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谷梁納達硬接了這招,被這兩道云飛龍擊出的內力和自己想要化解招式的內力震得是五臟六腑在體內迅速翻滾,好似整個身體都要炸裂一般。谷梁納達一瞬之間突然感覺身體頓時反應慢了許多。
云飛龍接著又是一招“混元天機”,這招本和“混元天墜”是一個連招。這兩招本可以互為先后順序組招,但因為兩招威力又都過于強大,有時只一招便可制敵取勝,縱使云家先人創立這套武功時又將其獨立成招。
谷梁納達見來勢兇猛,在云飛龍落地換招之際趕忙豁了出去,用盡最后一絲氣力向后連蹬數步,才勉強保住性命。只是自身身體已受內傷,切不可再戰了。
其實云飛龍自身武功修為還差很遠,他只是能熟練使出“混元凌霄功”而已,內功基礎卻是很薄弱。倘若這同樣的招數換做他弟弟云飛虎或是有良好內功功底的侄兒秦天賜來使,或許谷梁納達已經五臟六腑皆被震裂,當場暴斃而亡了。
同一時刻,谷梁納吉這邊更是驚奇。就在半晌前,劍魔黃澤宗突然襲來,谷梁納吉巧妙后撤躲過攻擊,并順手接住爺爺拋出的寶劍,一氣呵成使出“太白劍法”和黃澤宗的“魂燕劍法”居然打得不相上下。
“魂燕劍法”是黃澤宗昔日受困于廬山燕子溝山洞,從一投光口看到燕子飛出歸來有悟而創的劍法。黃澤宗之所以被江湖人稱為劍魔,是因為他雖然內力不強,但華山派幾十套劍法上千式劍招他全部精通。本來華山派在江湖上立足便是以凌厲的劍法獨步天下,而黃澤宗又精通華山派所有劍招,故而有劍魔這個稱號。而這“魂燕劍法”通過這飛來飛去燕子的走勢,結合華山派數千招式,又因思念女兒黃果兒,因女兒才十八歲便慘遭毒手,所以從中悟出了這十八式劍招。
尤其最后兩式,乃此劍法之精髓。前十六式是綜合了華山派劍法取其精髓,避開那些不實的虛招,可為十六式每一式都是快、狠、準,無一缺陷。而這最后兩式,“飛燕出巢”和“雙燕歸巢”更是以無形劍氣來進行破壞。
因為黃澤宗那幾日看著飛燕從巢里飛進飛出,更是想到自己的寶貝女兒。而這燕子飛進屋之前,它會圍繞著巢穴盤旋一會,然后再從上面俯沖或下面仰沖回巢。因此悟出這“飛燕出巢”和“雙燕歸巢”。
當日從燕子溝山洞里出來時,黃澤宗則使出過威力只有一半的“飛燕出巢”,那是曲線的一股無形劍氣。威力之大,速度之快,簡直無法抵擋。此時黃澤宗則為巔峰狀態,威力自然要比那時強大的多,況且這“雙燕歸巢”的劍招,所有人都還沒見過,不知道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劍招。
谷梁納吉使的是才從秦天賜那里學來的“太白劍法”,從尋陽城歸來路上只有短短十數日,只是把這套劍法學熟悉了而已,根本還沒完全融會貫通隨意走招。不過就這樣在招式上的拼搏雙方也不相上下,這得全歸結于李太白這個人的神奇劍譜,和谷梁納吉本人的劍術天賦。
這“太白劍法”初招只有三式,分別是“準字訣”、“力字訣”、和“快字訣”,以及一招絕招和一招未完成之招組成。而這套劍法李太白和華山西峰長老丹邱子道長切磋交談有感而發后,以華山劍法為基礎所創立的絕世劍法。
這也就意味這兩套無上劍法,都是源自華山劍法的基礎,所以大體都于同一脈。唯獨比的只有兩人施展招式時的狀態,看誰能把握對方的失誤而取得勝利。
雖然谷梁納吉學會這套劍法不足數日,好在這套劍法只要領會其中精髓便可施展。再加上萬花樓的“復刻神功”自是把華山派的普通劍招都學了過來,因而這華山派的劍法招式谷梁納吉也是熟練掌握了的。所以這套劍法對于谷梁納吉而言也算是有基礎的,因而再加上劍訣精髓那自然而然便會熟練施展。
