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御是僅次于三清尊神的主宰天地萬物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四御中最受崇拜的是玉皇大帝,又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為道教所奉的總執(zhí)天道的大神,位居三清之后的四御之首。“玉皇”之名,首見于梁陶弘景《真靈位業(yè)圖》它在所列神譜第一中位“玉清元始天尊”之下,列“玉皇道君”,位居右位第十一;又列“高上玉帝”,位居右位第十九。《三洞珠囊》卷二引南朝陳馬樞《道學(xué)傳》第七云:“陸修靜……初至九江,九江王問道佛緣失同異,先生(指陸修靜)答:在佛為留秦,在道為玉皇,斯亦殊途一致耳!”1留秦即梵文krakuhanda音譯拘留秦,一譯拘留孫,為部派佛教以后所稱過去的七佛之一,這里將道教的“玉皇”與佛教的“留秦”相類比,表明玉皇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是不低的。《道學(xué)傳》謂此言出自陸修靜之口,是否如此,已難考證,至少證明南朝陳時(shí)道教神系中確有地位不低的玉皇。唐史崇等編《一切道經(jīng)音義妙門由起》徑稱玉皇天尊是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之別號或三世之一,其《明天尊第二》引《天師請問經(jīng)》云:“道為最尊,常在三清,出諸天上,以是義故,故號天尊。或號玉帝,或號高皇,隨順一切也。”又引《靈寶齋儀》云:“過去高上玉皇天尊,未來太極天尊,見(現(xiàn))在元始天尊。”3又引《寶玄經(jīng)》稱天尊有十號,“一號自然,二號無極……九號玉皇,十號陛下。”4《云笈七簽》亦有類似法。其卷三《道教始部·道教三洞宗元》云:“三代天尊者,過去元始天尊,見在太上玉皇天尊,未來金闕玉晨天尊。……三代天尊亦有十號。一曰自然,二曰無極,……九曰玉皇,十曰陛下。”5以上法,皆出于南北朝至唐代。唐詩人李白、杜甫、韋應(yīng)物、韓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亦多有吟詠玉皇之句。如韋應(yīng)物《學(xué)仙二首》詩,其一云:“昔有道士求神仙,靈真下試心確然。千鈞巨石一發(fā)懸,臥之石下十三年。存道亡身一試過,名奏玉皇乃升天。云氣冉冉漸不見,留語弟子但精堅(jiān)”。6白居易《夢仙》云詩:“人有夢仙者,夢身升上清。……須臾群仙來,相引朝玉京。安期羨門輩,列侍如公卿。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致誠。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輕。卻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驚。……”7在詩人們筆下,玉皇大帝是神仙世界的最高神,得道成仙者都須向它朝拜,群仙猶如世上皇帝之公卿,皆列班隨侍其左右。兩宋崇道,對玉帝的尊崇尤甚。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五年(11)“十一月丙申,親祀玉皇于朝元殿”。8七年九月“辛卯。尊上玉皇圣號曰太上開天執(zhí)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9徽宗于“政和六年(1116)九月朔,復(fù)奉玉冊、玉寶,上玉帝尊號曰太上開天執(zhí)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AB道教亦為之編寫經(jīng)書,制定齋儀。《高上玉皇行集經(jīng)》卷上有玉皇修道證果的故事。略云:古有光嚴(yán)妙樂國王無嗣。其皇后夢見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與之,覺而有孕,生為王子。后嗣位有道,復(fù)舍國入山修行,歷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頓悟大乘正宗,又經(jīng)億劫,始證玉帝。AC南宋寧真授、王契真纂之《上清靈寶**》曰:“昊天上帝,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掌萬天升降之權(quán),司群品生成之機(jī)。三洞四輔禁經(jīng)之標(biāo)格,大梵至妙無為之神威,乃三界萬神、三洞仙真之上帝君也。……以形象言之謂之天,以主宰言之謂之帝,故曰玉真天帝玄穹至圣玉皇大帝。”AD盡管其地位如此崇高,但仍不超過最高神——三清。在道教經(jīng)書中,它總是作為元始天尊的僚屬聆聽講經(jīng)(如《高上玉皇行集經(jīng)》所示),在齋醮請神儀式中,也只有在奏請三清之后才被請到。道教的如此安排,曾遭到儒家學(xué)者們的非議。朱熹:“道家之徒欲仿其(指佛教——引者注)所為,遂尊老子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僭逆,莫此為甚!”AE面對儒家的批評,道士們曾作過許多解釋。《高上玉皇行集經(jīng)注·玉帝尊次考》云:“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道家先三清者,先虛無而后妙有,所謂無極而太極,非有尊卑之殊。”AF林靈真所編的《靈寶領(lǐng)教濟(jì)度金書》醮神時(shí)先列三清,后列四御的安排作了具體解釋,曰:“醮壇即醮筵也。中間高設(shè)三清座,……又設(shè)七御座(七御座之首為玉皇)……蓋玉清為教門之尊,昊天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其尊故也。”AG意思是,醮壇中間是兩列神位,是兩個首席,并無尊卑之別。次為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傳為協(xié)助玉皇執(zhí)掌天經(jīng)地緯、日月星辰、四時(shí)氣候之神。據(jù)《上清靈寶**》卷十稱:“北極大帝則紫微垣中有大帝座是也。按《天文志》,南極入地三十六度,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側(cè),半出地上,半還地中,萬星萬氣悉皆左旋,南北極為之樞紐,惟此不動,故天得以轉(zhuǎn)也。