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二月十三日,新任大同巡撫范復粹入京陛見。二月十四日,新任大同鎮總兵、征西將軍祖大壽入京陛見。
范復粹,山東黃縣人,萬歷四十七年進士,中進士雖晚,但卻是明末比較有作為的大臣之一,崇禎十三年前后還做過一段時間的內閣首輔,歷史上的崇禎帝,對他還算是比較信任,只是當時朝廷黨爭激烈,加上當時的崇禎皇帝人,又比較多疑,所以范復粹首輔也沒當多久,最后搞得心灰意冷,干脆辭官隱居。但是在滿清入關之后,閉門不出,并沒有像其他一些明朝大臣那樣在明亡后又出仕滿清。
如今,崇禎元年二月的范復粹,剛剛年滿四十八歲,這個年紀當上巡撫,雖然已經不算年輕,但也仍然屬于年富力強、正想有所作為的時候。在山西參政的位置上,范復粹與巡撫張曉配合默契,雖然天災不斷,但山西上下還算安定。
皇帝下旨募集流民開荒屯墾之前,范復粹就已經在山西募民屯墾了,皇帝下旨以后,更是一力推行,短短數月之間,即從山陜交界之地,往涿州、易州輸送流民上萬人,更在山陜交界的沿河地區募民屯墾,就地安置陜北流民數千人。
對于這樣的能臣干吏,山西巡撫張曉也是數次向朝廷推薦,而這一情況,當然也被內閣所掌握,所以大同巡撫一出缺,內閣即提名范復粹接任,而皇帝一點也沒猶豫,當即批準。
崇禎皇帝的做法,既讓內閣感到了信任和尊重,同時也讓范復粹看到了信心和希望。因此接到朝廷命令之后,范復粹沒有絲毫的耽擱,第二天即帶領數名親信隨從,從太原出發,先是北上繞道大同,然后轉而往東,前往京師陛見。
皇帝對范復粹自然是非常器重,不僅授予其密折奏事之權,而且令其自在大同鎮軍隊編制之外自建撫標三千,所需武官可從大同鎮抽調,也可自行搜羅擢升。
然后皇帝還征求范復粹關于西北流民治理的意見,以及山陜官員任免的建議。而范復粹也沒客氣,當即就向皇帝推薦了自己的同年好友孫傳庭,建議朝廷起復并任用孫傳庭為延綏巡撫。
范復粹來是想提議朝廷起復孫傳庭,至于什么位置,那是朝廷的事,但是話趕話,居然最后直接就提議朝廷任命孫傳庭為延綏巡撫了。
一個軍事重鎮的新任巡撫,推薦自己的同科進士兼好友,去當另一個軍事重鎮的巡撫,這在大明的官場上,來是挺犯忌諱的一件事情。
所以范復粹話出口后,自己也是后悔不已,擔心給皇帝留下一種結黨營私的壞印象,更擔心皇帝心里存了芥蒂,讓好友孫傳庭的起復變得遙遙無期。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皇帝不僅沒有生氣,而且好像還很高興,當即就同意了自己的建議,并讓當時陪同皇帝接見的內閣首輔擬旨,任命孫傳庭以左僉都御史身份巡撫延綏。
一個免官回鄉的五品吏部郎中,因為自己的一言推薦,片刻之間升任九邊重鎮巡撫。直到陛見結束的第二日,范復粹都不敢相信這個事情真的成功了。
范復粹當然以為這是皇帝對自己充分信任的結果,畢竟此時的孫傳庭毫無名氣聲望,還沒有展現出后來的巨大才干。但他不知道的是,皇帝對孫傳庭這個名字早就如雷貫耳了。
孫傳庭也是萬歷四十七年中進士,與范復粹的同科同榜,但他與范復粹大器晚成不同,他中進士的時候是二十六歲,屬于風華正茂的時候,又在吏部為官,而且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吏部稽勛郎中,所以也比較恃才傲物,完不把權勢滔天的魏忠賢一黨放在眼里,所以很快也就丟了官,不得不回到大同老家歸鄉閑住。
轉眼之間,過去了好幾年,而當年的同年好友范復粹,則在數年之間,由御史而升巡按、由巡按而升參政,如今又從參政升任巡撫。
孫傳庭比范復粹還上十三歲,自然不想就此埋沒鄉里,就這么退出歷史舞臺。所以,當身在大同的孫傳庭,一聽同年好友范復粹當上了大同巡撫,并且很快就要進京覲見當今皇帝,于是就趕來拜見,總算與途徑大同的范復粹遇上,言談間都是懷才不遇、無所事事的落寞。
范復粹自然也知道孫傳庭前來拜見的意思,作為同年進士,在科舉時代,那就是官場上天然的盟友,而且他也了解孫傳庭的人品才華,所以當即保證向朝廷推薦起復孫傳庭。
歷史上,要過好幾年以后,范復粹才會在山西接替張曉當上巡撫,而孫傳庭也是在好幾年之后才被起復,當上順天府丞,又過了兩年才被超擢為延綏巡撫,就是在延綏巡撫的任上,孫傳庭打造出了后來戰績輝煌的秦軍。
當然了,如今新的崇禎皇帝,使這一切都提前了好幾年到來。而這一切當然不是范復粹所能知道的了。
陛見之后的第二天,范復粹匆匆離開京師,帶著滿腔的熱情趕往大同上任。與此同時,新任的大同總兵祖大壽也在司禮監秉筆太監王之心的陪同下,來到乾清宮東暖閣覲見皇帝。
四十一歲的祖大壽,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大一點,沒有崇禎皇帝想象中的那樣魁梧,但卻比他想象的要壯實,國字臉上滿是風霜之色,一看就是性格剛毅堅定的狠角色。而這也正是一名遼鎮前鋒將軍來就該有的樣子。
皇帝召見祖大壽的時候,其他的軍機大臣都不在,只有張惟賢在坐,而剩下的就是常常陪侍皇帝左右的錦衣衛指揮使鞏永固、五城兵馬司總指揮劉文炳和乾清宮總管太監王承恩了。
王之心將祖大壽領進乾清宮東暖閣之后,就很識趣地離開了。
等祖大壽拜見行禮完畢,崇禎皇帝微笑著賜座,然后道:“祖將軍乃寧遠衛世襲將門子弟,如今朕將你調任大同,可有什么想法?”
