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踢開永樂 第222章 軍醫系統

作者/七帥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所以任用解縉的事情在輔官這里就通過了。至于朝堂之上,除了王度和他的朋友以外,其他的人也不會反對的,因為這代表著自己萬一的親人過世了,自己也可以不回家守孝。不是不孝順,而是三年過去指不定什么樣子。并且多半家里人其實還不愿意當官的親人回來守孝。

    =======================================================

    禮部侍郎董倫的府邸,在客房中,一名看起來三十歲左右,又瘦又高的男子在寫著什么。

    這人就是解縉。解縉和董倫是好友,此次解縉來到京城,就借住在董倫的府邸。

    解縉剛到京城也沒幾天,這幾天正打算著讓董倫上書舉薦自己。

    解縉作為才子,自然也不會閑著。他知道允熥作詩很好,以為允熥也是喜歡詩詞的,所以正在把自己這些年寫的自認為比較不錯的詩詞謄錄一份,讓董倫代為呈遞到允熥面前。

    另外還有幾份策論,寫著解縉對于國家大事的見解。他可不想成為一個詞臣,整天陪著允熥吟詩。

    就在這時,一名董府的下人小跑著進來,對解縉說道:“解先生,有宮里的人來傳旨了,要給先生傳旨。”說完,用敬佩的目光看著解縉。

    他可是知道自家老爺還沒有上書舉薦解縉,結果皇上就已經注意到了他,真是有本事的人啊。

    解縉本人也極為驚訝:‘難道董兄向皇上舉薦我之后,皇上馬上派人來傳旨了?’一邊想著,一邊穿上正裝,小跑著來到前廳。

    解縉來到前廳一看,來傳旨的人還是熟人,中書舍人蹇義。

    解縉剛想打個招呼,蹇義就說道:“解縉聽旨!”

    解縉只能馬上跪倒地上說道:“草民解縉聽旨。”

    蹇義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原河難道御史解縉,人杰聰慧,……,特命其任中書舍人,兼翰林院學士,欽此。”

    解縉強忍著激動的心情說道:“草民解縉接旨。”

    等他接完了旨,蹇義笑道:“謝兄,以后咱們又是同僚了。”原來解縉曾當過翰林院編修,同中書舍人同在皇城內。

    解縉說道:“剛才蹇兄不與我寒暄就直接宣旨,我以為是不認識我了。”語氣中卻含有淡淡的諷刺之意。

    蹇義面無異色的說道:“解兄說哪里話,我怎么可能不認得解兄呢。當年解兄上《萬言書》,又上《太平十策》,頗得先帝贊許,天下誰人不識君。”

    解縉被他一句話哄得又高興起來,說道:“蹇兄也很不錯,當年太祖皇帝為蹇兄親自改名,也是少有的福分。”氣氛變得融洽起來。

    說了幾句話,蹇義說道:“解兄,隨我入宮面圣去吧。”

    解縉當然不會反對,與蹇義一起進宮面圣去了。

    這次是出公差,所以還有馬車可做。車上,解縉問蹇義道:“蹇兄,當今圣上,到底是如何之君?”

    要是一般人問這樣的問題,蹇義才不會回答的,這是擅自揣測皇帝的為人,沒有皇帝喜歡的,嚴重的話可以處死。

    但是蹇義剛剛就在乾清宮,知道允熥是如何的看中解縉。所以蹇義說道:“當今陛下,為人仁愛,體恤大臣的難處,并且眼光極遠,是我等遠不能及的。”不過蹇義仍然只說了優點,沒有說自己認為的缺點。

    不過這同解縉一路上聽董倫等人說的差不太多。因為允熥提高官員的俸祿,又說要編纂《大明大典》,又給京城的官員謀福利,所以風評不錯。

    當然不好的評價也是有的,主要是說允熥眼睛里不揉沙子,太過小心眼,對于‘稍微’有點兒私心的大臣就處罰的很嚴厲。不過官員們都是從洪武朝過來的,還是覺得當今圣上比先帝對官員是強多了。

    解縉雖然情商不高,和同僚的關系沒有太好的;但是智商很高,知道蹇義不可能說缺點的,所以也沒說什么。

    不一會兒,到了承天門。蹇義和解縉下車步行往乾清宮走去。他們是貼著墻走的,然后聽到了墻的那一邊傳來的“叮叮當當”的響聲。

    解縉問蹇義:“這是在干什么?響聲還不小。”

    蹇義看了看,說道:“墻那一邊是御馬監的地方,到底在干什么,我也不知。昨日還沒有這些響動的。”

    解縉不過是隨口一問,見蹇義回答不上來,也就罷了。又走了一會兒,到了乾清宮。

    此時今日的奏折已經處理完了,允熥和手下的大臣在商量事情。在場的不僅有輔官和中書舍人,還有齊泰、練子寧、景清、耿璇等人。

    商量的事情當然不是關于和朝鮮談判的事情了,這件事允熥和秦松商量好了就行了,不會和他們商量的。

    今日要商量的事情是關于在衛所設立專職郎中的事情。

    允熥三年以前出行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個時代的大明軍隊是沒有專職郎中的,都是需要的時候臨時征召,主要是從地方的醫學部門那里征召郎中。

    允熥知道以后一個計劃就在腦中冒出了,然后經過不斷的完善,今日正式拿出來要與親信討論一下然后實行了。

    允熥說道:“朕三年前北巡北邊,才知道我大明的衛所無有郎中,這樣的話我大明的軍士平時生了病或者打仗時受了傷,卻沒有郎中能及時給他們治病治傷,多少大明的兒郎就這樣死去了。朕于心何忍!”

