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翼雖然年老,但久經江湖洗禮這江湖經驗還是老道的多,再加上自身那登峰造極的“復刻神功”,也是足以能巧妙躲避文慧禪師突襲而來的“金剛般若掌”。躲避后還順勢推出一掌,直接將文慧禪師禪師打入身后的萬花樓練功寶塔之內。
秦天賜隨后也迅速沖到谷梁翼面前,不想這只在片刻之間,面前這老人竟在一招之間便將文慧禪師借勢順走。果然大哥的爺爺不是泛泛之輩,不愧為當世的武林神話。
秦天賜對著谷梁翼行禮抱拳道,“老前輩,這吐蕃國師可否交給在下?”
谷梁翼看著秦天賜,他和自己孫兒谷梁納吉的對話全場人都聽到了,何況是自己。他知道這人是自己孫兒的結拜兄弟,忙擔憂道,“這個吐蕃僧實力不凡,少俠可有十足把握?他剛才使出的乃少林派的金剛般若掌,而且掌力十分霸道。”
秦天賜認真道,“這吐蕃僧不但武功高強,心機也十分陰險。晚輩認識的數人都曾吃虧于他,今日切不可再讓他禍害人間。還請老前輩承認。”說完秦天賜向谷梁翼低頭彎腰行禮。
谷梁翼見他如此誠懇而且對自己也很有信心,不住地點頭,伸手做了請的姿勢,“自古英雄出少年,時代已經更替了。秦少閣主小心,此和尚的金剛般若掌威力非同小可切記不要和他正面拼掌。”
秦天賜也笑道,“多謝老前輩提醒。”然后嗖的一下,跳入文慧禪師剛被托入寶塔撞壞的窗戶里,他也潛進了寶塔內。
谷梁翼自是欣慰,孫兒不但身子不弱,還這樣勇猛真是難得,更還有這樣一位出類拔萃的結義弟兄。看來自己真是老了,現在的江湖是這群年輕人的江湖了。谷梁翼轉過頭望著這萬花樓的練功塔,透過這寶塔,他能感受到這寶塔后數百城中剩余百姓的悲傷和絕望。他又轉回來,看了看納達孫兒和納吉孫兒的戰斗,再看了看自己身邊的孫鈴一和眼睛已盲的孫女谷梁納尹。最后長嘆一口氣,然后提氣運功,周圍頓時真氣翻漲。
就連身旁的孫鈴一和谷梁納尹也能明顯感受到這非比尋常的內力,谷梁翼頓時胡須飄逸,被自己提起的真氣吹得四面飄散!谷梁翼雙眼炯炯有神,怒目盯著萬花樓大門不斷涌入的眾多叛軍士兵,腳上一個深踏,直接飛沖向大門口的叛軍。這一踏震得是周圍灰飛煙滅,腳下石階也被他這一腳深深踏碎。這碎末四濺,孫鈴一和谷梁納尹也是趕緊用手擺著面前的灰塵。
谷梁翼直接彈到大門正門口,拳掌皆舞,彈指間便把先前進來的幾十名叛軍士兵擊得飛出去數丈遠。這些士兵均被谷梁翼內力一一震死,無一生還。一個八十歲的老人,面對這群魁梧的叛軍兵士,沒有一點退縮之勢,且愈戰愈勇。但叛軍士兵也是士氣高漲,面對一個老頭他們怎可認輸,更是一波接一波不顧一切的沖進來。
這大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每次叛軍兵士帶上長刀長矛等武器,一排能沖進來四五人,而且一波接一波連綿不絕。谷梁翼面對這人潮,也絲毫沒有畏懼,來一波便用內力轟飛一波。招式也是比較簡單,配合強勁的內力,大開大合又是打拳又是推掌,簡直沒一點歇息的機會,門口周圍那些叛軍士兵的尸體也是越堆越多,越堆越高。直到谷梁翼身后萬花樓門人把之前隨云飛龍、文慧禪師沖進來的叛軍士兵全殺了干凈,大門被谷梁翼用叛軍士兵尸體堵上了大家才有稍微喘息的機會。
谷梁翼畢竟八十歲了,這短暫的戰斗讓他用強大的內力勉強支撐,只是稍微松了一口氣,頓時接不上來,癱軟在地再過不到一月便是谷梁翼的八十大壽,難不成要油盡燈枯拼死在這萬花樓門口嗎?萬花樓門人見老樓主暈倒,趕緊把谷梁翼舉起,抬回到谷梁納尹和孫鈴一身邊,二人立刻伏下照看。
