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地到來徹底將華夏民族送入戰亂紛爭的時代,人民在災荒或戰亂中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這一時期又是北方少數民族大舉南侵的時代,多國時代政治綱領混亂,仍舊是“亂世興道”。
在道家橫行的時期,國家政治都是自由度很高的社會,政治綱領和意識形態就是講“妥協、斗爭、掠奪、分享、開放”等等。所以說古代中國不但有民主政治,并且非常正規的推行過三個時期。
但是,但是,非常強調但是在非常正規的推行過三個時期之后,帶給華夏民族的都是大分裂,大戰亂,大災難,大困苦。
在五代十國時期,漢族女子被當作兩腳羊,與羊圈在一起供軍隊食用。
東漢后期,以及唐朝中后期都是實質上的民主政治,都很開放,特別是唐朝,當時的唐朝開放程度可以用世界第一來形容。
唐朝的開放程度即便是今天的西歐、美國估計也趕不上。
唐朝在當時是世界第一強國,國民總產值占世界一半以上,我這只是無數據的保守估計,實際上唐朝的國民總產值要遠遠超過這個數,也就是說,當中國的唐朝人吃大魚大肉時,當時西方人還在過著財匱民乏,民不聊生,吃糠咽菜的日子。這一點毋庸置疑。
以唐朝詩人白居易為例,白居易出生在中原一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但是白居易家卻養了很多下人,并且養有藝妓,專供交往的達官貴人侍用。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即便是當今一個億萬富翁恐怕你也奢侈不起白居易家這樣的生活,也就是說如今的一個億萬富翁你不敢隨便養個戲班子、藝妓專供你享樂。關鍵是唐朝那會沒銀行,富人不貸款,都是不貸款的真富翁。不象現在但凡是富翁都貸一屁股債。
在唐代隨便一個達官貴人都可以過著奢侈的生活,可見當時唐朝經濟總量是多么的充裕。
但是的但是,每逢古代中國人大搞一次民主政治,并輝煌一個時期之后,帶給中國人的都是長達幾百年的災難、痛苦、大分裂,沒有一次不是分裂幾百年后才得以統一。
在多次災難、痛苦、大分裂之后,中國人開始思變,于是儒學便走上了政治舞臺,到十四世紀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朝廷才算真正意義上“獨尊儒術”。
朱元璋全面封鎖其他思想進入政治領域,將道佛兩家的政治綱領和思想主張徹底清理出上層意識形態,真正意義上推行獨尊儒術的政策,才實現中國近六百年的安居樂業。但是清朝過度的封閉又引來了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又帶給中國人巨大的災難和恥辱。
周代后期,紛爭幾百年。漢后兩晉南北朝分裂幾百年。唐后五代十國一直到明朝建立又分裂幾百年。三次推行民主制度,三次失敗,帶給華夏民族的都是災難、痛苦和大分裂。
由此可見,易經的“洛書”后天八卦思想并非人類的經驗正確和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和思想主張,存在著重大政治綱領和意識形態上的缺陷。
“洛書”后天八卦思想就是中國道家文化的理論基礎,也是近現代西方政治文化的理論基礎。
但是中國的道家文化自產生到現在千百年來,一直也沒有形成一個完整完善的理論體系,反而成了邪教歪道的溫床。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道家始終也沒能擺脫自然科學的束縛,沒有將道學作為一種人類學問去研究發展,始終也沒跳出老子在道德經中總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三角幾何原理,被困在自然科學的圈子里不能自拔。于是道徒們在研究自然科學之中便產生出很多一字半解的邪門歪學。如陰陽術、縱橫術、鬼谷術、算命術、少女采陰補陽術、房中術、煉丹術、邪教等等都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出來的。
而西方政治文化在哲學的引領下擺脫了自然科學的束縛,在三棱角立物原理的基礎上發展出西方民主文化。
