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玉茲中,只有最靠近俄國的小玉茲一直得以不受準格爾控制,愿意是他們投靠了俄國,但被俄國人保護的代價是十分沉重的。取得小玉茲的效忠后,從1730年代開始,俄國開始著力向草原滲透,派出軍隊占據奧里河口,到40年代建成奧倫堡。 以此為基地,俄國在靠近俄國的哈薩克小玉茲境內陸續建起一系列堡壘,這些堡壘成為俄國武力進攻中亞的前沿。沙俄奧倫堡遠征軍首領塔季謝夫要求小玉茲阿布勒海爾汗前來會談。在會談中,阿布勒海爾汗對俄國的第二次宣誓效忠及隨后與俄國達成的協議,標志著俄國兼并哈薩克小玉茲的完成。 1792年,俄國以武力對中玉茲實行占領,不久大玉茲也淪為俄國的殖民地。 俄國雖然通過堡壘鏈的關系,控制了哈薩克草原,可是對這里的傳統社會結構,卻無力改變,哈薩克人依然以大大小小的部落形勢,游牧在廣袤的草原上,跟沙俄的關系,僅限于每年向他們繳稅,一個人繳納四張羊皮或者一張牛皮,這是草原上的傳統稅率。 滿清政府一直都不承認沙俄對哈薩克的控制,對現狀視而不見,直到上次派代表去北京,沙俄也一直沒有跟清政府提這件事。 現在滿清的行政中心都搬到了伊犁,對沙俄控制哈薩克的現狀就不能無視了,沙俄的代表也已經趕來。要求雙方確定邊界,互不侵犯。 丟失了關內之地,嘉慶和他的大臣們,終于能放下中原王朝的傲慢,開始跟俄國人平等的談判了。但要他們承認哈薩克歸屬俄國,依然很困難。 他們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沙俄出兵援助,幫大清收復舊土,然后他們可以割讓哈薩克給沙俄。 這件事沙俄草原總督做不了主,希望他們跟莫斯科談判,跟莫斯科聯系之后,沙皇邀請嘉慶派代表去莫斯科會談。 要說滿清最了解的西方國家,非俄國人莫屬,雍正時期就曾因為沙俄對中亞的滲透,而派過代表去過莫斯科,通過雅克薩之戰等跟俄國人的戰爭,清朝人也一直對沙俄的戰斗力比較認可,所以才提出了請俄國入援的要求。 這種餿主意可不是普通人提出來的,而是嘉慶的老師朱珪提出來的,朱珪認為,如果皇帝只想偏安伊犁,那么手里現有的力量足夠了,但如果打算收復中原,那么就必須借助沙俄的力量,他認為周瑯逆賊之所以厲害,是從夷人哪里學會了鳥槍打放的本領,沙俄也慣常用鳥槍,如果能請到俄國鳥槍兵入援,才有希望收復中原。 此時此刻,朱珪等大臣還沒有放棄收復關內土地的念頭,而且越發的熾烈,除非不想落葉歸根,死后埋入祖墳,否則他們就一定要打回去。 嘉慶接受了老師的建議,提出沙俄援助十萬鳥槍兵,大清承認哈薩克歸屬俄國的要求。 朱珪主動請纓,表示要去哭俄廷,一定要求來俄國救兵。 接著是好一番忙活,在當地搜攏了一批會說漢話和哈薩克話,說蒙古話和漢話以及說蒙古話和俄語,說哈薩克話跟俄語的通譯,可惜沒找到能說漢話跟俄國的翻譯,否則不用這么麻煩了,準備停當,然后浩浩蕩蕩出發前往莫斯科。 一路上才發現,重要的城池,包括所有的城鎮,都有俄羅斯人修建的堡壘,所有人都要向俄國政府納稅,可嘆大清懷柔遠人,從不向外藩征稅,反而賞賜厚重,卻保不住番國。長治久安真的是靠人心嗎,還是靠俄羅斯人那些堡壘? 去俄羅斯的路途并沒有眾人想象中那么遠,原來他們距離俄國這個異國已經如此之近! 朱珪是做了大量功課來的,雖然沒有詳實的資料可查,他憑借記憶,回顧了康熙以來,大清和俄國之間的交往,確認并沒有太大的沖突,除了大清偶爾用貿易來教訓一下這些異國之外,正面沖突并沒有。所以朱珪認為,既然沒有交兵,那就是友邦,至于貿易嘛,區區財貨的事情,想必俄國皇帝也不會在意。 去向一個友邦借兵,這也不算丟人的事情,唐朝還借過大食兵呢。明末江南文人不也想著去日本借兵。想到這里,朱珪反而越發的哀傷,淪落到這個份上,他也是在是不知道大清到底要如何救了。在俄國的遼闊曠野上,只能長嘆一聲,盡人事聽天命吧! 時而騎馬,時而坐船,一個月的行程后,莫斯科就出現在了眼前。 俄羅斯的原野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曠字,完全沒有中國那些阡陌相連,炊煙相繼的景象,但莫斯科城卻頗有威嚴。 