世人望之在北,而實(shí)居中天,為萬星之宗主,三界之亞君,次于昊天,上應(yīng)元?dú)馐侵^北極紫微大帝也。”三為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傳為協(xié)助玉皇執(zhí)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tǒng)御諸星,并主持人間兵革之神。“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lián)綴微曲如鉤,是名勾陳,其下有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其總?cè)f星為普天星辰宿曜之帝,位同北極,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轉(zhuǎn),上應(yīng)始?xì)猓龤庵隆Hf天之上,三界之中,莫不尊于此三帝。”AH四為后土皇地祇,傳為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后土”之稱始于春秋。“土正曰后土,……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AI“中央土……其帝黃帝,其神后土。”AJ古代奉祀為男像,唐武則天前已為女像。宋真宗潘皇后在嵩山建殿。奉后土玄天大圣后像。并于大中祥符五年(11)誥封“后土皇地祇”。AK徽宗政和六年(1116)上徽號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LB自是以后,后土皆為女像。四御又有另一不同解釋,稱之為“四極大帝”,北方曰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星,南方曰南極長生大帝總御萬靈,西方曰太極天皇大帝總御萬神,東方曰東極青華大帝總御萬類。四御的出現(xiàn),大概不早于宋。《修真十書》卷七《丹訣歌》曰:“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節(jié)。”《道藏輯要》柳守元《三壇圓滿天仙大戒略》“賴我三清道祖,玉帝至尊。五老四御,九極十華以及古圣高真遞傳妙道”。從這兩條資料對于四御的不同排列,可看到“四御”內(nèi)涵確有兩種解釋,《丹訣歌》將三清與四御相連,此四御即為以玉皇大帝為首的四位天帝;柳守元將五老與四御相連,則四御即為四極大帝。不過前更為普遍,為道教塑造神像和齋醮中普遍采用。注:1345ACADAFAGAH《道藏》第5冊35頁,第4冊74頁,第4冊76頁,第4冊76頁。第冊14頁,第1冊717頁,第3冊73頁,第34冊63頁。第7冊8頁,第3冊731頁,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1988年67《唐詩》第6冊1頁,第13冊4655頁,中華書局。196年89ABLB《宋史》第1冊15頁,第1冊157頁,第8冊543頁,第8冊543頁,中華書局,1977年AE《朱子語類》第8冊35頁,中華書局,1986年AIAJ《十三經(jīng)注疏》下冊13~14頁,上冊1371~137頁,中華書局,198年AK《三教源流搜神大》卷一《后土皇地祇》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jù)山海經(jīng)的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diǎn)是,在山海經(jīng)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里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xiàng),氐是,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guān),又因?yàn)榍帻垖倌荆砸彩悄拘钱?dāng)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后,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jiān)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zhí)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guān)于夏朝是屬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龍的分類
在古時(shí)候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shí)玉佩常有大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yuǎn)高于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法。
包括四十六個星座,三百余顆星,組成的形象好似一條蒼龍。不少學(xué)者認(rèn)為,《易經(jīng)》乾坤“潛龍勿用”、“見龍?jiān)谔铩薄ⅰ盎蜍S淵”、“飛龍?jiān)谔臁薄ⅰ翱糊堄谢凇保敲枋龅那帻埰咚拊诖禾鞎r(shí)的天象。《石氏星經(jīng)》稱:“角為蒼龍之首,實(shí)主春生之權(quán),亦即蒼龍之角也。”《文》稱“亢人頸也”,因此亢宿是蒼龍的脖子。氐宿又名天根,它是蒼龍的胸。房宿為蒼龍之腹,由于龍為天馬,所以房宿又稱為天駟或馬祖。心宿即大火星。尾宿是蒼龍之尾,按古代分野(天上的星星各自對應(yīng)著地上的某一區(qū)域),尾宿和箕宿對應(yīng)著九江口,因此尾宿又名九江,它附近有天江星、魚星、龜星它的威猛和傳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云從龍,風(fēng)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的了。(未完待續(xù)。)
</br>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