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節 憤風驚浪民截殉 母教女自食其力
“憤風驚浪,民截殉?”成語解釋:指狂風駭浪,出處《南史?梁紀中?武帝下》。孫嬪意欲促黃墡,當南京商鋪的主管,黃墡堅持推薦蘭琴。父親更傾向蘭琴當主管。蘭琴像通緝令上人,孫嬪越觀察越覺得像。李六和蘭琴是永城郊外土村的,家離孫家原籍疙瘩村距離不遠。父親從北京那次來商鋪后,回去給孫嬪和母親講過南京,二女截殉大鬧南京城的事,是蘭琴說給父親的。朱棣駕崩后的南京城,出現二位靚女,一個叫司艷,一個叫司服,年齡在十五六歲。她們各領一幫小乞丐,一幫人在夜間往墻上貼標語:攔截人殉庶民歡,人殉制害國害民害天下……。一幫人敲打富豪、官吏……娶有三妻四妾家庭的戶門,投進《致庶民一封信》,號召庶民自動截殉制,還妾人身自由權! 兩撥人由一靚女李杏花領著,她們晝伏夜出在南京城。南京城巡察,緊行無好步,一度被搞得疲憊不堪。他們白天從街墻上往下撕標語,沒徹底地撕凈,一夜之間,復貼上了標語。同時接到信的門戶主,到官府反映擾民之事。二女給官府人折騰得夠嗆,但沒圣旨沒人敢去抓捕。仁宗登基后派來鄭和,接任王貴通任守備,最近一個時期,兩撥人消聲滅跡般。孫嬪想著這些就想馬上詢問蘭琴。孫嬪疑惑帶著黃墡的推薦,來找蘭琴聊。李六兩口住在孫家原買的小房院,母親原住過的東屋。一些桌椅、床啥的沒動。李六吃藥躺睡了。讓周女官和保鏢在院外恭候,孫嬪和蘭琴進紀媛媛曾住過西室。二人坐在小桌旁地凳上。蘭琴到孫家做飯時,孫嬪稱蘭琴為姐,管李六叫姐夫。二人對臉坐著,孫嬪笑地問。
“我孫叔說?”蘭琴管父親叫叔,沒答卻笑地問。
“是的。”孫嬪說。
“我沒去看,聽人說是一群女乞丐。有截殉幫人,年齡大的人領頭。你是否記得,朱棣在永樂年間,誅殺司中劫匪犯人,有人劫法場,救走司中家倆女孩,一個叫司艷,一個叫司服,救人的匪頭叫李杏花。她帶截殉幫人,劫的那法場?”蘭琴想著問。
“倆孩鬧事?”一想起銀鈴般笑聲,孫嬪未答而說著問。
“是的。過去了多年,她們已成姑娘,我雖沒見過,可愿她們截殉!二女不滿皇朝人殉殺無辜,憤風驚浪地對南京影響很大。我很贊成二女行為,又為二人擔驚受怕!”蘭琴笑地說。
“你知道的成語不少,是自學的?”孫嬪說著問。
“李六教我學點知識,我也愛自學,常看些書籍。”蘭琴不好意思地說。
“你好學習,我很贊成,我姐夫有病,你管理商鋪挺好。我代表孫家,多謝你夫婦鼎力相助!”孫嬪看著一臉疲憊的蘭琴,一轉移話題地說,也是自己一直想著的心里話。
“小姐和孫家老爺一家人,對李六及家人,一直是關心備至。你們都是好人,理應答謝的是我們。”蘭琴笑地說。
“蘭姐!我想問個事,你要不以介懷。”孫嬪想讓蘭琴當主管,得先弄清楚蘭琴身份。孫嬪想起通緝令上像,是知太祖底細人,于是試探性地說。
“你不用問,孫叔問過,我像通緝令上人?”蘭琴說。
“我沒核對過,也沒與人說過。”父親問過蘭琴,孫嬪不知。孫嬪聽周女官說后才核對的,隱瞞了核對的事實笑地說,
“孫主反人殉?”蘭琴沒答而笑問。
“是!”蘭琴性子直率,竟敢貿然問,蘭琴的話,符合孫嬪心意。蘭琴是父母找的廚師,才進孫家做事,孫嬪以前年齡小,沒與蘭琴聊過。孫嬪只知蘭琴是劫匪、乞丐妻。周女官與孫嬪一說后,孫嬪暗察幾年。蘭琴也沒與孫嬪說過啥,見面叫聲小姐,現在改叫孫主。她們間的交往與熱情,是一種奴仆關系。孫嬪問蘭琴二女鬧南京城事,是想探討蘭琴對人殉制態度,于是肯定地說。
“我到此地步,是人殉制造成。我們逃難中,母親常給我講:是元代人殉制,影響了大明朝。我母親講過元代人殉制一些事,我恨人殉制,給你說說?”蘭琴說著問。
“你說我聽。”孫嬪知道些元代人殉事,人類人殉的歷史,相對其它朝代,對元代一直發掘得不多。元代人殉很猖獗且也隱蔽,孫嬪想著說。
“元代人殉,據史書載……”蘭琴說了起來。
《世界征服者史》:“蒙古大汗時,殺最良之馬,以供蒙古大汗來世之用。蒙兀沒時,送葬之途,遇人盡殺之,”
《馬可波羅記》:“蒙兀是成吉思汗孫子,秉承天之驕子,成吉思汗家傳。元代并鼓勵民間殉葬行為。元代多處都有表彰,民間自愿殉葬行為,扭曲了程朱理學本來面目。”
《元史?本紀第三十四?文宗三》:“順德馬奔妻胡閏奴、冀寧民妻魏益紅,以夫死自縊殉葬,并旌其門”等。
