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史料方面有一批隨鄭和出使的人們的著作,如馬歡的瀛涯勝覽、費信的星槎勝覽等。
傳說的則主要是大量的民間傳聞,在鄭和還活著或者死后不久的時候,他下西洋事跡已被神化,從而在渴望探求奇異的人們心中喚起了浪漫的幻想。
因此羅懋登就是在這些史料和傳說的基礎上,創作了西洋記,其中真人和神人雜陳,史實和幻想并列,力求表現作者不滿丑惡現實、痛心國威不振、希望重現鄭和下西洋的歷史盛貌,以實現重振國威的理想。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由于作品摻雜的神魔成分太多,因此與作者慷慨的本意不甚相符。
同時在藝術表現方面,西洋記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廣收民間傳說,使一些情節敘述起來比較生動感人。
其次是詼諧,作者往往能在一些淺俗的插科打諢中寄寓較為深刻的意義。
然而,西洋記藝術表現的缺點比優點更為明顯。
以及在形象描寫上,往往是堆砌對話,極少細節描寫和性格刻畫;在戰爭描寫上,多襲三國演義、西游記、封神演義,缺乏獨創性。
另外,“文詞不工”,敘述枝蔓,也是此書不為后人稱道的原因。
總之,這類以歷史故事為主體、以幻想為枝葉的神魔小說,雖然其枝葉對人們認識主體有所妨礙,但從審美心理看,卻造成一種藝術距離感。
因此,當人們讀這類作品時,逐漸不把它們當成歷史,而是作為小說來讀,頗受讀者的歡迎。
而當這些接受階層的情況反饋到小說作者的筆下,就出現了幻想成分增多、歷史成分減少的創作趨勢。
此外就是幻想故事的歷史化。
怎么說呢,在這一類神魔小說中,希夷夢和歸蓮夢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兩部小說。
先說說希夷夢這部書吧,一共有四十卷四十回,清安徽徽州府汪寄撰,現存嘉慶十四年刊本。
這部書主要講述的是陳橋兵變時,正在成都連橫的周臣閭邱仲卿,得悉李筠恥降**,乃悲憤欲絕,投澗殉國,恰逢道士度救。
于是仲卿并未馬上入山,卻與韓都指揮之弟韓速暗謀復國,討伐反賊。
然“報恩復國兮獨力艱”,二人只好暫投江南林仁肇謀事,奈唐主昏庸、眾臣無能,遂潛逃出走,途中施法,躲過按圖尋捕之關卡,后經道士指點,欲入名山。
可是忽仲卿被風刮到一島國,改名古璋,吹笛招食,食未得,卻遇西大夫,遂為之治“春水河之干涸,玉砂岡之亂集”及“文風之衰弱,武備之荒疏”,島主佩服,卻引起奸佞痛恨。
于是,在島國施展了平時無法施展的治世之才,也在島國幻演了宋代三百年的興亡史。
而仲卿、子郵雖然能除“山中水內傷人之妖”,卻不能誅“人間噬殘生民之妖”,終騎鯤鵬遠逝。
至于歸蓮夢的話,則有十二回,清無名氏撰,題“蘇庵主人新編”、“白香居士校正”,大約是雍正、乾隆年間的作品。
書敘山東泰安縣白氏女,父母早亡,流落至泰山涌蓮庵,拜高僧真如為師,取名蓮岸,十八歲時別師下山,立志要“做一成家創業之人”。
講述的是路上遇到白猿仙翁,授她天書一卷,學得了神通法術,遂招集民眾,創立白蓮教。
在災荒遍地、官府橫征之時,他們周濟貧乏,爭取民心,聯絡豪杰,壯大聲勢,為救窮苦百姓而高舉義旗,官府派兵征剿,屢為所敗。朝廷無奈,下旨招安。
于是,白蓮岸的英雄夢,卻以其失敗為歸宿,降后幾被殺害,幸得其師搭救,并點破前因后果,終入仙列。
從二書的題材構成看,都與歷史有點關系,但卻不同于平妖傳、女仙外史,它們不是演化某個具體的歷史事件,把歷史故事幻想化,而是借虛構之事寫歷史、現實及理想,使幻想故事歷史化。
可以說希夷夢的故事主體是在作者幻設的島國中展開的,其中的人物、情節大多于史無據,陳橋兵變之史實,只是作為引子而存于卷首。
而歸蓮夢并不是寫哪一朝代、那一時期的那一次白蓮教起義之事,而是幻演元、明、清三代的白蓮教武裝斗爭的片斷。
其中的人物、情節也大多于史無據,王森立教之史料只是作為點綴而已。
同時,由于歸蓮夢中有不少言情的成分,因此可以說,它是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小說與才子佳人小說相結合的產物。
這樣,從封神演義演義與神魔的結合,到女仙外史演義,傳奇與神魔結合,再到歸蓮夢,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小說由單一題材到多種題材相融合的發展軌跡。