俄國人的城墻,俄國人的皇宮,俄國人的建筑,還是有獨到之處的。只是都用石頭造房子,這工料得幾何,難怪俄國人喜歡千里迢迢到中國做生意,居住如此之費,也就只有豪商大賈能住得起了。 沙皇很熱情,舉辦了盛大的宴會歡迎他們,可鶯鶯燕燕,總是熱情的要摟抱親吻他們的俄國婦女,讓朱珪既不適應。 沙皇也很著急,正式會談第二天就開始了,沒能當面直接跟沙皇對話,讓朱珪心里很有失落感,對方派出的,是一個專業的外交人員,翻譯直接把俄語翻譯成漢話,看來對方也做了充足的準備,朱珪來之前還擔心無法溝通呢。 對方態度很明確,可以提供軍事援助,但是要簽條約。 只是對方的口氣讓朱珪不習慣,竟然說愿意對大清提供保護,只是借兵而已,談不上誰保護誰吧。對方還提出,要求在大清境內自由經商,果然是夷人,什么都談買賣。最過分的是,他們竟然要求歲賜(納貢)兩百萬盧布。 答應這些條件,他們就愿意派兵兩萬助戰,并且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第一,由俄國統帥統一指揮俄軍和大清軍隊;第二,大清軍隊將由俄國派出軍事顧問進行訓練,并直接指揮;第三,俄國將提供至少十萬只步槍用來裝備大清軍隊。 朱珪強人怒氣聽完了這些要求,做買賣的事情不是不能談,雖然華夷大防,讓夷人與國人接觸的久了,難免沾染乖張習氣,但這也不是什么大事,嚴防則已,況且中原已經淪亡,不收復中原的話,談這些都是空談;至于說保護,那不過是個面子問題,他們說保護那就保護吧。等我大清復國,擁兵百萬的時候,他們就知道保護只是個笑話,他們自己都會好意思再提了;他們說的歲賜,也不重要,大清皇帝哪年不賞賜番邦,既然他們甘愿墮落為番邦習氣,大清豈會吝嗇區區財帛。大宋不也年年給金朝、契丹和西夏歲幣嗎。只要能復國,這些都可以接受。 唯一不能接受的是,他們說來幫忙訓練士兵也就罷了,還要統帥我大清兵馬,這真是豈有此理。 朱珪據理力爭,在軍隊統轄權的問題上僵持不下,最后寧愿提高歲賜,也不愿意讓俄國人指揮大清兵馬。 雙方最后各讓了一步,俄國人放棄統帥大清兵馬,而是改為各自統屬本部兵馬,派出代表共同謀劃作戰。 俄國人堅持要派顧問幫忙訓練,他們認為大清軍隊太弱了,這讓朱珪不愿意承認,卻心知肚明。稍加堅持,他也就放棄了。也許讓俄國人幫忙練練兵也是好的,因為他已經做了各種嘗試,練出來的兵就是不敵賊寇。 只進行了三天會談,朱珪就大膽同意了俄國人的要求,之后俄國人提供的詳細條款,朱珪也只是略微閱過后,就果斷的代表皇帝簽字了,至于那些羅列細致的條款中,有多少坑人的陷阱,朱珪看不出來,也看不懂。 看不懂的情況下,也只有大清的文官敢簽字,因為他們習慣了隨時撕毀承諾。 就在朱珪去俄國搬救兵的時候。 大周卻出了長城,進入內屬蒙古各草原,內屬蒙古跟外藩蒙古不同,這里不設獨立的世襲蒙古王公,各旗以副都統、散秩大臣或總管等為旗長,由清政府直接設立參領、佐領、驍騎校、護軍校、前鋒校等官吏統領。 比如察哈爾八旗、熱河都統、綏遠城將軍、黑龍江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科布多參贊大臣、駐藏大臣、伊犁將軍、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所屬的八旗駐防士兵。 但大周目前也只能進入察哈爾、熱河、綏遠三個長城外的內屬蒙古旗地,其他則太遠,鞭長莫及。 主要以蒙古王公游說為主,軍事行動為輔,大多數蒙古旗分都愿意投降,各屬文武官職保持不變。 有這三支已經被滿清馴化的蒙古族群,大周迅速招募了三萬蒙古騎兵,加以正規訓練,一直影響大周機動力量的戰馬和旗手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 至于其他方面,則沒有大行動,全國都在休養生息。 不過周瑯的海外行動卻沒有停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