受重傷的谷梁博和已經西去的見智大師的遺體也被搶回。谷梁博本也是因斷臂而失血過多受重傷,見自己父親暈倒以為有個啥三長兩短,自己也一激動昏死過去。
谷梁納尹更是泣不成聲差點暈死過去,孫鈴一則趕緊伸出雙手蹲在為老人和谷梁博之間同時為他們把脈,施展自己所有本事。一手推拿著老人的身體為他緩解疲勞之勢,一手擠壓著谷梁博幾處穴道為他將激動引發的堵塞之脹氣揉搓開來。這醫治乃絕了,看得周圍人是瞠目結舌。
雖然大門口被叛軍尸體堵了,但其余數千叛軍又找到路子,他們踩著同伴尸體,直接從大門頂上紛紛躍下。這大門雖乃銅鐵所制,不僅堅硬無比,也是光滑無比,所以根本沒人能攀爬上去,因此大門頂部卻沒任何機關陷阱。現在那么多的尸體堆了那么高把大門堵上,反而這成了這些叛軍攻城的尸梯,他們又再次席卷而來。
不過,此情此景,眾人看到老樓主能這樣舍命抗敵,心中已對死亡無所畏懼,反而激勵了人心。靈隱寺見聞主持也是深受所發,見了已故師弟的遺體更是突破自我束縛,為保身后百姓準備大破殺戒,率領殘余靈隱寺僧人和士氣高昂的萬花樓門人做最后一道防線的比拼。
谷梁納達見爺爺這樣身先士卒為所有人著想而拼盡老命,更見父親為爺爺的狀況暈死過去,更是怒火沖天。不取敵人帥將首級為父親和爺爺報仇誓不罷休。可眼前這對手叫云飛龍,是號稱嚴莊手下四大將之一的青龍,原是凌云閣老閣主云木楠大兒子,雖然年齡只有四十來歲,也做盡喪盡天良的丑事而被自己親生父親逐出了凌云閣,可他畢竟在凌云閣坐了那么多年的閣主,這武功卻也不是蓋的。
谷梁納達和云飛龍交手這么久,也知道這人會他們云家獨門武功“混元凌霄功”。這門功夫可謂是他們秘門武學,外人是學不會的,自己用“復刻神功”根本就無所下手。況且自己也沒怎么練“復刻神功”,所以要想取勝,還得用自己最拿手的功夫。
谷梁納達想到此處,立刻擺出手勢,云飛龍見狀知道面前這小輩要出全力了,更是不敢大意準備接招。谷梁納達直接打出一記“張果佬”,這是“醉八仙拳”的第四招,“張果佬醉酒拋杯踢連環”,這腳直接朝著云飛龍下盤踢來。云飛龍下盤功夫本是軟項,反而被谷梁納達取得招數上的優勢而進行了反擊。
這“醉八仙拳”乃劍仙李太白所創,他素有三仙稱號,酒仙、劍仙、詩仙,“太白劍法”雖然精妙絕倫,但他曾在少年時因喝醉酒和當地流氓起了爭執而打死了幾個流氓。從那次他悟出了專門打流氓的一種醉拳,便是這“醉八仙拳”。后來因為迷上了劍術所以一直用劍。太白生性豪爽,走到哪都是朋友,而這套拳法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和老友谷梁博喝酒時見谷梁納達有為窮仆討惡主之氣,便把這拳法傳授給了他。從此谷梁納達便深深迷上了這套不按套數出招的拳法。
“醉八仙拳”共有八招,每一招只有口訣一句,因為這醉拳是形醉意不醉,領悟其中奧妙后每一招都可生出千萬的變化,屬于以一變百的奇招。所以這等有趣的強招,才那么吸引谷梁納達讓他這幾年一直在這拳法上下那么多功夫。這八招分別是:“呂洞賓醉酒提壺力千斤鐵拐李旋爭膝撞醉還真漢鐘離醉步抱埕兜心頂張果佬醉酒拋杯踢連環韓湘子擒腕擎胸醉吹簫藍采和單提敬酒攔腰破曹國舅仙人敬酒鎖喉扣何仙姑彈腰獻酒醉蕩步”。
當年中秋在少林之戰時,谷梁納達便用此拳和初入江湖是非的秦天賜交過一次手,但這次和那次不同。這次是本門和城里老百姓生死存亡之際,所以谷梁納達是異常的專注,打得也更暴力。