此外就是民間故事演化的神魔小說。
八仙出處東游記,簡稱東游記,五十六則,明吳元泰編,余象斗刊刻。
書敘上洞八仙鐵拐李、漢鐘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得道成仙之事。
中間插敘呂洞賓奪棋斗氣、下凡助遼蕭太后侵宋,與楊家將對陣;漢鐘離亦下凡助宋破陣,召回洞賓
同時末敘八仙在赴蟠桃宴的歸途中,各以法寶投海浮渡,驚動東海龍王,因太子劫取玉板及采和,七仙往索,與四海龍王大戰,初敗后勝,后經觀音調解,方才停戰言和,各回本處。
以八仙為題材的小說,還有稍晚于東游記的韓湘子全傳,三十回,題“錢塘雉衡山人編次”。
至于雉衡山人,即寫東西晉演義的楊爾曾。此書初刊于明天啟三年。
前八回敘韓湘子身世及學道經過,后二十二回講述韓湘子超度韓愈等人的事跡。
而玄帝出身志傳二十四則,明代余象斗編。
書敘隋煬帝時,上界玉帝在三十三天設宴,宣眾真君赴會。
忽見九重天外南方巺宮劉天君家瓊花寶樹,毫光燦燦,金花盛開。
玉帝欲得此樹,聞眾神言,需為劉天君后代方可享用,因以自己三魂中之一魂前往投身為子,名長生,遂得朝夕供養賞玩。
由于護樹的七寶如來當不起玉帝后身的供養,遂化為道人勸說長生修行返真。
長生醒悟,修行二十年,后又轉世三次先為哥閣國之太子,名玄明;再為西霞國王之子,名玄晃;三為凈洛國之太子,名玄光。
因感酒色財氣之累,遇斗母元君點化,私往武當山修行,歷四十年,仍歸天界,封玉虛師相北方玄天上帝,重掌太陽官。
后又受封北方真武大將軍,前往下界除邪滅妖,使得人民安寧,宇宙清肅,民感其思,為立廟揚子江武當山,以奉香火。
至明永樂時,又率眾天將下凡,擊退蒙古兵入侵。帝命廣建廟宇,重塑金身,以昭其功。
還有就是南海觀音出身傳二十五則,明朱鼎臣編輯。
朱鼎臣,明萬歷間人,曾有唐三藏西游釋厄傳名聞于世。
書敘須彌山西林國妙莊王因往西岳求嗣,遂得妙清、妙音、妙善三女。
妙善原是仙女轉世至乾隆二十七年間。
今有百回抄本和八十回刻本。故事內容大致相同,只是每回內容的繁簡、情節的先后等方面,刻本都作了部分壓縮和調整。
抄本在前,刻本在后,刻本是“節本”作者李百川,生平事跡不詳。
小說描寫明朝嘉靖年間,士子冷于冰因不愿意攀附權相嚴嵩而應試落第,又目睹忠良被害,業師病故,因此意冷心灰,悟徹人生,深感“追名逐利,毫無趣味”,遂立志出家學道經歷一番艱辛,得遇火龍真人,學成道術,從此“周行天下,廣積陰功”,斬妖除怪,救濟眾生。
先后度脫靈猿猿不邪、大盜連城璧、狐女、農夫金不換、浪子溫如玉等成仙,并協助忠良參倒奸相,誅滅叛逆,終至功德圓滿,敕封普惠真人,為列金仙。
小說通過冷于冰求仙學道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態度,對人生的看法。
小說渲泄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憤慨,具有鮮明的批判意識。
作者圍繞權相嚴嵩,廣泛展現了朝野內外激烈的忠奸之爭,暴露了當時官場的**。
冷于冰因觸忤嚴嵩,仕途被阻,揭示了政治環境的險惡,后來又寫了嚴嵩父子及其同黨隨意制造“叛案”,從中勒索贓銀,賄賂倭寇、“送銀六十萬兩,買得倭寇退歸海島”等罪行,正如書中大盜連城璧所說“我想不公不法的事,多是衙門中人做的。”
朝中的忠奸斗爭也很激烈,象夏言、楊繼盛、沈煉等人與嚴嵩斗爭,都相繼慘遭殺害。朝中的權力斗爭也是你死我活。
以吏部尚書徐階為首的朝臣結黨,勾通太監,將嚴氏父子扳倒,徐階自己補位宰相,正如虞大人評語所評“徐階和嚴嵩原無仇,不過為謀奪相位與寵信耳。然非徐階,第二人亦不能奏弄嚴嵩父子至于一敗涂地也。”
小說也描寫了當時頹敗的世態人情和酸腐的儒林習氣。
溫如玉是已故總督之子,廣交濫施,生活浪蕩,迷戀妓女金鐘兒,以至傾家蕩產淪為乞丐。
冷于冰將其度進仙列,他卻凡心未滅,淫性未改,不僅在幻境中娶孀婦,還在仙境中淫狐精,最后終于被冷于冰亂杖打死在巖華洞內。
第八十三回寫龐氏捉奸教,唆使女兒向奸夫索要財物、字據,并進一步教唆女兒“你只和他要金子。我再說與你,金子是黃的。”第八十七回何其仁喪心賣死女。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