由于兩套劍法招式都是以快、狠、準為劍訣,又生出了無數的變化。兩人其中一人出招,另一人總能以大家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招式破除并反擊,所以兩人相互間總是在進招和拆招中互相轉換,誰也不得占其優勢。
這兩套劍法速度都極快,就在二人相互拼了上百招還不見勝負之時,旁邊谷梁納吉那聚守城門的爺爺谷梁翼殺退大部分叛軍后力竭倒地。谷梁納吉頓時被這情況分了心,黃澤宗抓住機會連忙進了數招。
此時平衡局面被打破,谷梁納吉接連被動接招。他只得勉強化解黃澤宗的急攻,而不得像之前那樣拆招后還能進招。高手之間的對決,只有一瞬之間便可占盡優勢。這一眨眼的功夫,往往就能扭轉整個局面,此刻谷梁納吉卻是處處處于險境,招招都被攻要害。
黃澤宗見機會來了,就在一陣狂風暴雨般的急攻之下,對手終于露出破綻,立刻改變了劍招,以內力催動劍招,擊斬出一記“飛燕出巢”。這是一招無形劍氣,用劍上劃出的劍氣來傷人。
幸而之前秦天賜有說過這招的威力。持劍揮來,若是從左往右斜砍,則這道劍氣便會從左往右劃出一個弧形斬來。倘若從上往下劈來,則這道劍氣會從上往下劃出一個拱形而擊來。
雖然秦天賜有詳細說過這招,但不是親眼所見絕不會體會到這招的凌厲。要知道當時在燕子溝時秦天賜接這招時黃澤宗功力只有一半左右,此時則是全盛時期的全力斬擊。
黃澤宗是因為急攻谷梁納吉找出對方破綻時順勢從上一招的提劍之勢中由右上方向左下方揮劍而來。縱使這舉劍之中有了片刻的時間來看清這劍之勢。
尋常人是躲閃不過的,可惜這偏偏就遇到了谷梁納吉這種特殊之才。要知道,谷梁納吉出入江湖本就是以大盜小金龍的身份介入武林的。而小金龍的成名功夫便是那行云流水般的輕功,這世上若是有武功排名,這天下輕功第一的稱號便是小金龍了吧。
因為要尋找自己父親的下落,只有以小金龍這樣的身份最合適。而要搜集情報,躲避敵人追蹤,大盜的身份是最合適不過的。而要想當大盜,又必須練好輕功,所以谷梁納吉以小金龍這個身份出道前把這輕功練成了世間第一。
然而此刻黃澤宗這一擊,谷梁納吉看在眼中,給予他的機會可不多。他本就是被黃澤宗提了一劍,抵擋后失了重心被擊出的這招“飛燕出巢”。原本在失去平衡下,是很難抵擋對方攻擊的,何況秦天賜說過若黃澤宗使出這招千萬不可抵擋,只能躲閃。
因此谷梁納吉根本就不接他這一招,既然這招是他從斜上劃下,面對自己就是從左路斜飛而來。那只要往左一閃,便會躲過他這招從左往右的弧形劍氣。谷梁納吉在失去平衡的情況下,順勢用劍向地下一戳,一個反作用力,只輕輕改變身體一丁點的方向,便把這招威力無比的“飛燕出巢”巧妙躲避了。
躲過時,谷梁納吉右鬢飄散的幾絲頭發還被劍氣斬落。若是稍稍慢了那么一丁點,可能半個腦袋都被削掉了。
黃澤宗對自己劍法信心十足,使出這對方只能躲閃的招式,這小輩在失去平衡之下只得硬接,接的話那他便只有死。所以黃澤宗見勝券在握,并沒有想過會揮第二劍。不想這小輩竟然在失去平衡作用下還能利用輕功優勢以微妙方式躲過,實在大吃一驚。
因為沒有下一招出招,兩人又回到起點上。只是谷梁納吉則在鬼門關前走了一圈,周圍人看得是驚心動魄,著實為谷梁納吉捏了一把冷汗。