可是古代中國在不成熟的道家思想的引領下,三次踐行中國式民主政治,三次皆導致大分裂的戰亂苦局,最終儒學文化被推上了明清兩代的上層建筑,成為皇帝統治下的政治綱領和意識形態。
古中國自民主政治在周、漢、唐發展三次失敗三次之后,才在宋代出現了以朱熹為代表的文人開始反思周易的思想主張,開始尋找“洛書”后天八卦思想中的缺陷。在邵雍的發掘下,先天八卦理論得以重新整理并得以完善。于是儒家文化在朱熹的拓展下才得以發展和鞏固。
明朝的建立才真正意義上開始獨尊儒術。朱元璋和朱棣全面封鎖道佛兩家的政治綱領和思想主張進入上層意識形態,而大力推行儒家思想,將儒家思想定位在上層建筑的政治綱領和意識形態之上,為儒家思想帶來了春天。
儒家思想從本質上講就是二元文化,就是封閉文化,就是與開放、民主的三元文化截然相反的文化。儒家思想就是要封閉人們的精神世界,讓人們生活在一個羊性的和諧、共享、公平、天人合一的文化氛圍里,以期實現和平統一,平等互利、平安共處的社會。這就是儒家思想的根本主張,就是要結束分裂、戰亂、紛爭,實現天下大同的社會。
儒家的思想概念與孔子和朱熹所處的時代有極大關系,他們都出生在戰亂后期,國家在長期分裂的戰爭狀態下,國匱民乏,人民生活在苦難之中,國家急需和平統一,思想急需要統一,人民急需安定團結的局面,于是二元文化、封閉文化就是最好的良藥。
朱元璋全面封鎖道佛兩家的政治綱領和思想主張也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
在元朝末年,戰亂和自然災害讓朱元璋痛失雙親,他就是在道觀和寺廟中混大的要飯花子。他深感道佛兩家思想的開放混亂,深惡痛絕道佛以神的旨意詐取民眾錢財的丑惡。所以在他取得天下后,將道佛兩家的思想徹底清理出上層意識形態。
朱元璋全面封鎖人們的精神存在,大力推行無神論的儒家,就與他少年經歷有關。
即便當代,道佛兩家也一樣是必須限制其發展的文化產業。原因是道觀、佛廟不是繼承性質的家族產業,也不是公有制的共有產業。道觀和佛廟的產業是不受約束無序發展的產業。它即不是公有制,也不是私有制,它就是一種無監督機制的專享產業,是少數人在神教教義下專享社會財富的小集團式的利益組織。道觀、佛廟的管理權在少數人手里,一切利益分配少數人說了算,所以道觀和佛廟是最容易滋生的地方,并且他們這種你還沒辦法管理,他以神的名義,你說你世俗政府怎么管。
因此,即便當代,道佛兩家也必須是嚴加限制發展的文化產業。根本原因就是道觀和佛廟的產業可以無序發展,不受限制,這樣這種經濟實體就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價值意義,失去人類向文明發展的真實意義。那么它就是不應該存在,不合理的人類文明,就是必須嚴加限制的人類文明。
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真實意義就是越來越智慧,越來越文明,如果某一社會組織的存在不但不智慧,還越來越不文明,那么這種文明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了。
儒學也是如此,在社會發展急需的情況下,儒學占上上層建筑就是必須的產物,同樣當它不能引領華夏民族向更高更加文明的社會前進時,拋棄也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不管當代人多么厭惡儒學,從客觀上講儒家仍然是代表了人類文明的一種上層文化,是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文化的一種。
現在回頭看歷史,你不要以為中國人沒有搞過民主政治,中國人不但搞過,并且還搞過不止一次。首先夏商周都是民主政治,只是時代問題,當時的民主不同于當代的民主,但實質內容是一樣的,就是分權、開放。
為什么古中國在十三世之后沒有向西方那樣向資本社會發展?原因很簡單,因為戰亂。
長達五個世紀的戰亂導致中國民乏國匱,人民急需要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所以當時的中國人堅定的放棄了分權、開放、民主,并堅定的選擇了集權、封閉、專政,并為華夏民族帶來近六百年的統一。
這就是什么時代產生什么政治綱領的原因。
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