    “所以朕打算在每個百戶所分派一名郎中,每個千戶所分派三名郎中,每個衛除以上分派的郎中外,分派五名郎中。”

    “這些郎中不需懂得如何高深的醫術,與前幾年派到各宣慰司的郎中醫術一樣即可。正好今年年初從醫學堂結業的郎中尚未分配,正好可以作為第一批分派到衛所中的郎中。眾卿以為如何?”

    幾位武將出身的人當然是馬上支持的。平日里很少說話的張溫說道:“陛下此舉真是我大明軍士之福啊!”

    郭鎮也說道:“陛下,大明的軍士一向因為缺醫少藥在打仗的時候病死、受傷而死的不少,這樣一來可以大大減少這一事情。”

    文官們處于本能,當然是不愿意的,但是他們又說不出什么反對的話來,特別是允熥舉出了對于宣慰司派出郎中的事情,他們更不能反對了,總不能明說大明的軍士比不上宣慰司的土官吧?雖然不少文官是這樣想的,但是現在不敢說出來。并且這樣的文官現在乾清宮里有資格發言的也沒有。

    允熥又說道:“但是為防衛所武將將郎中挪作己用,所以規定衛所的武將無權命令郎中除了收治官兵以外的其它事情,任免的權利也不在武將手中,而是所有的郎中層層管理。并且所有的郎中都算作未入流的官員,并給俸。”

    “千戶所的一名郎中管理百戶所的郎中和另一名千戶所的郎中,衛里的一名郎中管理所有的本衛的其余郎中。”

    “最后在中軍都督府設立郎中司,由中軍都督府的掌判官陳性善管轄。諸位以為如何。”

    既然對于是不是設立都沒有反對意見,那么對于怎樣管理更不會有反對意見了。

    景清倒是反對把他們都算作官員,但是允熥堅持,并且這時的未入流的官員和吏員的待遇一樣,也就罷了。

    張溫感覺到了些許的不對勁,但是到底是怎么不對勁卻說不上來,也沒有反對。

    所以這一條就這樣過了。

    允熥當然不僅僅是給衛所的官兵安排郎中這么簡單了,他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

    如何在不削弱軍隊戰斗力的情況下保證對于軍隊的絕對掌控,是自從秦始皇已來歷代君王都思考過的問題,但是一直沒有好的辦法。要么像唐玄宗一樣保證了戰斗力卻無法保證忠誠,要么像宋代的軍隊保證了不會叛變卻在除了保衛自己家鄉以外的戰爭中基本沒有戰斗力。

    但是來自后世的允熥見到過一種同時保證了戰斗力和忠誠的方法。

    當然,時代不同,生搬硬套也是不行的,所以允熥準備迂回前進。

    在各個衛所設立郎中,因為大家都有生病、受傷的可能,所以都會親近郎中的,郎中就可以慢慢地融入這個集體,而不是像文官一樣高高在上。

    然后郎中又算作了官員,并且不歸衛所武將管理,所以是獨立的機構武將也那他們沒什么辦法。

    允熥再親自進行一定程度的培訓,估計會起到一定程度的政委的作用。

    當然現在的這些人是不行的。因為現在醫學堂的結業生大多派往邊境,就算是算作官員大多數人也不愿意去,所以很多用的都是犯錯的文官再培訓一下。允熥怕這些人在軍隊中故態重萌,所以必須找真正的民間的郎中。

    好在這不是去邊境,又算作了官員,估計民間的郎中會有人有興趣的。

    允熥對這個系統的期望很大,不過就算完全沒有起到政委的作用,允熥也不會撤銷這套系統,允熥也希望軍人的地位提高一些,待遇提高一些,不要好像軍戶是打入另冊一般。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浏阳市| 丹阳市| 新巴尔虎左旗| 房产| 汉寿县| 津市市| 许昌县| 永善县| 理塘县| 资源县| 民权县| 禹州市| 巴彦淖尔市| 罗田县| 滨海县| 邳州市| 合水县| 富民县| 项城市| 喀什市| 陆河县| 民权县| 千阳县| 四会市| 都昌县| 夹江县| 舒城县| 开化县| 苍梧县| 玛多县| 湟源县| 肇州县| 麻阳| 抚顺市| 射阳县| 台北县| 什邡市| 万山特区| 灌阳县| 韶关市| 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