元代還引進草原民族落后婚俗:買賣婚。元代蒙古族實行多妻制,妻子多是“購買”來。“男人能供養多少妻子,就可娶多少位”。妻子數量多寡,視家庭財力而定。聘禮“更像是由一方出售,和另一方采購的價格”。受此婚俗的影響,民間的男婚女嫁,幾乎成赤裸裸交易。悔親者中:有領訖財禮后,父親又私下將女轉嫁他人,二次受訖財禮的。有將訂婚之女轉招女婿,兩次受財禮的。有將已嫁女喚回娘家,再聘他人的。律法盡管規定有懲罰悔婚條款,此風仍愈演愈烈,州縣習以成俗。婦女若喪夫,雙方家長更爭相改嫁寡婦,二次受財。二收繼婚。至元初年,蒙古統治集團,曾以律法形式,推行收繼婚。至元八年,中書省承圣旨頒行律令,“小娘根底,阿嫂根底,收者。”收繼婚為漢族下層社會男性所接受,并迅速盛行,且不顧官方的阻止。漢族“弟收兄嫂”、“兄收弟妻”、“外甥收舅母”、“侄兒收繼嬸母”。長兄與小叔甚至共同“接續寡嫂成婚”,及姑舅異姓小叔“收繼表嫂”等同樣盛行。鄭介夫在奏折中指出:“今有兄死未寒弟即收嫂,或弟死而小弟婦收。甚而,四十之婦而歸未冠之兒,一家骨肉,有同聚麀。”有的家庭,還對不愿被收繼的婦女,采取極其野蠻、惡劣的方式收繼皇帝死后活人殉葬的實施,造成了元朝民間的惡習影響到了新的王朝,朱元璋的心理潛在地使人殉制度往下蔓延。
“我說人殉制,不得人心,孫主同意?”蘭琴一口氣地說到此處一轉話題地問。
“同意!我反人殉制!”孫嬪聽著蘭琴的話,沒想到蘭琴也反人殉制,便親切地抓住蘭琴一只手堅定地說。
“你也反殉?”蘭琴仍笑地問。
“是的!”孫嬪笑說。
“我問一件事,你可別外傳!”蘭琴笑說。
“我不會的。”蘭琴真是通緝犯?孫嬪一聽笑地說。
“新帝登基,手捧先帝遺詔,為千秋為業,仍追太祖密旨?”蘭琴問。
“是的。你知密旨?”孫嬪問。
“太祖有個規矩,密旨只傳太子,任何人不許看。”蘭琴忙過去,給李六接了泡尿,回來又坐原處有一種神秘地說。
“你知此規矩?”孫嬪驚問。
“我是洪武時期,惠帝奶娘閨女,父涉嫌胡惟庸案,被太祖殺了。太祖沒殺我娘倆,很是萬幸。我11歲那年,太祖駕崩,太監動員我母親,給太祖陪葬。我母女倆通過惠帝帶著深夜逃殉。過四年后一個漆黑夜,惠帝跑來到我娘倆住處,塞我母一樣東西,就倉惶地跑了。朱棣窮追不舍地追殺惠帝。有人見惠帝影,惠帝從我院逃出,我娘倆也被追殺。”蘭琴凄楚地說。
“太監動員你母親,為太祖陪葬?”孫嬪問。
“是的!母親是惠帝的奶娘,有太祖密旨。”蘭琴說。
“你們有密旨,給了他們,不就行了?”孫嬪笑說。
“和我母逃跑時,我也如此說。母親說不行,被抓就沒命了。”蘭琴說。
“你見到密旨?”朱棣是此樣人,對建文帝死黨案、權賢妃死案……朱棣不調查就殺人。孫嬪心里很是清楚,想知密旨事地問。
“《避雨故事》,孫主可聽說?”蘭琴沒答而笑問。
“你說說看!”孫嬪似笑非笑地說。
“此故事……”蘭琴說起此故事:一人在屋檐下避雨,一位禪師撐傘從雨中走過。此人喊:“禪師,度一下眾生吧,讓我到您傘下帶我一程?”禪師道:“我在雨中,你在檐下,檐下眼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聽罷,馬上走出屋檐,站在雨中說:“我也身在雨中,你該度我了?“禪師說:“你我都在雨中。我不被雨淋,而你被雨淋,是因我有傘而你無。所以是傘度我,而不是我度你。你要被度,不要找我,請自己找把傘。”
“誰說的此故事?”父親在永城孫宅,當著下人柳絮等講過,鼓勵孫家及下人要自立、自信、自強。人要依靠自己勞動來謀生,語出《漢書?食貨志》。孫嬪一聽地問。
“母教女,要自食其力!自傘自度,求人不如求己。佛理如此,生活亦然。我媽講此事,教我別依賴于人,想截殉,也要獨立自主。我沒見過密旨,和母親跑散,沒找到她。我嫁給李六,是受此故事影響!”蘭琴說。
“李六當過土匪?”孫嬪說。
“是!我被追到一個村,情急跑進他家,餓、渴難捱又病了。李六家很窮,但其父母好,我沒處可逃,嫁給了李六。李六現在能過得去了!”蘭琴認真地說。
“是!通緝令畫像,有點像你!”孫嬪說。
“我和母親,臉形相似,名字是母親,叫藍香玉。通緝是母親。父親被處決,我隨母姓,叫藍琴,后又改為蘭琴!”蘭琴說。
“啊!”蘭琴很像保姆柳絮,孫嬪想著地啊,蘭琴也反人殉制!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