來就沒敢坐實的祖大壽,立刻站起來躬身道:“陛下呼微臣為將軍,微臣實在是愧不敢當。臣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臣乃陛下軍中一卒,不管天南海北,陛下但有旨意,微臣雖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
崇禎皇帝聽到這里,點了點頭,笑著道:“大同鎮地位之重要,不下于錦州、寧遠,朕知道愛卿在遼西統兵多年,與建虜大戰,不下百次,立功無數。但是遼東鎮良將甚多,滿桂、趙率教、何可綱與卿等,皆是當世之俊杰。如此良將云集遼東,而大同重鎮卻任由庸碌無能之輩統率,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朕將愛卿調任大同,就是要借卿之手整頓大同鎮的兵馬,清肅軍紀,練兵備戰,一兩年后或用兵于遼東,或用兵于塞北,不管是平復遼東,還是開疆拓土,將軍之才,必不會埋沒。到時候即使公侯之封,也并非遙不可及。”
到這里,崇禎皇帝看了看一臉驚訝之色的祖大壽,然后繼續道:“前數日,朕已傳旨九邊各鎮,招募流民在塞北沿邊適宜耕種之地開荒屯田。不拘開荒多少,耕者有其田。朝廷提供良種,不取分文稅賦。卿到大同之后,可遣兵前出殺虎口、得勝堡、陽和衛等沿邊關口,擇險要之地筑城鎮守。多從山陜等地招募流民,平時屯墾,戰時為軍。沿邊蒙古諸部,相忍無事則罷,若有不服,則殺之。塞外降人愿投軍者,可募為營兵,多給田地,嚴明軍紀,驅之而戰流賊。”
完這些話,崇禎皇帝又道:“所以,愛卿不要以為到了大同,就等于寶刀入鞘,無事可做了。事實上絕非如此,西北安定,端賴卿等,朕對愛卿寄以厚望。”
祖大壽聽完這話,離座跪地,叩首道:“陛下如此信重微臣,臣萬死難報陛下隆恩。請陛下放心,臣在大同一日,必保大同沿邊穩如泰山。若朝廷在西北用兵,臣愿馬革裹尸,死而后已。”
祖大壽表完態度以后,崇禎皇帝又交代他到任以后,務必與大同巡撫范復粹精誠合作,與監軍御史吳甡好好相處,等等。
崇禎皇帝問起祖大壽家眷,聽祖家在關內永平府仍有親眷居住,很快又讓王承恩傳旨,著內閣、軍機處追封已死的祖大壽之父祖承訓為左都督、遼東總兵官,加封祖大壽之母為一品誥命夫人,其正妻孫氏為二品誥命夫人,還有祖大壽兩個未得官的兒子,次子祖澤溥為國子監生,三子祖澤洪為錦衣衛世襲百戶,在京師為祖家老賜宅居住。祖大壽熱淚盈眶,再拜而去。
陛見之后,祖大壽前往通州,與駐留通州等候的隨行子弟兵會合,了覲見皇帝的情況,以及皇帝陛下的封賞,上下皆是大喜過望。
然后祖大壽又前去直隸總督府拜見了坐鎮通州指揮屯墾練兵等一應事宜的軍機大臣孫承宗;過了一天,又帶著親近子侄前往遵化白冶城,拜見另一外在京外坐鎮指揮重建遵化鐵冶的軍機大臣李邦華。
再然后,又一路向東,來到永平自家的田莊,見了見如今已經接到圣旨、歡喜不已的祖家宗族老;休整兩日后,趕回通州,帶著五百多名親軍子弟兵,一路向西,前往大同上任,而其在永平居住的母親妻妾子女,也在不久之后,搬入朝廷在京師賜給的宅第居住。
不管歷史上的祖大壽出于什么原因兩次投降滿清,在這個時空之中,他肯定是不會再有投降滿清的念頭和機會了。特別是他在通州和遵化看到的新景象,令他之前對大明朝廷一度生出的灰心失望,一下子都煙消云散了,對自己和祖家在大明的未來一下子充滿了信心。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