黃澤宗直到此時才覺得,這小輩的確是有本事的,他之前的狂言也不是毫無根據的。若不是他因為擔心谷梁翼而分心,自己也絕不會取得這樣的機會。可惜到頭來,兩人還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谷梁納吉也見識到了秦天賜口中那絕世劍法“魂燕劍法”,的確是名不虛傳。這幾日還好鉆研過這“太白劍法”的第四招,“三仙歸一”。
“三仙歸一”,顧名思義,因為李太白乃酒仙、劍仙、詩仙,所以這三仙合一乃代表這三個稱號是他一人。而在劍招上的劍訣,意思為快、力、準,合三招為一招的劍招。而這一招和“飛燕出巢”有著極其類似的發勁方式,也是這體內催生內力于劍上,再借由寶劍砍出的劍氣。不過“三仙歸一”卻是直線進攻的劍氣。而“魂燕劍法”催生真氣在體內游走的經脈與“太白劍法”有些不同,因此一個劍氣是弧形斬落,一個是直線擊破。
谷梁納吉屏氣凝神,聚全身內力于持劍手,內力游走持劍之手幾處經脈。劍上明顯感覺到一股真氣后,對著黃宗澤一劍劈去。
黃澤宗在對手運送內力之時早已察覺到了危險,同時也欲出內力,再一次斬出“飛燕出巢”。
兩招都是精妙絕倫的招式,強招對強招,此刻無論誰輸誰敗這兩套驚世的劍法已讓在場所有人都嘆為觀止。
只是,谷梁納吉之前對秦天賜說過,“太白劍法”在某些攻擊上專克“魂燕劍法”,其實說的就是此處。“三仙歸一”乃內力催動用劍劃出,劍氣是呈直線進攻。雖然“飛燕出巢”也是由內力催動用劍斬出,但確是呈弧線斬擊對手。所以兩招相持,在速度上,反而“太白劍法”的“三仙歸一”更占優勢,速度更快。
都是在一瞬之間,兩人做出不同反應。谷梁納吉因為了解過此招,所以攻擊時早已做好躲避準備,這一招擊出,立刻向旁邊挪移半步,剛好躲過遲這么一點點的“飛燕出巢”。而黃澤宗則因為斬出這一擊根本來不及做反應,所以根本沒辦法躲避速度更快的“三仙歸一”,胸口正中一劍。整個身體因為作用力被擊得后退數步。
眾人看得驚了,再仔細回神,才發現黃澤宗運氣實在太好,雖然被擊中卻只是劍氣之力后退數步而已。黃澤宗砍出“飛燕出巢”時,持劍姿勢未收,所以這“三仙歸一”的劍氣便擊在了他胸前的劍上,因此躲過這致命傷。
二人都在這電光火石之間調整姿態,再次對招。谷梁納吉以“太白劍法”直線劍氣對黃澤宗“魂燕劍法”弧形劍氣這第二擊,黃澤宗則使出“雙燕歸巢”。這是一招除了黃澤宗本人從無第二人見到過的劍氣招式。
這“雙燕歸巢”實則是一招使出后會有自損的劍招,它威力極大。因為這招是雙劍氣,等于一招斬出劃出兩道不一的弧形劍氣。表面上看著是和“飛燕出巢”一般的劍招,實則這劍氣之下還貼著一道較為弱一點的劍氣。要發動這一招能劈出雙劍氣的招式,這持劍手發動內力的傳送經脈自然要比平時使招要更超負荷。一旦過激使用,持劍手便會殘廢。所以是一招會自損的招式。江湖中,練武本是強身健體保家衛國鋤強扶弱的,倘若練過了頭對自身反而有極大傷害時,便會被稱為邪功。而這“雙燕歸巢”,便是一招邪招。
結果可想而知,這誰也沒見過的強大劍招,黃澤宗本就沖著谷梁納吉的“三仙歸一”去的。所以這弧形劃落得較淺,主劍氣直接和“三仙歸一”的劍氣相互抵消,震的周圍石沫飛濺,而較淺一道劍氣直逼谷梁納吉。
谷梁納吉知道“三仙歸一”能略勝“飛燕出巢”,但黃澤宗還要繼續堅持拼招,料想他還有什么未使出的招式。所以有所防范,見來招果然詭異,持劍相抵。卻不慎被這第二道較弱的劍氣折了自己手中利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