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柿子灣 正文 第七回 小村來客

作者/曠野牧歌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幾年后的一天晚上,才吃過飯,村里的鐘就敲響了。不一會兒,又聽見有人邊走邊敲鑼喊道:“開會了,到村部開會了。”一見這情形,莊戶人就知道有什么事了,趕緊吃過飯,三三兩兩就往村部走去。

    老遠就見村部門前的曠地上擺了一張單桌,桌子上的馬燈點得很亮。支書和大隊隊長已經提前到了。“哎,靜一靜,咱開會了。”大隊隊長拍了拍桌子喊道。接著,支書打開本子講道:下面,額給大家傳達一下公社開會的精神。公社里這次開會,是傳達上面的文件,要反右……這次,咱村里也有任務,這兩天就要下放一個右派,到咱村里來勞動改造……要額們監督……咱得要按照上面的要求,把任務完成好……莊戶人其實也弄不懂什么右派不右派的,猜想大概是犯了什么錯誤了吧,不然,怎么會下放到咱這村里呢!

    可柳灣只是一個小村莊,村部里也只有兩間房子,一間作會計室,另一間干部開開會什么的,沒多余的房子。可一個外鄉人來了,總得安排個住窩吧。干部們左商量右商量的,就準備安排到孫仁義家去住。村里把下放來的人安排在孫仁義也就是仁娃家,自有他的道理,一來,是因為他家的院子比較大,房子多,西廈就閑著沒人住;二來,是由于他是村干部,便于監視來人。

    十來天后,村里果然來了個三、四十歲的男人,說是從哪個文化館來的“右”派。這人姓馮,瘦高瘦高的,長方長方的臉兒,大大的眼睛,一副近視眼鏡,一身淺灰色制服,文質彬彬的,村里人都稱他馮老師。馮老師一來,就和大家一起下地干活去了。可畢竟是個文化人,很少干農活,實際上也不大會干。不過,莊戶人也挺熱情,一招一式地教。一些簡單的農活,比如打胡結呀,擔糞、拉糞啦,翻地呀,摘花啦什么的,也不用多學,一看就會。至于像犁地、搖耬這些個需要點技術的活兒,村里人也不會為難一個文化人的。

    馮老師知道自己是來接受勞動改造的,不僅態度好,而且積極主動,不管會不會干,都搶著干。常常是手腳起泡,肩膀紅腫。起初,馮老師還注意衣著整潔,尤其是夏天,幾乎每天晚上洗衣服;但慢慢的,時間一長,累得也顧不了那么多了,也不怎么講究了。

    莊戶人喜歡看戲,干活間歇或者開心的時候,也喜歡哼上幾句。一次,也就是馮老師才來不久,在地里干活休息的時候,劉老三就逗馮老師說:“哎,馮老師,你是文化館的,還會唱戲?”馮老師靦腆地答道:“嘿嘿,啊,懂一點吧。”“哦,會唱呀?!”一個中年女人驚喜道。“算會幾句。”“那就給咱來幾句吧?”于是,在大伙兒邀請下,馮老師便大大方方地站起來唱了幾句。

    莊戶人戲看多了,一聽就知道馮老師是個內行人,還真唱得不歪呢。從此,一有閑工夫,大伙就要馮老師唱一段,樂一樂,相互間融洽起來了。馮老師雖然是“右”派,但莊戶人還是挺尊重、待見的。

    村里頭這時候識字的也少,小學里就更缺老師了。村里人實在,也沒多少政治頭腦,看馮老師是從文化館來的,有文化,脾氣又好,后來就自作主張,把馮老師安排到小學里當老師去了。當然,每逢星期天或者寒暑假,馮老師還是得參加生產隊的勞動的。

    入冬的時候,村里要排戲。馮老師被請去教戲。只是因為他身份特殊、是“右派”,就只能當個副導演。不過,馮老師并不計較什么副導演、正導演的,依然專注教戲、排戲,這些細節就不贅述了,反正看得出來,春節演出的水平是大大提高了。

    第二年,村里的土墻上出現了用石灰水刷的大煉鋼鐵之類的標語。這天,柳灣大隊召開社員大會。支書動員說,要組織兩個突擊隊,一個去北山參加大煉鋼鐵,一個去云嶺大修水庫。

    這是個火紅的年月,翻身解放迸發的與天斗、與地斗的豪情燃燒著莊戶人的心,大家伙兒都踴躍報名,甚至吳家的小兒子多娃也報了,只是因為太小,村里不給去。馮老師呢?為了虛心改造,自然也報了名,說是要去參加大煉鋼鐵。

    幾天后,在一片鑼鼓聲中,兩支突擊隊背起包袱、扛著紅旗,徒步出發了。根兒參加了煉鋼鐵突擊隊,葉子、環兒、娥兒、英子都參加了修水庫的突擊隊。至于馮老師,村里考慮到他的體格,只同意他去修水庫。

