文化。
始終在一種固定不變的文化知識中尋找解決一切政治、人文、宗教問題答案的文化,并且這種文化又是不能超越的文化,這樣一種文化必然是一種僵尸般的文化,文化中充滿死板的教條,學習者只有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感觀思維一切固定的教條,循環往復,往復循環,思想僵化就是必然之事。
文化本身就是人類特有的精神食糧,可中國人偏偏把它弄成物質食糧,物質化精神的東西。本來文化是人類理性認知的升華,來源于感性、知性之后的判斷、分析、綜合、比較、推理、計算等方面的能力,理性歸于人類客觀邏輯思維的范疇,含有高度的精神支配主體的條件和目標。理性是人類認知的高級階段,存在于思想領域。在西方文化中理性歸于意識領域,但在中國朱熹說“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主于身為心,其實一也。”就歸于物質領域了。
那么古代的思想家做這一切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只是為了皇權更好的統治,把人往羊圈中趕,打壓人們心中的精神自我,讓精神自我死亡在物質之下,將人性變成羊性,這樣他們才可以更好的統治民眾。
而對于欲求參與統治的人來說,當然視“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為經典了,至于什么是物質,或什么是精神又與他何干呢?只要把四書五經研學好了,考上進士,當官發財娶美人,多掙幾個錢,多娶幾個美人又何妨,這是皇權默認的,誰還管什么精神不精神,物質不物質呢?中國人本來就不信神,自然對物質的欲求遠遠大于對精神的需求了。所以你會看到朱元璋剝皮填草也治不了官吏貪腐,原因就在這里。
當一種文化處于這樣一種環境之下時,這種文化一定是沒有歷史,沒有進步,沒有發展,沒有精神,沒有理性,而是只有經驗教條思想的文化,這樣一種文化最終被拍死在沙灘上就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了。所以說當一種思想始終處于循環往復,往復循環之中時,這種思想就是沒有思想的思想,原有的思想早已僵化為一種形式,何談思想呢?
當人們需要新的思想進步自己時,意識形態卻強加某人的思想來左右人的意識,并且強調人人必須遵守,不得超越意識形態指定的思想意識。而當某一思想左右一切固有或前人的思想時,一切意識形態便又形同虛設了,一切游戲規則也同樣形同虛設可以隨意纂改了。
因此,思想是不可以左右思想的思想,思想必須升華,思想只有站上客觀理性思維的界面,才能將一切規則固定化了,形成長期向前發展的趨勢,形成長效機制。
所以說一切思想都不可以停留在思想的界面而不向上發展,因為思想只是感觀的反映,含有過多的主觀意識,而主觀意識是經驗歷史的總結,可以拿來證明自己的正確來改變已經的思想,而這種主觀意識的改變卻是打擊長效機制主要力量。
而如何將思想升華到客觀的精神理性的境界,正是人類必須要做的事情。
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