云飛龍雖是江湖上老一輩高手,但他資質相比云飛虎卻要中庸的多,所以武功平平,這“混元凌霄功”也只是發揮一般。在局面上他只算和谷梁納達戰了個平手。不過云飛龍是個老江湖,經驗十足,在同谷梁納達交手五十多招后發現谷梁納達也就只是來回使用這八招“醉八仙拳”,而且變化不大。
其實“醉八仙拳”乃醉拳一種,本就形醉意不醉的拳術為基礎。然而要發揮這“醉八仙拳”的真正威力必須喝過酒要真醉才行。喝醉了酒的人的力氣自然也會大上三分,加劇拳法的威力。而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形醉意不醉,達到腦袋里只有這八招拳術的拳決,以眼見對方來招的變化來產生相應的身體上的變化而攻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千變萬化。
可惜此時谷梁納達雖然使用的是這無上拳法,但他沒有喝酒以醉姿和云飛龍交手。所以這變化上乃受到主觀意識上的左右,不能發揮拳術本身的精髓,才產生這種雖然是以千變萬化著稱的拳術卻被打出這樣老是重復或類似重復招數的情況。
終于在這第五十八招上,云飛龍見到時機,立刻展開反擊。
只見谷梁納達再次使出“何仙姑彈腰獻酒醉蕩步”的招式,依舊是婀娜多姿一般微屈半蹲,左手橫在顎下,右手揚在頭頂,仿佛女子喝醉再抱月亮而害羞一般的招式。這招同時躲避和防守對方虛實攻擊后,還能在對方來不及收勢時抓住第一時機采取下一次的進攻。這招的確很妙,可招式再好在高手之間來回過招頻頻打出這相同一招卻是致命的。尤其像云飛龍這種武功不弱,還一身江湖經驗的老手。
云飛龍本就是虛實攻擊故意引誘,谷梁納達卻再次使出這招。這招雖然是最合適的招式,可云飛龍早已料到谷梁納吉會這樣出招才故意用虛實拳進攻。因為這招在這“醉八仙拳”里是唯一以防守之態接招后再進攻的招式,所以云飛龍故意為之。
云飛龍見谷梁納達打出這招后,連忙微跳躍起,封殺住谷梁納達的上盤,將他整個都罩在自己下方。而谷梁納吉因為自己在下方,許多招式都被封住,尤其使腿的招數無從下手。只有“呂洞賓醉酒提壺力千斤”和“曹國舅仙人敬酒鎖喉扣”這兩招勉強可用。但這兩招都是正面對決時威力無比的招式,以下敵上,效果會差很多。面對云飛龍這樣的武林高手,若是只能打出三五成威力的招式勉強而上,只能是自掘墳墓。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不接招而躲閃云飛龍接下來的攻擊。
這一切的一切本就在云飛龍的計算之中,只要放一記他無法躲避的強招即可完全封住這小子的所有退路。就在這剎那間云飛龍打出早就想好的“混元凌霄功”中的“混元花墜”。這招類似千斤墜,可又不比千斤墜,下墜之力可謂詭異一說。
谷梁納吉明顯感覺到周圍被一卷旋轉的內力包裹而急速收縮,仿佛有一股不知名的旋風將自己往里擠壓。谷梁納吉不容多想,只在片刻間便明白,若要強行躲避,可能會被這旋轉收縮的內力擊傷身體,四肢很可能會殘廢。就在這猶豫之間,谷梁納吉更是沒有一丁點的退路了,只能強行運起內力深深接了這一招下墜之力的招式。
這下墜之力可謂前仆后繼,因為區別于千斤墜的是它那向內旋轉收縮的內力。接招后才能深有體會這招式的恐怖,你想把由上而來的內力利用腿部化解于大地卻是萬萬做不到的。這周圍旋轉不斷往內收縮的真氣不但把你卸出去的內力又回旋回來,由上方下墜之勢的力道也會顯得更加沉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