    莊戶人雖然并不懂得什么煉鋼煉鐵,但也見過如何補鍋,甚至見過爐院里用坩堝熔化鐵水的做法,也聽說了煤鐵共生的道理。他們步行百十里,上了北山,支起爐灶,搭起窩棚,吃住在工地。在技術員的指教下,大伙兒四處去煤礦附近尋找鐵礦石。不管是富鐵礦石還是貧鐵礦石,只要找到,盤起爐子支起坩堝就煉鐵。紅旗飄揚,煤煙四起,爐火熊熊。雖然多是貧鐵礦,爐火的溫度也有限,但還是能聽到出鐵的好消息。莊戶人談笑風生,喜不自禁,即使餐風露宿,任憑雨水從床板下流過,也不覺得有多苦。至于說這樣煉出來的鋼鐵究竟能不能用,莊戶人不懂,也沒人去深究。

    而云嶺呢?鄰近幾個村莊的,不論是哪個縣的,青壯年都來了。十五、六歲的葉子和大家伙一道搭起窩棚,吃住在工地。云嶺東溝里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勞動的號子此起彼伏,人定勝天之類的標語格外醒目。沒有汽車,也沒有拖拉機,更沒有挖掘機,莊戶人就人拉肩挑,硬是靠镢頭、鐵鍬、籮筐、平車、木夯、石夯這樣一些最最普通的工具,憑著一股子沖天的干勁,沒日沒夜地鏟土、拉土、打夯,經過一年多的苦干,硬是在又寬又深的溝里筑起了一條厚厚實實的黃土大壩。

    水庫建成蓄水的同時,莊戶人又開始了兩大工程,一個是挖泄洪槽,另一個是開挖引水渠。云嶺在稷王山北麓,地勢高,泄洪槽倒是好辦,在大壩以下的溝地里,順著地勢開挖一條槽,讓水庫排出的水,順著溝地往下淌,淌到汾河就是了。

    難就難在水庫引水渠的開挖。水庫在云嶺的半溝里,如果不提灌,那與村面平齊的地是根本澆不上水的,這都在其次。關鍵是其他村莊的灌溉問題。雖然云嶺以下的村莊是由高向低分布的,但也不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溝溝坎坎的,引水渠得靠人工涵洞穿越一個個土嶺、高崖,這則是一項很大的工程,沒有幾個月的苦斗肯定是不成的,這里就不再細說了。

    水庫山水槽的水順著云嶺東溝(這里人稱泄洪槽叫山水槽),經過十多個村莊溝地,一直流入汾河。溝地里成年價溪水潺潺,蛙聲月兒,郁郁蔥蔥的。引水渠的水穿洞土嶺、高崖,從云嶺流到清平、清溪,甚至更北的村莊,灌溉了柿子灣大片農田。自然,這都是后話了。

    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不自覺地改造著人自己。這不,馮老師經過這大修水庫,也徹底變了,忙累的時候,也不刮胡子、不整衣衫了,體格也結實了許多,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莊稼漢。

    水庫修好的時候,去北山大煉鋼鐵的也回來了。不用說,這年村里的業余劇團格外活躍,天兒剛冷,早早地就開始排戲了。甚至把煉鋼鐵、修水庫的內容也編進了節目里。你甭說,就憑村里的幾個半拉子秀才,那劇本還寫得有板有眼的。數來寶,三句半,甚至還編成眉胡、蒲劇。

    十幾歲的葉子和她的同學娥兒,也進了村里的業余劇團。那個下放來的馮老師還在村里頭,沒走,自然還是業余劇團的副導演。馮老師有文化、斯斯文文的,又懂戲,還謙和、幽默,成天價被小媳婦、大姑娘圍著,練唱腔、走戲路的,好不熱情。甚至夜深了,男男女女還在馬燈下忙活。寧靜的夜晚,唱曲聲、伴奏聲、說話聲、嬉笑聲透過后臺,傳得老遠。

    可這日子一長,劇團自然也傳出一些閑話來,什么手把手了,什么拍腿面了,什么眼神不對了,甚至有議論說哪個哪個跟馮老師怎么怎么了。當然,村子里一年一年的排戲,也有真的在業余劇團好上的小伙子、大姑娘,那些閑話并不是針對他們的,而是針對那些有家室的人的。不是就有人議論說,哪個大隊干部天天晚上去后臺看大姑娘、小媳婦排戲,看得眼睛都發直了。

    莊戶人歷來重家風,更在乎名聲。有不讓媳婦排戲,小兩口鬧矛盾的;也有不讓女婿進劇團,甚至夫妻倆打起架來的。反正每當出現這些個小插曲的時候,不是導演去說和,就是村支書去做工作,甚至村子里還開了個會,正本清源一番。

    葉子和娥兒都是業余劇團的小旦,珍兒也不時提醒提醒女兒,可葉子根本就沒把它當回事。她心想,學戲嘛,不可能不接觸,反正身正不怕影子歪,她才不管那么多呢。當然,這都是閑話,待到春節一演出,皆大歡喜,一切也就煙消云散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曲县| 上饶县| 厦门市| 金门县| 芒康县| 合阳县| 邯郸县| 玛曲县| 丹凤县| 麻江县| 中牟县| 双牌县| 禹州市| 南充市| 宁阳县| 泽普县| 集贤县| 正安县| 浮梁县| 榆树市| 恩施市| 四平市| 大理市| 阿勒泰市| 隆尧县| 高唐县| 喜德县| 彩票| 喀喇沁旗| 龙海市| 彭阳县| 屏边| 蕉岭县| 瓦房店市| 崇仁县| 克什克腾旗| 佛坪县| 祁门县| 五家渠市| 巴青县| 永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